今天你环保了吗?成电央视开拍首部守护熊猫村新闻专题片
6月2日,幸福银行、大熊猫保护与发展联盟在成都市百花潭公园开展“云养大熊猫守护熊猫村”公众科普活动,同时开拍成都电视台和央视熊猫频道合办的《熊猫故事会》“守护熊猫村”15分钟新闻专题片。

当天,成都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办、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的“今天你环保了吗?”2018年“六五环境日”预热活动在百花潭公园举行,幸福银行应邀开展公众如何通过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参与守护熊猫村公益科普。据了解,“今天你环保了吗?”主题活动旨在推广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民众参与到环保志愿、低碳消费的队伍中来。

成都市百花潭公园,1953年曾建园中园百花潭动物园,这里曾救护新中国第一只大熊猫“大新”。
在活动现场,幸福银行、大熊猫保护与发展联盟主要开展了熊猫村守护使第一战队街采培训、守护熊猫村科普、寻找新中国救护的第一只活体大熊猫“大新”旧居等活动,成都电视台记者和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新动力传媒摄像师幸瑞进行了全程拍摄。

首先,幸福银行创始人赵松生向参加公众科普活动的熊猫村守护使第一战队志愿者介绍了百花潭公园与大熊猫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告诉志愿者们街采科普的主要内容。

《世界环境日前夕的冷思考:野生大熊猫会从地球上消失吗?》,这是幸福银行、大熊猫保护与发展联盟准备的一篇科普推文。该推文重点讲述了2000多万年来大熊猫面对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的演化史,并提出了社会组织、企业、公众等如何参与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等方面参与守护熊猫村,拯救野生大熊猫幸免于正在发生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其次,大熊猫保护与发展联盟联合创始人张港旋、肖方瑶带队,组织熊猫村守护使第一战队志愿者,在百花潭公园及周边开展“云养大熊猫守护熊猫村”公众科普。

若不保护好生态环境,你觉得野生大熊猫会从地球上灭绝吗?您知道百花潭公园和大熊猫的故事吗?新中国成立后被救护的第一只活体大熊猫叫什么名字?在你看来,公众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保护野生大熊猫?……从上午10时左右,熊猫村守护使第一战队志愿者们开启了街采科普模式。

百花园门口
最后,幸福银行、大熊猫保护与发展联盟带着对新中国救护的第一只活体大熊猫“大新”感兴趣的公众,寻找其65年前那个冬天在百花潭公园里最后的生命栖息地。
1953年1月17日,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4位村民在马家沟发现一只病饿大熊猫幼崽,他们抬着滑竿徒步五六十公里,将其送到成都百花潭动物园。
同年2月4日,这只名叫“大新”的大熊猫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流鼻涕等症状,次日凌晨不治身亡。“大新”是新中国成立后被救护的第一只活体大熊猫,救治它的工作开启了新中国大熊猫保护与科研之路。

曾经的百花潭动物园,大熊猫幼崽“大新”在这里度过生命的最后19天(图/成都动物园)
大熊猫“大新”从都江堰熊猫村来,如何守护好熊猫村至关重要——保护大熊猫最重要的是保护大熊猫栖息地。65年来,党和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大熊猫保护工作,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建立了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面积约350万公顷。
经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提前咨询百花潭公园相关工作人员,寻找队伍最终在百花潭百花园看到了大熊猫“大新”曾经的居住地。只不过物是熊非,1953年建设的园中园百花潭动物园已于1980年代拆除,如今园内主要是一个川西盆景培育基地。
大熊猫“大新”在百花潭动物园生活了半个多月,它当时居住的圈啥大概在什么位置不得而知。在这个半个月里,百花潭动物园有拍摄大熊猫“大新”的照片以及记载相关生活习性、救护情况吗?百花潭公园相关工作人员告知,百花潭动物园所有资料已移交成都动物园。

上述活动内容及详情,将在《熊猫故事会》“守护熊猫村”15分钟新闻专题片中播出,敬请期待!《熊猫故事会》是成都电视台和央视熊猫频道打造的一档原创视频节目,每期讲述一位熊猫人与大熊猫之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