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深处度过的童年,会是怎样的一份体验?
在大山深处度过的童年,会是怎样的一份体验? 我想说,这样的童年虽说朴素无华,但绝对乐趣多多。 就如我的家乡,山高林深,僻静悠远。一栋栋错落有致的黑瓦木楼匍卧在浓绿深翠的山谷里,青山在枕,溪水环抱,果树萦翠,一棵棵李树、桃树、梨树把庭院款款环护,房顶屋檐在枝柯浓荫中若隐若现,尤以村口那株青葱如盖,直顶苍穹的杨梅树最为盛大,每到五月杨梅泛红时,满树殷红点点,有如漫天繁星,浩浩荡荡,惊艳了旧时光。院落左右两边倚靠层层稻田,四季的稻田色彩纷呈,由苍翠到金黄,到冬季洒下草籽后的一片墨绿,春日里细细碎碎的紫色草籽花瓣宛若星辰洒落在一片绿意汪洋中,幽香迎风。绿树,溪水,稻田,楼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清新隽美,宛如一幅呼之欲出的田园风光图。 起初,因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很多动物经常来村子光顾,黄鼠狼来得最为频繁,经常来偷鸡解馋。野猪也经常在村子附近晃荡,好不容易长成的庄稼被野猪摧毁的七零八落。爷爷家中长年备有一把鸟铳,就是用来对付这些不安淡的主。每到冬天爷爷扛上鸟铳叫上叔叔们,带上那条凶悍的大黄狗,穿梭在高山密林里围猎,每次都有收获,不是一头大野猪,就是一只野山羊,哪怕就是山鸡也要拎几只回来。真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 大山里的夏夜,最有生趣。打记事起,每当夏夜来临,院里的禾堂便热闹起来,这里有一捆捆柴禾码成的柴堆,也有从山上砍回来的木头,随地一放,都成了最好的坐凳,大人小孩或倚或坐好不自在。晚饭后,大家都不约而同来到这里,浩月悬空,繁星点点,月色是如此温柔,树叶在细风中簌簌作响,虫儿在近处低声鸣叫,远处蛙鸣如潮,星空下人声呢喃,乡村的夜晚朦胧而寂清。有时听大人们聊天心生无趣时,干脆仰躺在柴禾堆上,闻着树木的清香,仰望浩瀚的云天,漫天繁星,闪着碎钻般的光芒,仿佛触手可及,那刻,小小的自己,早已化羽成仙,已飘向云端,徜徉在星河云际中,翩然飘游……彼时,天山俱净,天人合一,至今回想,那份出离尘世的悠然依旧悸动于心。 屋外是一派清幽月夜,屋里则是另一番生气热闹,奶奶家的灶房,不知从啥时起蝙蝠不请自入在这里安了家,于是蝙蝠便成了真正的近邻,一到夜晚透过微弱的火光,只见一只只黝黑的蝙蝠振开双翅在屋檐瓦梁间穿梭飞行,大有气势汹汹之感,即使家人围坐在火堂前,它们也丝毫没有怯意。有时大人在灶屋忙碌,蝙蝠甚至就在头上飞旋,径直越过大门飞向暗夜苍穹。蝙蝠的凶悍早有耳闻,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告诫说蝙蝠会咬耳朵的,所以儿时的我们,即使再调皮捣蛋也没有谁胆敢去挑战它们一一爬上灶屋的阁楼去找蝙蝠窝。白天它们仿佛销声匿迹,也不知躲在屋子的哪个角落,一到晚上便熙来攘往,一抹抹黑色的剪影在眼前飞旋而过,说来也挺不可思议,那么多年蝙蝠与人竟能相安无事同住一个屋檐下? 想必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吧。 这绵亘起伏的群山,层峦叠翠,因它的幽邃,也流传很多扑朔迷离的空灵故事,说得最多的便是狸猫,在奶奶讲的故事里,寂静的夜晚,“狸猫精”像一阵风的阴森来袭,让儿时的我们听得毛骨悚然,于是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狸猫就是那见不着摸不到的诡异化身。记得后来到北京动物园,特地去一睹狸猫真容,远远望去与家猫无异,但近看尤其是与那双阴幽、深不见底的目光对视,心底顿生一股汗毛倒立的恐惧感,怪不得奶奶那一代人谈狸猫色变。 虽然狸猫的故事比较虚幻和神秘,但另一种神秘生灵则是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家乡边远幽僻,终年与青山为伴,这里也是动物们的人间天堂,每到夏日,走在山间小道,田埂边,树林里,草丛旁,甚至是房前屋后,那些色彩各异,身形矫健的蛇,都会不期而遇同你打个照面,把你吓出一身冷汗,然后又悄然隐没在一片苍翠之中,说来也巧,这些蛇,有毒也好无毒也罢,它们从来没有伤及过人。可能它们也懂得依傍这方山水与人共处的规矩吧。即使无意冒犯到它,我觉得它也有温柔的一面。试问,有谁在野外与反应迅捷的毒蛇有过亲密接触 ?并且还是一条不小的竹叶青蛇 ? 记得那次与小伙伴们结伴去山上砍柴,家乡有一种树,树干笔直纤长,树皮呈翠绿色,满树葱绿,在一片杂木林里格外风姿优雅,也忒招我们孩子们的喜欢。当我在山坡上,几乎要够着这棵树时,左手用力前倾便抓了过去,握住了枝干,同时往前迈了两步,右手正准备挥刀时,此刻,手心里的沁凉瞬间直抵每寸肌肤,那种柔软细腻、冰冰凉凉的触觉很奇妙也再难复制。当时也没深想,只是颇觉诧异,便凑近看个究竟,谁知,一条如擀面杖粗细的竹叶青蛇正悠闲自在地将身子搭在树枝上,我抓到的正好是蛇身,而头和尾隐没在枝叶里。这一看把我吓得魂飞魄散,像触电般的赶紧把手缩回,丢下刀子一路从山坡上滚溜下来。事后想想后怕不已,其实蛇的反应特别迅猛,一般不会让人近身就会有所防卫,何况我还把它身子紧握在手,并且还有短暂的停留,它若是迎头攻击朝我手上咬来,它的毒性又特强,后果不堪设想。但安然无恙的我又庆幸不已,对这条竹叶青蛇顿生好感,感谢它的手下留情,更感谢它难得一见的温柔以待。 如果说那次与竹叶青蛇的亲密接触,见识到它罕见的温和,那么山坳里的那片小竹林,则让我频频看到小竹叶青蛇的精灵可爱。妈妈任教的学校旁,万木葱茏的山脚下是一层层跌宕有致的梯田,山坳里,一股清澈的山涧流水从山巅奔流而来,一条青石板小路蜿蜒横穿山谷,将葱郁的小竹林与层叠的梯田分割开来。每到夏日,这里幽静、清凉。 这是去林场小商店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便有了与竹叶青蛇的频频遇见。每次快走到那片小竹林时,一眼就能看到好多条清一色的竹叶青蛇在小路的青石板上悠然自在地停留、嬉戏,那一刻,吓得不敢往前迈步,它们同时也看到了我,便以最快的速度四下躲匿,有的直接往下遛到竹林里,有的则倏忽一下往上钻入那片稻田里。小路重归平静,当自己胆颤心惊地从它们停留休憩过的路面经过时,真怕它们忽然钻出来,来个突然袭击,毕竟那时自己还是一个孩子。随之去的次数多了,心中的恐惧也淡了,这些竹叶青蛇好似也胆大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小家伙们,个头纤巧,通体翠绿,煞是灵动好看。它们每次喜欢到青石板上遛达,每每看到了我,并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而是睁着一双双乌黑晶亮的小眼骨碌碌地盯着你看,从那神态,分明能感觉到一份好奇和天真,有点像经常见面的老朋友全力注视着彼此。一直到离得很近了,它们便瞬间溜走,待你经过后,它们又都冒了出来,你若回头,其实它们也正在欣欣然地望着你呢。 在大山深处度过的童年,那是一份完全不一样的体验。那是一份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睦共处的珍贵体验。怎奈时光渐远,童年生活过的山村,已是萧瑟,寂清,淡远,终是,昔日的光景已随风而逝,永不再现,那盘亘在脑海中所有对童年的鲜活记忆,便成了心中的图腾,如其说喜欢那份浸润在山村的童年生活,不如说更是喜欢那种"鸡鸣狗叫都是温暖"的热闹生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