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游记 | 气味里的澳门
很多城市是没有气味的,但是澳门有。只是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出发之前想着,澳门很小,当地人生活闲适,走在街上闻见街边小店里飘出来的花果、面点香气,幸福感肯定蹭蹭蹭的往上窜,可到了当地才发现,澳门的街头气息完全不是这样。
清晨八点,走在居民区巷子里,店铺都还没开,人很少,偶尔有老人出来遛弯,巷子里弥散油脂和尘的气味(不是我可以装13,是找不到中性的双字词语来描述)。
是那种老人因为身体不便,难免不勤于清洁的皮肤油脂的味道,加上常年生活的老房子里明里暗里堆积着旧物,落满了时间、记忆和尘埃所散发出来的气味。

不止一条街上如此,凡是居民居住区里就会存在这样的气味,也并非是老人身上特有,很多年轻人生活在其中,住家开店,想必是老城区的建筑久远,家族世代居住的结果。
早上的街边很难闻到想象中的食物香气,因为当地店面营业大多始于上午11点之后,景点附近的手信连锁店因为游人的关系,开店早些但是也要在九点半了。不过,即便十一点后食物香也很难闻见。
五月末,澳门已经炎热,有风但是暴晒,雨水不定。十分钟前艳阳高照,十分钟后大雨滂沱,再十分钟,又恢复了艳阳。所以忘了带伞也没关系,我就在一天里躲过两次雨。

第一次是早上十点多,经过望德圣母教堂,准备去公交站,结果感觉到有雨点掉下来,几十秒钟的时间里,雨点越来越密集。因为没带伞,顿时有点慌乱,正在四处寻摸着避雨的地方,就看到前面走着的小学生淡定地拉了下书包包带,右边一侧身,站在了路边一家未开的店门口的雨搭下面。我也赶忙跑过去,站在他旁边,然后学他,淡定地看着雨越下越大。
就是这样啊,炎热时分家家冷气开得足,大门紧闭;时不时下场雨,冲刷一下街面,气味很难留住的。
当地食物的香气,在街上很难闻到,但是不代表他们不好吃。
第二次躲雨就是为了去吃蔡澜曾经推荐过的“黄枝记”,起初在地图上没有找到,结果雨越下越大,不得不在大三巴附近的一条巷子里躲雨,不巧身后是菜肉市场,在雨水的烘托下,肉的腥气反而从市场里被沤了出来,混杂着海鲜的咸腥,实在不好闻。
好在雨很快就停了,黄枝记就在马路对面十几米的转角。因为一个人,不用等位,直接坐定,点了一份鲜虾云吞。依旧闻不到香味。但是,喝一口汤,虾最原始的甜鲜味儿就那么在口腔里弥漫开来。云吞里的虾仁也是鲜甜,且饱满瓷实有嚼劲。面,爽弹霸道,咬起来崩崩崩,就和中华小当家里的特效是一样一样的。

我记得在几天后的香港早市吃多士和冻奶茶,老板是六十多岁的大叔。他用港普和我讲好吃食的定义:不用考虑是否卫生,就是要好吃,你吃到嘴里的那一刻,觉得真是值得,那它就是值得。现在想来,也很感动。

其实我在官也街,澳门著名的小吃一条街也没有闻到食物香,或者说很少。好吃的蛋挞店在那里,但是酥皮的味道不及你咬下以后,蛋清、黄油、酥皮等几种味道和口感融合在一起的万分之一。
可见,好吃食,还是要尝过才知道。
有人问我赌场里的气味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很难闻。不,很好闻。是一种滴过高档香水的毛巾浸过水之后的味道。不信你可以用家里的沐浴液洗毛巾,然后再浸一次水,其实很好闻。
澳门禁烟,赌场也不例外。在当地,赌场被称为娱乐场,比较知名的几个,比如威尼斯人、新葡京都是酒店、娱乐和购物于一体的。澳门半岛的娱乐场大多有些老旧,这几年在陆续翻新,我住在老葡京就是最近刚装修过。

氹仔的新娱乐场富丽堂皇,冷气开得足、空气循环做得好、禁烟、玩乐的人还算体面(威尼斯人最小的300港币一次),味道其实还有些醉人。
因为我没有真实体验,所以其实很好奇那种“香毛巾浸过水”的味道从何而来。也许是汗水?也许是酒水?不得而知。如果有去过的,和我有同感的朋友或许可以讲给我听~
我很喜欢澳门,却也觉得他不如香港好玩,鉴于今天太晚了,香港我们留在下一期写。

香港的气味相比于澳门,非常单一了,最常见的就是人们身上的香水味。如果你想买款香水,只要在晚高峰时段,皇后大道上走一走,就能闻到各种品牌的香水味,然后找到喜欢的那款就可以了~
但是香港自有他的多彩,我们下期见~
发现更多精彩,尽在槽槽切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