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 Musicing/蘭陽平原上慢行 The Slow Movement
![]() |
去年岁末,曾听萧青阳叙述着「故事岛」专辑封面的构成,创作起端源自美国木屋里的蕾丝花边,此后就连公园里、马路旁被虫蚕食的叶瓣纹路都令萧青阳着迷,就这样花样进展成类剪纸的设计概念,虽然一切彷若水到渠成,但多少启发仍得透过对周遭的敏锐嗅觉。
一直都很欣赏萧青阳作品里有大量的故事成分,就像奶奶布满整脸的细纹,如果愿意按图索骥,即能饱满一整耳的人生阅历。
只可惜,通常最唾手可及的,越令人忽略,所以不管是蕾丝花瓣的启发,还是叨叨絮絮的老奶奶的几句话,都好像不是生活里必要和首要的一件事,就这样我们一直错过身边可以是生命里的另一道美景。
在过去的工作生涯里,专业技能上有部分能力是需要培养敏锐度以尽善专业,但往往在和新人沟通这些想法时,常遇到无法描绘的抽象概念,最后,我想到一个问题,间接说明如何培养对事物的敏锐度和对故事的延伸构思。这个问题是「离你住家最近的那棵树长甚么样子?」
多数人回答得十分含糊,就连此刻的你也未必能够完善答出那棵树的种类、高度和叶子的模样。没错,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期盼着下一趟旅行能走多远,却对眼前的景致意兴阑珊。
这一期「蘑菇」让我好好省思了以上的问题,生活里的快节奏不仅打乱了感觉,也搅乱了视觉,决定好好「慢行」一番,即使是住家一趟随兴的慢步,多少都能兑换一些对生活或生命的心得。
在「慢行」系列文章中,最令我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版画家吴松明所陈述的,这是一篇关于关渡平原散步的图文杂记。琐碎的记事都是透过缓慢行进的生活步骤,一次又一次收获不同视角的感触,终而拼凑出的完整叙述,这些透过时间积累的文字,不像言情作家一句煽情就能制造高潮,是有光阴厚度的内涵。
特别喜欢文里叙述的野姜花和荷花,「八朵花一团,像个头,八片叶子散开,像肩膀」;「眼看比我高大的荷叶,像一把洋伞不时地被风吹翻,反复飘摇之间,似翻滚的白浪,我犹如泅水其中」,这般细腻,若不是经过沉淀的心境,实在难把住家附近的环境当风景看待。
日前向英文老师请教「Log」、「Timber」和「Lumber」的区别,结果得知一个有趣的事实,基本上这些名称都偏向经济名称,是用商业眼光的视角看待,如果这真是一片值得欣赏的林木,基本上人们会直呼「Forest」。风景也是如此,如果用生活机能审视自家周遭,会认定那就是环境,如果下次更换另一种心态,住家附近的环境就能变成风景,所有的定义随心所欲,只看你如何对待。
V6(View Six)是我给自己的省思,在上一次的照片里,发现自己过沉溺于细节里的美观,舍弃了许多大环境的美感。当我上周再次骑着自行车好好欣赏这片兰阳平原的某一区农地景致,最感动的不仅是这几幕欣欣向荣,还有整个生态的律动,一种需要慢行去积累的美感,实在难以言表,你真的得亲自体会看看。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