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中的解构魅力
最近在重温《武林外传》,发现《武林外传》为我们呈现的是解构主义下一个别样的江湖。 本片名为《武林外传》,讲的故事离不开武林。如果细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同福客栈”中的每一个人都来头不小。 首先是“同福客栈”的掌柜佟湘玉是全国最大的镖局——龙门镖局的大小姐;白展堂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盗圣”,轻功了得,对于江湖上的事情了如指掌;郭芙蓉出身武学世家,父亲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郭大侠;李大嘴的母亲是赌神断指轩辕,而他自己则是京城厨神的唯一弟子,而且姑父还是当地县令;吕秀才是前朝知府大人的孙儿,出身读书世家,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精通诗词歌赋,却屡试不中,可谓是现实版“伤仲永”。后来因为舌战杀死姬无命而获得关中大侠的称号;莫小贝年纪虽小,却是衡山派的掌门人兼五岳盟主。 乍一看我们会被这些人的名号吓一跳,但当我们深入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之后,我们就会感觉这些人实际上和他们的名号并不相符。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解构的地方:平凡与不凡。 佟湘玉既是出身名门,从小娇生惯养锦衣玉食,下嫁衡山派掌门婚礼刚毕却成了寡妇。之后定居七侠镇,掌管“同福客栈”。但却是一个抠门的掌柜,总是为了钱斤斤计较,但是每次遇到紧急情况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帮助大家摆脱危机。除此之外,她还渴望着自由与爱情,而且努力地争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嫁给白展堂;郭芙蓉出身武学世家,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女侠。但是每一次危险来临的时候,她都吓得躲到一旁。而且她的武功并不高强,在剧里,能够被郭芙蓉打倒的不是比她弱就是比她小。但是她也因为“同福客栈”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吕秀才;白展堂作为一个“盗圣”,按理说应该是侠肝义胆,义薄云天,劫富济贫,但是我们看到的白展堂却胆小如鼠,极其惧怕六扇门和衙门公堂,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想逃跑。不止如此,白展堂在做贼历史上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偷盗行为,据他自己言,他从来都是偷完东西就放回去,江湖上流传的那些关于他的传奇故事都是假的;李大嘴身为京城食神的弟子却做饭一般,而且性格懦弱、贪财,遇到紧急时刻总是第一个退缩。但是为人深情,一心一意等着蕙兰;吕秀才真名吕轻候,“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饱读诗书却屡试不中,堪称现实版“伤仲永”。可当面对武功高超的姬无命,却是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用一席精彩绝伦、气壮山河的逻辑思辨之语逼迫姬无命自杀;莫小贝身为掌门却只是一个眼里心里只有糖葫芦的小学生,动不动就因为上学迟到、交不上作业被老师打手板。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对于这些名号的传统含义产生了一个质疑和颠覆,这些名不副实可以看做是解构。每一个人都来头不小,但是他们呈现的完全是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是亲民的,是和我们每一个寻常人的生活相似的。 那么人物形象为何如此设置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说明一种“平凡”和“不平凡”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既不凡又平凡的,说他们“不凡”是因为上面我们分析的他们都有一定的身份和名气。但是他们同样是平凡的:他们在大多数的时候干的都是最平凡的事情,过的都是最平凡的生活。镖局千金如何,照样为了顾客不给钱着急上火;巨侠之女怎样,还不是暂时搁浅女侠梦,在客栈里端茶倒水,上菜打杂;关中大侠又如何,不还是每天算账读书,科考不中?盗圣又怎样,照样干着跑堂的工作,晚上睡在大堂里;京城食神之徒不也是每天杀鸡做菜,点烟生火;至于莫掌门,不还是和同学们说了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人相信,叫不出作业还是要被先生打手心。 其实平凡和不平凡的界限并没有那么大,看着平凡的人也许有不凡的一面;而那些看起来很伟大的人也会有平凡人拥有的生活和情绪。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把自己看做平凡人而把别人的成功作为榜样高悬在头顶。但是,去除那些神话和臆想的成分,那些伟大的人其实和普通人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会开心难过,会希望失望,会高尚会卑劣,会有欢笑也会有泪水……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看得到阳光,也无法阻挡阴霾。就像《武林外传》中每个人都时有麻烦但是总体还是快乐的生活一样,我们也许平凡也许不凡,但是都有拥抱精彩和幸福的权利。 《武林外传》中还大量运用了解构的方法制造了很多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和突然反转的故事结局,由此增加了故事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了引人发笑的目的。要说《武林外传》中运用“解构”最明显的一处,我认为应该是三十五回《佟湘玉误毁古剑谱,老画师独创衡山剑》:衡山派的师兄临走前给莫小贝留下了一本剑谱,交托佟湘玉代为保管。这本剑谱据说是衡山派创始人莫太冲所创,世间仅此一本。但是佟湘玉在一次意外中误将剑谱扔到了井里,剑谱因此而毁。白展堂给佟湘玉出主意说“剑谱都是人画出来的,现在毁了可以再找人画一本,至于武功可以让衡山派师兄教小贝”,佟湘玉想了想也没有别的办法就答应了。可是没想到白展堂找来的是画家虽然一开始状态百出,不仅耳背还蹭吃蹭喝,但是最后竟然阴差阳错的画出了完整的剑谱。众人皆迷惑不已,原来据这画剑谱的老爷爷说,这些剑谱都是他小的时候去听评书的时候自己靠着想象画出来的,后来还在八岁的时候拿这套剑谱跟一个卖包子的换了两个肉夹馍。那个卖包子的人就是莫太冲,莫太冲后来凭借这个剑谱杀了八个山贼,衙门赏了他八两银子,他用这笔钱买了个山头,成立了衡山派。这才是衡山派的真正起源。 这一集就是对于传统古龙金庸小说中创造出来的武侠江湖的一种解构。提到创建门派的人我们一般会想到张三丰、郭襄等等这些武功盖世的武林高手,但是如果告诉你创建衡山派的其实是一个卖包子的,他既没有绝世剑法,又没有单挑八千山贼,他只是占山为王便成了一派宗师。你会怎么想?以前我们看武侠小说的时候,可能关注的更多的是其中各色人物纷繁复杂、变化无穷的武功招数,看他们华山论剑、谈吐不凡;看他们用伏魔剑、降魔刀、锁喉枪、透骨扇;看少林武当,逐鹿中原;昆仑峨眉,问鼎西南。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些武侠小说中的人物的精神品质:那就是他们的侠义精神。《武林外展》就是在为我们剥去了那些华丽的外衣,深入里层,由小见大,挖掘出发人深省的深层意味。单纯地通过解构来达到某种戏剧效果并不是这部电视剧唯一的意图,它更多的是传递发掘一种隐藏在更深处的精神意义。莫太冲虽然不是自己创建出来的剑谱,也不是江湖上流传的那样武功盖世,武艺高超,但是他的的确确是凭一己之力杀死了八个山贼。这种为民除害、勇于牺牲的侠义精神才是衡山派的根基。如果只有高超的武功却没有一种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那么即使武功再高,也不是大侠。这种侠义精神才是真正的江湖的灵魂。 一晃,《武林外传》播出已经十二年了,这部电视剧也俨然成为另外一种情怀。时隔多年再回看这部电视剧,我们还是会跟随剧中人物一起嬉笑怒骂,或喜或悲,十二年前《武林外传》带来的欢乐,到今天还在怀念。江湖很远,岁月悠长,不如笑看风雨,快活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