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VS 古龙,谁写的美食更诱人?
武侠小说除了刀光剑影外,其实也涉及了许多日常生活的琐事,衣食住行无不包含在其中,比如美食。
从金庸对菜肴的细致描绘不难看出,其对美食之道颇有心得。试想如果黄蓉不擅厨艺,怎能为傻小子郭靖从洪七公那儿骗来降龙十八掌绝学。
古龙除了好喝酒,似乎对吃也很有研究。在他的随笔集《笑红尘》里,台北小吃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然而,在金庸和古龙创造的武侠世界中,美食却各不相同。


古龙终生钟爱的,
都是市井泥淖里的那些草根饮食
卖相指数★★★☆☆
诱人指数★★★★☆
营养指数★★★☆☆
模仿指数★★★★★
我们都知道古龙年少坎坷,他试过挨饿受冻的感觉。
从《苍穹神剑》到崭露头角的《孤星传》,古龙总是让他的侠少们一路直奔主题的打打杀杀,偶尔歇脚,从怀中掏出的也都是硬面饼冷牛肉之属。那个时候的古龙,整天过着为下一顿饭担忧的日子,你叫他怎么会有心情去铺陈美食?
但当名利终于接踵而至,他不仅衣食无忧,还有钱交女朋友的时候,古龙的江湖便迎来了他的美食时代。
这些主人物多半有个不俗的出身,如南宫平、沈浪、楚留香、李寻欢等,均为世家子。这些人即便不是钟鸣鼎食,也都精于食道。

南宫平的母亲便精于烹饪,其美食境界似乎已和顶尖高手黄蓉不相上下。寻常的菠菜豆腐到她手中便能化腐朽为神奇,让食客中的老饕餮风漫天都为之倾倒。
世家的饮食场景更是优雅不俗,你看这一段:
「梅吟雪娇慵地斜倚在精致的紫铜灯下,柔和的灯光,梦一般地洒在她身上,面前的云石紫檀桌上,有一篮紫竹编筐、绿丝为带的佳果,鹅黄的是香蕉,嫣红的是荔枝,嫩绿的是柠檬,澄紫的是葡萄……这些南海异果,便连大富之家也极为罕见」
在《护花铃》中,古龙还描绘了一处江湖豪客的慕龙庄的饮食场景:
「松柏连云的慕龙庄中,演武厅外四侧的长廊下,围绕着每边四十四张,四边一百七十二张,一行首尾相连的大桌,首张桌上,是一只全羊,次张桌上,是整只烤猎,第三张桌上,是半只红牛,然后是十二只烧鸡,十二只熏鸭,十二只肥鹅,四瓶陈年的汾河竹叶青酒,然后又是一只全羊……往后循环,只闻一片酒肉香气,随风四散,几乎可达西安城外。」
绿林豪气扑面而来,似乎并不逊于武林世家的富贵逼人。

在半真半假地追捧了世家优雅饮食一段时间后,也不知道是哪天,古龙「忽然想通了」。
——龙肝凤髓不过虚幻之物,有味者实不过猪肉。
——食肉者鄙,但革命领袖说,卑贱者其实最高贵。
于是,一度讲究「应该用翡翠碧玉盏来喝竹叶青」的世家子林太平,最终承认只要喝酒的人对头,那么即便用破碗来喝,也会其乐融融;
本精于饮食的世家子唐玉,会一大早起来连吃七碗油腻得要命的蛋炒饭——根据某个江湖传说,古龙最喜欢吃的就是蛋炒饭。

相比世家出身的金庸,一生浮浪的古龙喜欢描写更接地气的小吃铺、大排档。但千万别小看这些蛋炒饭、白馒头,在古龙笔下,街头的一碗羊肉泡馍往往远胜皇宫里的鸳鸯五珍脍。比如这一段:
「风四娘看着桌上的这碗面,看着正在替她斟酒的萧十一郎,心里就不由自主升出种温暖之意,就好像从面碗里冒出来的热气一样。」寒夜之中故人相遇,有什么比在小饭馆吃一碗牛肉面更畅快?
或者,光写一碗粥就能把一桌子满汉全席打倒:
「炉灶是温的,灶上还炖着热热的一锅番薯粥,一张洗得发白的柳安木八仙桌上,还摆着四碟配粥的小菜,一碟摊鸡子,一碟油焖鸡,一碟炒葫芦,还有一碟用胡家桥特产的麻油拌的酱豆腐。」
类似的场景在古龙笔下处处皆是:在《欢乐英雄》中,林太平用唯一一件棉袄换来几个白馒头,回去与难兄难弟分享着口水一起吃。

在《流星蝴蝶剑》中,孟星魂与律香川寒夜中共食一锅蛋炒饭,两个逐梦青年各怀心事、相对无语……

在古龙笔下,最好的美食并不在于食物本身,而在于咕咕乱叫的肚皮,所谓「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比如陆小凤,在饥饿难耐的时候,竟将西门吹雪与叶孤城皇宫决战的入场券,换了一个白馒头,并「觉得这馒头简直比鱼翅还好吃」。
古龙终生钟爱的,都是市井泥淖里的那些草根饮食。

金庸笔下的美食,
把主角的风头都抢了
卖相指数 ★★★★★
诱人指数★★★☆☆
营养指数★★★★☆
模仿指数★★☆☆☆
我非常喜欢金庸笔下的美食,繁复精细、出神入化。
他笔下公认的首席名厨当属黄蓉。作为一代德艺双馨段子手,黄蓉女士并没有像其母哄骗老顽童一样对付洪七公,而是用一道道江南美食征服了这位南宋武林第一吃货。
荷叶笋尖樱桃斑鸠汤和皇宫大内御厨樱桃汤。
这两道主打樱桃的汤都是金庸发明的,写在《射雕英雄传》第十二章亢龙有悔里用来battle(测智商)的。

希奇古怪的白富美黄蓉最出名的菜式是「二十四桥明月夜」那道豆腐功夫菜,是以这道看原料搭配就十分勉强的汤显然埋没了,除了洪七公在书里瞎夸基本没怎么被广大读者记住。
一般江南有田螺塞肉,广府有酿鲮鱼,全国都有青椒或苦瓜酿肉,谁见过往樱桃里塞野味水禽的,还是熟水果咸汤。
书里描了一大段碧绿荷叶汤飘着黄笋尖粉花瓣红樱桃供人想象,北京俗话说,红配绿赛狗屁,诸位请尽情脑补。

至于第二道,洪七公只好一笔带过干脆没说皇宫大内御厨樱桃汤怎么做,哈哈大笑女娃娃你真呀真希奇,君子好逑都能做个汤,为了凑个关关雎鸠窈窕淑女硬凹造型也是醉了。顺便多嘴说一句,慈禧太后真.御厨会用到樱桃而做的是樱桃肉,不是汤。
射雕毕竟是虚构小说,年代人物不可细考,查老爷子八十几岁在剑桥读历史博士时无论怎么修订也不可能太写实,还是来看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金瓶梅,据说能窥探晚明资本主义员外家庭如何奢侈享受,因此今人老想知道当时的吃喝用度。

单说吃喝,书里主要还是喝酒喝茶各种吃肉猪头鸡鸭鹅牛羊狂欢的,毕竟富户人家日常就是有银子随便吃香喝辣。
茶嘛风格也各种热闹欢腾,荤素搭配有时候还加芫荽(香菜),金莲在第七十二回还闹了史上最牛「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出来,相比之下,第五十四回的咸樱桃泡茶这个小清新,也倒只是咸甜俱足了。

现下正是24节气的小满至芒种之间,初夏已至,要讲不时不食,一定会说到樱桃这个风物。时令水果里,它历史非常悠久,诗词歌赋书画乃至民俗中都有一席之地,文人骚客用以比拟女性更是诗句无数。唐代更有皇家所赐庆祝新进士及第的樱桃宴。
说那么多,主要指的是中国本土樱桃,小而娇俏略酸。好在现在西洋品种在北方出,以山东产为上佳,更甜更大上市期更长,也便于长途运输,所以我们现在主要还是吃西洋各品种,恰在最近几周上市。「新夏识樱桃」。一见樱桃红,夏天到了。

谁都知道的那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提醒人时光匆匆,赏味惜时要趁早,错过只好再待来年。如此风流物事,单只将它用来大快朵颐当然可以,也不妨搭配一点历代文人描绘的佳作,边吃边看,多添上一点消夏意趣:




最后以朱淑真的诗做结: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记得洗好装盘时器具可以按文震亨《长物志》中蔬果卷所建议的「盛以白盘色味俱绝」。
时令转瞬即过,然而还可以边吃边自行搜索东西方樱桃的隐喻,增添更一层别样风味。不然梅雨季一到,我们就要准备开始啖杨梅了。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持续关注我们,发现更多食物背后的故事和知识,共同参与关于餐桌的美学实验,不错过当季的小众美味~
如果喜欢我们
记得来公众号找我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