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日记37:家庭主妇情报搜集日
前晚没有跑步,走到院子里,遇见两个邻居,边走边聊约一小时。昨晚跑走结合六公里,栀子花依然喷香。今晚在家跳操40分钟,深蹲箭步蹲踢腿,整个人冒着热气,像刚出锅的馒头。
天气冷热适宜,没有前几天的酷热暴晒。走路跑步体感舒适,没有中暑危险。
一起散步的是多年老邻居,孩子和丸子同龄,即将参加六月份的高考。
聊了孩子们的近况后,不可避免走向八卦,家长里短的,有细节有情节。一扇扇紧锁的门后,有着相似的幸福,也装载着不同的隐忍与不甘。
中午到巷口买水果,问老板娘她家女儿现在干啥,小时候经常在水果摊旁边写作业。老板娘说今年已经大四,读了二本的服装设计,目前在上海实习,一个月工资几千元。女儿的男朋友学计算机,在上海工作,一个月工资一万多。
老板娘说上海买房贵、租房贵、吃饭贵,一万多工资,只相当于长沙几千块的消费水平。
我是八卦型主妇,不管到哪儿,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部分时候,被提问的人,乐于聊天,很健谈,喜欢一五一十地说一说。这个年代,大家无时无刻盯着手机屏幕,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变少。有些人喜欢述说自己的故事,需要一双善解人意的眼睛,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还有认同的表情。
我就这样聆听着他人的故事,记住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充实完善着情报库。
年轻人如果没有父母资助,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打拼确实艰难,没有稍微踮脚可及的目标,只有遥不可及的残酷现实。
昨天看了关于深圳三和大神的纪录片,《三和青春残酷物语》,当年的留守儿童长大后,只能打工,走父辈的老路。冗长的工作时间,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黑中介、克扣工资......,新一代年轻打工者被逼入绝境,只能消极抵抗。打日工,干一天活玩两天,住15元一天的铺位,一碗面条一瓶矿泉水,通宵网吧玩虚拟游戏。
虽然被称为“三和大神”,部分观众演绎出另类乌托邦的味道,整理出各种“三和大神语录”,被采访的几个年轻人,微笑的表情下,焦虑、压力、虚无无法遮掩。
当记者问起“梦想”时,宋春江愣了两三秒,苦笑着,梦想头两年还有,现在已经无影无踪。他和旁边两个伙伴都无奈地摇头,打工几年,人被废了,不想奋斗,只想得过且过。记者问“老了怎么办”,宋春江又愣了一下,说“老了,就死了呗。”
看完《三和大神》后,对我们身边的年轻人多了关注。送外卖快递的占绝大多数,骑着电动车,急匆匆地在大街小巷穿梭,像毛细血管中的活跃细胞。观察他们的脸庞,绝大多数都充满朝气与活力,估计每月所得能带给人希望和奔头。
“三和大神”被困住了,想突破残酷无解的困境,毅然离开,投身繁盛的快递行业,也是一条出路。也挺辛苦,不知道过惯打工一天玩两天的他们,能否适应。身处残酷青春时代,人不能过分怜惜自个儿,必须全力以赴投入,才能勉强维持正常生活状态。估计前几年的高强度打工经历挫伤了他们的锐气与活力,巨大压力下,有些人已经不在乎生活好赖,只余空空的皮囊,消极抵抗。
晚饭后蒸了肉龙,丸子吃了一块后,又寻摸到厨房,再吃了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