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中国——保罗索鲁《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能够在一块充满未知和变化的土地上游历,是件很棒的事!”1986年,保罗索鲁这位几乎走遍全世界的旅行文学家来到中国,他从欧洲乘火车经苏联、蒙古国到达中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同样乘火车四方游历。火车是他主要的旅行方式,如他所言,他的一生是如此的喜欢火车旅行,他甚至说,火车不止是一趟交通工具,火车本身就是一座人来人往的城市。保罗索鲁几乎走过了中国所有重要的城市,带着自己一贯的直言不讳、甚至刻薄的眼光,对1986年中国很多的方面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勾勒出一副新奇又真实的中国风貌。

“古典中国的东部是在风景方面最无趣的地方”、“烟台不是个漂亮的城市,显得没有章法,被蹂躏过一般”、“成都是一个大而无当的地方,很奇怪这里的街头还会看到树立着的毛主席巨大塑像”、“中国社会是一个假道学的社会”,他还会说中国的大城市,都是一个模样,建筑丑陋、拥挤、肮脏。他不断地描写中国人喜欢随地吐痰,中国人什么都吃,珍稀的野生动物可以被他们吃到濒危等等之类。很多人都称之他为毒舌作家。
但保罗索鲁却也是最杰出的旅行文学家之一。他也并非总是如此刻薄与挑剔,他谈到哈尔滨的清晨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北京的天空令人愉悦;西宁、拉萨令他震撼,完美不绝。厦门人的民居使他称赞。保罗索鲁,真实的表露这自己的见闻与为之表现出的情感。
他并不在意一个地方最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雄伟的历史遗迹或是奇迹般的自然景观,他关心一个地区的当下形态,包括它的政治、文化、历史,他喜欢去挖掘深层次的、本质上的、真正属于一个城市的面貌风景。比如,他会在开往上海的列车上看《金瓶梅》,并寻求中国人对于“禁书”所表现出的“情色”的看法;他学识渊博,非常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他关心那些在文革中遭遇破坏和损害的事物,与整个时代变迁中普通中国人的意识变化。
也因为他外国人的身份,使得他走在刚刚经历改革的中国大地上,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很容易使人对他无所保留。他会跟很多旅途中的中国人交流,比如会有很多在文革中遭遇迫害的知识分子,会有在那个时代具有相当开明思想的年轻学生,也会有一些政治家、外交家,会有很多始终对汉人充满排挤的少数民族人对他无所顾忌的交谈,他也会看到、听到很多在中国被禁止讨论的事情。仅从这方面来说,这本书看起来就是一本1986年中国纪实录。
无可否认的是,保罗索鲁比大多数中国人都了解中国。他去到了很多中国人都不曾踏足的地方,沿着铁路线一直去到中国疆界最边陲的地方,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格尔木、拉萨,甚至昆明开往越南的列车;作为一个在局外的旁观者,他也了解了很多中国人无从了解的事情。很多关于那个时代的事情都令我耳目一新,中国与蒙古国的关系,西藏对于中国的态度等等。我们被灌输了一些“正统”的思想,很多的事情身为局内人,很容易以偏概全。也比中国人更客观的看待中国人。在他看来,中国人一辈子没有选择余地地过着单调至极的生活,做着无聊透顶的工作,从摇篮到坟墓之间放佛不断踏着中国式的二步舞。中国人最主要的特质是坚韧,性格矜持而认命。

我觉得他有一处说的很有意思的地方,中国社会存在着一些众所周知的压力源:缺钱、住房拥挤、官僚体制、一胎化政策等。如今看来,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只有一点已经改变——一胎化政策。1986年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读这本书的时候忍不住想要立即去验证这个外国人所言的中国,从风云跌荡的变革初期到快速发展的中国梦时代,很多事情还是那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