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总结
首先是找工作,对于离开学校前一天还在面试的我,这真的是贯穿了整一年的话题。对于从来没有考虑过去不了fg的我来说,这也是足够让人失望,相当致郁话题。曲折的面试经历,各种被拒的理由,复杂的心路历程,足够再写一篇。自觉准备还不错的我,只能自我安慰的说,不能做到实力压制的情况下,运气真的是很重要的东西。写下这句话的同时,又想到,命运是强者的谦辞,弱者的借口。实在不愿意把运气当成借口。仔细想想,面试时机的选择,细节的把控等等各个方面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个学期,主要的精力是在找工作。第二个学期,就是在实验室了。个中的心路历程也是相当复杂的。从一开始的很兴奋,踌躇满志,到后来的自我怀疑,想要放弃,再到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到后来觉得还是有蛮多可以研究,可以提高的地方。最后,也蛮享受一群人赶paper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一点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受虐狂的特质。还有实验室的工作,对于我来说,让我不至于再找到工作时候闲下来,做了一些还算有意义的时期。当然,我相信即使不再实验室,我也会找到不让自己闲下来的事情,或许还能过得更精彩?另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是,在我相当抑郁很消沉的时候,几乎唯一的一个让我觉得轻松开心的地方,至少不再一个人躺在床上郁郁。
学习上,感觉自己没学到什么东西。唯一觉得有意思学到东西的课拿了唯一的一个high pass,也是很讽刺的了。
觉得成长的地方是,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很抑郁的时期,终于可以正视自己,觉得自己其实还不赖的。当自己在自己创造出的小情绪中沉淀发酵的时候,能够很快的意识到,走出去。简而言之,情绪控制的能力好了一点。
觉得需要改变的地方是,自己差不多就好的想法。很佩服从别人身上看到的,不做好不罢休的执着。我满意的阈值太低了,差不多就好,固然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轻松一点,但是也失去了很多东西。就比如说,面试的时候,自己觉得挺好的了,都答出来了,差不多就好了,实际上,和面试官沟通的方式,代码的写法等等,都还可以更好。又比如,parrallel的时候,觉得自己代码写的挺好的,实验报告差不多写写就好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可以思考讨论的地方的。又比如读代码的时候,忽略了很多细节,觉得差不多知道怎么搞的就好了。实验室后期的时候,尝试读过一个model的代码,把每个细节都弄明白,那种感觉还蛮爽的。回想起来,自己大一大二的时候,也是曾经要把书上每个定理都证明一遍的人啊。在性格上,不拘泥小结,不斤斤计较是好的,但真正做事情时候还是要有不服输的执着啊。
还有就是,自己接收的信息很多,思考的太少,常常没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觉得时不时写点东西还是很有用的。
对于工作,在实习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学生的竞争思维到工作中的合作思维的转换,工作中重要的是get things done well,而不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证明自己可以做的比别人多。还有就是,更主动一点,不只是写代码,更重要的是交流。于是,又一次下决心走出comfort zone。
更重要的是要好好的生活啊,生活不只是代码工作学习。希望自己能保持regular的健身。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重新开始学钢琴,学做菜,多出去走走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