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一、心灵
一、心灵
有些事,不必道清也会觉得特别美妙。像是感情之类的东西,我们总是对其赋予了太多期望,以至于我们会感到难过与不满。喜怒哀乐交织与其中,混杂与其中,我们要是不将其摊开就难以窥探全貌,恋爱真是奇怪的东西吧?怎样才能脱离理性来看待感性呢?我一直以为感情只有在感受时才是最为真实的,而事后的回映只不过是粗略的加工物失去原先朴素的光辉。一向反对将恋爱实体化的我,不止怎么的却也想着将其具象出来告知你,想要你了解这等妙事。
细想觉得可能自己认为十分审慎的事情在他人看来可能十分可笑,当然或许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看待的吧?摊开来,就会觉得很多事情真的很巧妙。喜欢过一个人于是关心她的笑,关心她的痛苦,想要将一切了解清楚,就是因为她可能没有在意过你或是从来就没有进入她的世界。这种感觉在“自卑”“胆小”“心细”的人心里中就显得更为敏感了,他们即使不刻意的表现出来,其实内心却是有着提防着风吹草动的警惕。那是因为,在意的方式会藉此暴露出来,此时此刻可能就会乱了阵脚而失去原先的关系了吧?
真的会希望你能了解心灵的全部构造,这样就可以试着偷懒不去用最枯燥的方式去阐述情感。即使是这样的长篇阔论,也是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可能看到这篇糟糕的连“书信”都算不上的文章,也是我每天积累着写的结果,文章也做过大量的修饰和润色处理。原先最粗糙的部分可能也变得极为华丽了吧?即使是最美的原石,只要经过修色和雕琢就会熠熠生辉超出本身的价值。我的所思所想经过再长时间的挣扎也再难回忆起来,我能做到的事情大概就是再现当时的情绪吧?
记事我真的不擅长吧?可能骨子里就流露着羞涩的胚子,即使经过成长任然还是这样。我记得你曾经感慨过成长变化的害处,并有些拒绝改变。当时的我只不过是认为那是你对“青春谁不迷惘”的感慨,只是对现世社会丑陋、肮脏而绝望不堪忍受。当时我记得我是这么回复你的“人类的孤独是特别容易把“执迷”“信条”挂在嘴角上的,正是不愿将寄托放在远方才会想要守住眼前之物。即使思索迷惘后,想疼脑袋也难追寻想要的答案。成长之路不过是是我们脱去自然的属性,逐渐变得“平庸”“麻木”而冷淡的对待“习以为常”。妄想追平与年少的距离,这种行为也因社会地位的改变而显得极为“可耻”。成长的妙处不过是社会“强迫”我们认同,至于“本我”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变得不可寻觅了。成长不过是诉说着,我们正在孤独。”当然我并不知道你是怎样理解当时我这样说的,不管你是一笑而过还是严肃看待,有一点我应该说清楚--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可能你只不过一个不痛不痒的“文艺创新”,在我看来却是比起自己改变了还要害怕的事情。因为我害怕你错失机会,永远停留在路上。所以我将其看为人生中最为危机的时刻,怕的是你没有得到适量的安慰和引导在不定时的忧郁(犹豫)期中而沮丧。有时候我会笑话自己,这种关心难道不是“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