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老子活到现在,一定是女人的共同偶像!
这段时间,一场名为“#MeToo"的“女权”运动正在席卷全球。

原先只是好莱坞女星艾丽莎·米兰诺等人针对美国金牌制作人哈维·温斯坦性侵多名女星丑闻发起的运动,呼吁所有曾遭受性侵犯女性挺身而出说出惨痛经历,并且在社交网络上打上“#MeToo”的标签。
可是一瞬间,除了好莱坞外,“#MeToo”宣言还引发了政界、学术界、文化界等各个领域内与性骚扰、性侵犯事件相关的广泛讨论。
越来越多人借由这场运动发声反抗,成为了勇敢的“打破沉默者”。

这场运动影响力巨大,几乎每天都有身居政商届高位的男性被拉下马,他们无一不是曾经性骚扰或是性侵过女性。
有人说这场运动弊大于利,虽然女性表达了捍卫自己权利的声音,但是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女性这样的捍卫方式容易让自己处于更边缘化的地位。
我想说,这种逻辑就像是被家暴的人不允许去报警,因为会被打得更惨,而且会伤害到家暴者。
如果女性不去主动发出声音,你还指望男性主动去询问和倾听吗?
我相信,这场运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女性捍卫自己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唤醒男性心中的认同感,对女性权利的认同,对女性美的认同,对女性地位的认同。
现实生活中,一部分男性真的很难去产生这种认同感。
看见女性长得漂亮,他们会把她看作“玩物”。看见女性取得了社会成就,他们就会认为这个女性一定利用了男人。“男尊女卑”的思想或多或少都在他们的意识中有残留,平时察觉不出来,一到特定时刻,就会表现出男性独特的优越感。
那么回到我们的标题,为什么说如果老子活到现在,一定是女人的共同偶像呢?
因为老子是真正提倡尊重女性,赞美女性,要求男性学习女性的优点的伟大哲学家。

相比于其他先秦哲人,老子从来没有过“男尊女卑”的思想,这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是相当了不起的了。
要知道,春秋时期,就主流意识而言,女性已经普遍处于社会从属地位,是被轻视的。
有史料提供佐证,女性不能参与社会事务,如《诗经·大雅·瞻昂》: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女孩一出生待遇就比男孩低贱,如《诗经·小雅·斯干》: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蒂斯皇,室家君 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锡,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刘向《列女传·许穆夫人》有言:
“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
这是春秋时期贵族女子在社会中所充当角色的概括,其轻贱地位可见。男尊女卑的观念已深植人心,女性已从社会核心走向边缘,男子可以随意出妻和任意返妻,媵妾制盛行。
虽然也有人认为“孔子对女性是正面肯定和赞颂的”,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孔子把女子与小人并列,是对女性的蔑视,孔子认为女性在社会地位上只是男性的附庸,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其社会价值只是立在对男性依附的基础上。

而老子不一样,老子是自觉意识到男性智慧的弱点和重新发现女性智慧和品德的伟大作用的第一位哲学家,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主阴哲学。
第一,老子崇尚母性。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高级智慧。天地万物的道永存不死,这就是微妙难知的母性,微妙难知的母性的产能,这就称为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断的存在,永远地发挥它无穷无尽的作用。
女性是人类的本源,是道的体现者,老子不是讲道吗,女性就是大道的体现者。
第二,老子崇尚贵柔守雌。
他从弱者道之用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举起了柔弱胜刚强的旗帜。
老子说的“柔弱”,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软弱”,而是“柔韧”,生命的底蕴深厚,坚毅不拔,对外力的作用有较大的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强,正是这种柔弱之道却是天下事物生生不息之源。
老子思想为提升、张扬女人性别意识,拔擢提高女人在社会家庭中之地位,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
也可以这么说,是老子这位古代伟大的先哲将具有性别特征的女人话语带进中国哲学的语境、语义之中,女人(阴、坤)遂成为思想的本体、本原,而不是供男人把玩、摩挲的对象,提醒男权社会的男主,应像女性那样用柔韧、虚静、耐心和谦卑奉献的大爱精神来操持劳作国家事务。

虽然受时代的限制,老子不会直接表达女性权利,但是老子赞美女性,推崇阴柔之美,既是老子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警醒,也相对制衡了儒家男尊女卑观念的无限扩张,对当今社会的女性问题也有借鉴意义。
身处当今社会,老子的智慧是对女性群体的有力支持。
如果你是女性,请保持并放大自己的阴柔美,“女权”不是要求女性成为男性那样强壮,可以和男性做同样的事情,而是活出自己独特的美感,和男性的美形成互补。
如果你是男性,请摒弃所有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多学习女性的柔韧,尊重女性的柔美。
我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MeToo”诞生,“女权”的话题会一遍又一遍的被提起,但是,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实现老子所设想的尊重妇女,男女平等。
不过首先,希望每个男性都能学习一下老子这样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