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漂三十天
今天是来上海实习的第30天。
30天前,拖着个行李箱只身从南京跑了过来,在江阴路上的青旅里住了一个星期的床位间后,终于找到了现在的住处。虽然远在宝山,离实习的地方单程1.5h,但是起码下了班后有地方可以去,不用总是担心青旅爆满,没法续住,心里有了一些归属感,觉得自己在这个异乡有了一个临时的家——虽然是临时的,但也是家呀。
每天的工作琐碎而无聊,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工作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忙,可是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加班是常态,部门的同事个个都是劳模(起码表面上是这样),大家从来不抱怨加班,好像只有我是个异类,打心底里觉得加班是罪恶的。其实仔细想想,我讨厌的也许并不是加班,而且加着班做这么无聊的工作。所以归根结底,我不满意的只是这份工作的工作内容,而非加班这件事。可是不满意又能怎样呢?秋招找工作的时候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乱七八糟简历投了一通,好不容易进入了心仪的广告公司的终面,却因为没有信心,没敢去,这仿佛一个笑话。最后的最后,只拿到目前这一家公司的offer,无奈中签了三方,而今做着一份枯燥的没意义的也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每次想起当时因为怯场而放弃,就痛恨自己的无能,就像是大学里因为自卑而不敢去参加学校话剧社的面试,结果整个本科+硕士的时光都在后悔中度过。
也有想过换份工作,也在各种求职app上浏览,但是总也没有看到合适的。无论怎么试图说服自己,终究没法掩饰内心的真实欲望。我渴望拥抱生动,反对无趣,支持多样,反对单调,拥护卓越,反对平庸。可是,欲望终归是欲望,到头来,我的工作还是这么无趣,单调而平庸。
好像我生来就是个无趣的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热爱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一直随波逐流,像是无用的浮萍。我不羡慕那些一毕业就年薪几十万的学长,也不羡慕那些漂亮到令人惊叹的小姐姐,我只羡慕一类人——就是那些了解自己的true passion并且从事着自己深爱着的事业的人,无论是什么事业。我羡慕他们,甚至嫉妒他们,嫉妒他们的人生是这样的有意义。而我,在这世上悄无声息的生活了二十四年,却依然不明白自己真正热爱什么,这多么令人沮丧。
在南京的时候,很喜欢听民谣,喜欢听逼哥唱热河路,山阴路,喜欢听他歌里的南京。到了上海后,发现并不能找出一首写上海的民谣,而且感觉这个城市也许天生不适合民谣,而更适合听摇滚。似乎很多人心里都挤压了太多的情绪,而摇滚的聒噪和激烈给了情绪一个宣泄的出口,排遣了很多深埋于心的压力。我喜欢拥挤的地铁上听摇滚,感觉和整个世界都隔绝开来,感觉内心有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烧的热烈而又莫名其妙。我摇头晃脑,被人流裹挟着挤进挤出地铁,在狭窄的车厢里被挤的动弹不得,却感觉也并没有那么难熬。等到正式入职了,工资可以多一点的时候,想去学学架子鼓,只是当做业余兴趣来学也是好的。
在上海也有几个老同学,可是我生性孤僻,并不想去和他们叙旧。多数时候宁愿一个人宅着,也不想出去约会。好像以前的一些朋友也就是因为我的冷漠和不主动而渐行渐远。有的时候也会觉得惶恐,觉得孤独,觉得自己没有朋友,甚至还跑去知乎上搜索“没有朋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意外的发现了一群同道中人,才终于松了口气。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和我一样的人,虽然是少数,但还是让我不那么恐慌。知道在这个世上的另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和我一样孤独的人,心里竟会觉得有一点温暖。其实也并非没有朋友,只是再好的朋友,也会有所保留,内心深处还是无人可到达,大片大片的孤独就潜伏在那里。逼哥唱,“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是啊,独孤。
真是迷茫而又焦虑的时光啊。一想到明天又要去做无聊的工作,心里好难受。这篇文章纯属无聊的消遣,发在豆瓣上,只是因为这里我谁都不认识,这让我觉得安全。
洗洗睡了,明天还是要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