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号 科技播报 科技大街
1、【3D打印智能机器人 可在水中行走】据外媒报道,美国罗格斯大学和韩国高丽大学的研究团队21日共同宣布称,他们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智能水凝胶机器人,并成功使其在水中行走并抓取物品。智能凝胶相较于坚硬的固体材料成本低,也更容易进行设计和控制。该智能水凝胶机器人由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水分含量较高,与柔软的人体有相似的组织成分,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
2、【AI落地:充当医生和护士的角色】在伦敦,AI已经开始完成一些医生和护士等工作,为患者带来 “改变游戏规则”的好处,帮助癌症诊断,减少等待时间。AI也将提供诊断疾病的新方法,识别处于疾病风险中的人并指导资源。“机器永远不会取代医生,但使用数据,专业技术和技术可以彻底让我们的管理服务的方式变得更好;
3、【机器人技术新突破:自我治愈!】许多自然生物有自我修复的能力。现在,机器人将能够模仿这个属性。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自我修复材料,在极度机械损伤下自行修复自身,可以使机器展现出柔软的触感、可变形性和非凡弹性。该材料将应用于生物机器人技术、人机交互和可穿戴设备当中;
4、【人类将首次“造访”灵神星】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消息称,NASA定于2022年8月发射探测器前往灵神星(Psyche),并透露了有效载荷与科学目标。这将是人类首次探测太空中这一“金属世界”,其将促进我们全面理解此前所未知的、包括地球在内的类地行星形成的奥秘。迄今所有人们已知的岩石行星,其中心都是金属核。我们的地球也是如此,这正是磁场的来源。但可惜的是,科学家对地球核心的了解仍然不够清楚,目前我们已知的信息都是通过间接手段获得的,因为地球核心的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任何探测仪器都无法到达。领导这一任务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则负责任务管理、操作和导航,航天器将携带太阳能动力底盘以及成像仪、磁强计、伽马射线谱仪等有效载荷,它们由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制造。NASA表示,此次的科学目标旨在理解先前未知的行星形成的奥秘;通过直接观察的方式,研究包括地球在内的类地行星的“身体内部”,而这是在类地行星自身无法办到的事情;同时,首次完成探索“金属世界”的创举,这也是人们第一次探测一个不是由岩石或冰构成的星球;
5、【研究人员从茶叶中提取纳米颗粒 制成无毒抗癌化学替代品】富含抗氧化剂、维他命的茶叶,一直被认为是对健康有益的饮品。不过斯旺西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想到了用绿茶提取物来制作有效抗癌药物的新方法。外媒报道称,将茶叶“量子点化”处理后,可减缓肺癌细胞的生长。“量子点”是一种小到能够表现出奇怪的电子和光学特性的半导体颗粒,比如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或有助于某些化学反应。研究人员将茶叶提取物和硫酸镉(CdSO4)、硫化钠(Na2S)结合,在量子点形成之前孵化出混合物。接着,研究团队将肺癌细胞暴露在茶源量子点上,以测试荧光如何有助于照亮肿瘤。出乎团队意料的是,这些纳米粒子不仅照亮了肿瘤,甚至帮助摧毁了它们。研究人员观察发现,量子点渗入了癌细胞的纳米孔中,可杀死它们中的 80% 。在未来,研究人员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并继续研究这些茶叶的量子点是如何被应用到工作中去的;
6、【旧智能手机变身 热带雨林守护者】一家美国的非营利组织“雨林连接”将回收的旧智能手机进行改装,并利用从废弃工业品中拆除的太阳能电池板,组装成名为“守护者”的实时监测装置。这种设备利用高灵敏度麦克风,可捕捉到方圆近3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声响,并将声音文件传输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分析。一旦捕捉到电锯、伐木、卡车或摩托车的声音,便会启动预先安装的报警程序。“守护者”还可识别枪声、犬吠以及动物的非正常鸣叫,因此也可用于打击偷猎;
7、【人类仅占生物量的 0.01% 但却毁灭了 83% 的野生动物】根据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人类仅占生物量的 0.01%,但人类文明诞生至今却毁灭了 83% 的野生动物和一半的植物。这项研究全面评估了各种生物的生物量。它发现细菌确实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形式,其生物量占所有生物的 13%,但植物的生物量远远超过其它生物,其生物量占所有生物的 82%。除此之外的所有其他生物,从昆虫到真菌,到鱼类和动物,仅占世界生物量的 5%。另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是海洋只占全部生物量的 1%,绝大部分生命都是陆基,还有一部分则是地表之下的细菌;
8、【物联网市场发展:有利于管理员工工作表现和效率】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提出,全球物联网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51亿美金;市场主要包括随时监测、行政考勤和医学诊断等需求;物联网设备带来的管理服务能有效提高工作表现和效率,将有很大发展空间;针对安全解决方案需求的联网设备将是有最高增长率的分支领域,亚太区域将是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区域;
9;【顺丰正募集成立10亿元规模无人机科技基金】顺丰副总裁李东起称,顺丰正募集成立一个1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无人机科技基金,目前正与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潜在投资者进行讨论,相信能够在两个月内完成募集。 2012年,顺丰控股创始人王卫就提出发展物流无人机的设想,并于2013年开展运营试点相关工作。2017年,顺丰控股自主研发的Manta Ray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问世,顺丰与赣州市南康区联合申报的物流无人机示范运行区的空域申请也获得正式批复。无人机对于顺丰而言,主要是与其特定的行业解决方案相配合,提高其在各行业的综合物流效率的提升 ,其目标是形成的由货机、大型无人机与小型无人机共同构建的顺丰“三段式空运网”,机动匹配并覆盖国家干线、城市干线及偏远地区最后一千米的运输需求,实现36小时快件通达全国;
10、【人人公司上市7年:追过了所有热点 市值却暴跌九成】沉寂已久的人人公司近期因为两件事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一件是本月初人人公司向SEC递交的股东分红方案,该方案被指以低估值私有化部分资产,一经公布便遭到中小投资者联合抵制,近日部分小股东直接向SEC提起申诉,还有多位投资人称将联合聘请律师向人人公司CEO陈一舟提起诉讼。另一件是人人公司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人人公司的二手车销售收入达7780万美元,占到总营收的80%,从全年数据来看,二手车销售贡献了60%的营收。而在一年前,人人公司的宣传口径还在侧重互联网金融。从社交平台起家的人人公司,每次走进大众视野所带来的看点都不尽相同。2011年赴美上市时,其目标还是“继续引领和定义中国的社交网络产业”。陈一舟强调,“上市后不会大规模收购,将主要围绕人人网核心业务,加大投入无线互联网领域,让智能手机上的用户越来越多。”不过,后来人人公司的社交标签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是游戏、直播、金融、二手车、区块链等的轮番上场。财报显示,截至2011年6月,人人公司月独立登陆人数约为3440万,2016年12月,这一数据约为3500万,6年时间,几乎是在原地打转。反观人人公司的市值,2011年登陆纽交所,其开盘价19.5美元,市值达到74亿美元,如今只剩下6.01亿美元(截至5月20日收盘),不及上市时的十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