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洪流底下的只言片语
闲来札记
不了解自己的人,生活难免会枯燥无味。我曾经以为只要别人在一起,大家都致力于取乐以摆脱生活的无聊。生活便会过得有趣一些,自己也能快乐一点。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这只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当时是非常的开心的,热闹之后确是加倍的寂寥,说是凄神也不为过。这种开心只是面上的,至于芯子里的需求并没被触及到。我是渴望被理解的,但就算我对别人千言万语也无法让人明白哪怕是冰山一角。至此知道生命的重量必须是由自己去承担的。用沫去相濡只是看上去的美好,相望江湖才是理想的境界。
这样一想,便觉得《长恨歌》里的王琦瑶内心缺少爱这样的东西,作者没有怎么交代过她的家庭背景。从故事的开始到她至邬桥这一段时间,王琦瑶和她的家庭只有经济上与责任上的联系,更多的只有包吃包住的关系。因此她的世界观大部分都是来自她所处的那个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化给人的感觉是虚浮,纯粹的享乐,没有节制,同时又是没有根基的[陈1] 。对于这样的世界观,她的家庭提供不了这么多的金钱。基于此,王琦瑶是无法过安稳的日子。所以放弃拥有固定饭碗且一表人才的程先生而选择了给政界的大人物李主任当小三。但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并不觉得她恶心,她对李主任是真真正正的爱。
由于人物所处的位置,关系导致的。当一个人物他所处的社会位置和阶层等特定的,无法变动的客观环境所决定或由此带来一系列可能悲惨的结果,是无法预见无法改变的。——王国维
爱到正浓时的李主任因此死了,未雨绸缪的他给王琦瑶留一盒金条。这是第一恨。看似无依无靠的王琦瑶离开上海来到了邬桥。邬桥是一个与上海完全相反的世界。邬桥的外婆算是一个旧时代人物,知道安安分分的过日子,有一点君子的务本的感觉。倘若王琦瑶就此留在了邬桥故事应该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她最终还是会回到上海的,而她的所求与她的社会地位也注定了她的悲剧。王琦瑶追求的是花好月圆,良辰美景。殊不知天下间无不散之宴席。可有些人明明知道,却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做同样的事情。
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叫做荀彧,为匡扶汉室,为仁义,走向了灭亡。《白鹿原》里有一个叫做朱先生的大儒。以仁义为准则,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修身,齐家,平天下。所以他为不让白鹿原的百姓遭受战乱之苦只身一人劝退几十万军队。为民族大义弃笔从戎去抗日等等。他一生所坚守的东西从来没有变过,亦愿意为此付出代价。我佩服这样的人。初心不改,舍鱼而取熊掌。
这些个人总是可以让人时而热血沸腾,使人心生敬畏。时而让人悲从中来,由他及己。而村上春树笔下的人倒像是阳春白雪之类的古典乐,没有大喜没有大悲。比如说他写的《刺杀骑士团长》,故事的推进,人物的情感变化就像是道家说的自然。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只是平平常常的四季变化,却给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活着》里的徐富贵也是,他所经历的大灾大难是仅仅旅程中的一段风景。人生的乐事不仅仅也是一段风景吗?
大而论道,小而论自的事情暂且先不谈了。在最近读的《月亮与六便士》[陈2] 中有一段话令我印象特备深刻的话“难道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让自己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自己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贱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取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前者是自己站在世人的观点上看自己,所以得出的结论肯定是可笑的。后者,大概是无可无不可的。但现在在多数中低阶层上一代人的眼里,后者大致是主流的,且也经历了他们自身的实践,认为这是一块圭臬,并填鸭式的灌输给下一代。所以势利哲学大行其道,人生的目的仿佛就是为了追名逐利似的。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没错的,但每个人对高质量的生活的定义是不一样的。现在貌似有点明白“大道废,有仁义”的意思了。
最后来点轻松点的东西。这个学期刚开一门叫近代史纲要课程,教材看得真的无趣。毕竟这年头拉布拉多也会画画了。所以我找了一本名为《近代史纲要》的书看。书写的棒棒的,能当小说看。其实我觉得历史本来就可以当作小说看,有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且还是一套系列丛书。据此还可以找到许多线索,自古即今,其名不去,是能够以阅众甫的。中国近代所受的屈辱,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自大,就像刚开始欧洲人觉得宇宙的中心是地球一样。英国人其实是很友善的,刚到中国来只是为了希望促成全球一体化,以此获得更多利益。可惜的是清王朝老是把自己当爷爷,把别国当孙子,并推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拒绝进入近代化的路程。于是中国近代史从此再也离不开屈辱二字了。《龙族3》里有个叫做源稚生的人,拥有一种叫做“王权”的超能力。他一发动这个能力,方圆几里的人也好动物也好都会跪在他的面前。我国古代皇帝上朝的时候众大臣都要跪下大喊“吾王万岁万万岁”,可皇帝和跪在地上的大臣都是普通人,并没有什么超能力。所以说以前的礼仪一方面确实能让人与人更好相处。另一方面却让某些人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上善若水的道理统统被人抛到脑后去了。
[陈1]大概是民国后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几乎被全盘否定。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并还没处于主流的地位。
[陈2]月亮是心中所想并想得的东西。便士是货币。
书分别是
《长恨歌》—王安忆
《活着》—余华
《白鹿原》—陈忠实
《刺杀骑士团长》—村上春树
《月亮与六便士》—威廉.毛姆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