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逝在胖瘦之间
在“白富美”“高富帅”“土圆肥”“矮丑挫”这类简单粗暴的定位词语还没有流行于网络时,我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启发下,想了一个自己的目标:更白、更瘦、更美。十多年过去了,感觉一个目标都没有做到。
减肥几乎是每一个女生终身的任务。有人体重控制意识觉醒得非常早,比如我女神初中的时候就晚饭只喝一小盒酸奶了,有人则直到迫不得已时才开始减肥,比如我。高考那年,我的体重达到人生巅峰,130斤。高考一结束,整天做各种营养餐给我吃强迫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部时间用在学习上的我妈,突然大变脸,郑重指出我太胖了,去上大学一定会被同学嘲笑,要求我暑假去跑步,三餐都少吃一些。炎热的夏天只有早晨稍稍凉爽,那时候奶奶还在世身子骨也健朗,每天陪着我去晨练,她踩小区公共区域的健身器械,我汗如雨下地跑圈。离家上大学那天,我依然是圆乎乎的脸,但总算没有中学时那么痴肥。
好景不长,也许是大学的食堂比较养人,也许是大一课程压力大吃零食没有节制的缘故,第一年寒假回家时,我又成了一个胖子,我妈见到我,惊得锅铲都要掉到地下。从此我就在时胖时瘦的状态中度过了几乎全部的大学时光,直到大四。而且因为对自己的外型不满意,所以不喜欢自己,连带也不喜欢声称喜欢我的人——可能是觉得他们眼光差。而我悄悄喜欢的人一直跟我保持着友好的距离,许多年后我们到了可以说开一切的年纪,我问他难道本姑娘年少时所有的暗示都传输失败吗,他笑而回避这个话题说一般男生可能都怕我因为我太聪明了在我面前没有什么显摆的余地,虽说是恭维话但在我听来还是有些讽刺意味,不过,从他后来娶了一个竹竿似的纤瘦老婆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暗恋落空跟我聪不聪明没什么关系,何况我也不聪明。
大四伊始,我迎来了自从青春期体重过百之后的第一次回到两位数体重,因为去香港城市大学做了一学期的交换生。之所以会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公寓的一楼有免费的健身房,而我的同伴是三个健身达人,他们练器械练瑜伽每周来个三四次每次都要一个多小时,于是押着我去跑步机上跑步等他们;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穷。交换生的学费与住宿费由学校支付,但是生活费自理,而且本科交换没有奖学金。十多年前,内地学校食堂两荤一素加饭的套餐价格是三块到五块钱不等,城大食堂的一根水煮白菜价格是十港币,一份黑椒牛柳盖饭的价格是四十蚊。有一天,我在黑椒汁里面翻出了一个苍蝇,思考了几秒钟,我把苍蝇挑出来扔在餐巾纸上盖住,继续面不改色地吃掉了剩下的饭。因为生活消费高企到这个程度,还想要留出预算来四处走走看看,于是就从饭钱上克扣。有很多时候,我一天只吃一顿正餐,很多个夜晚,我在饥肠辘辘中睡去。圣诞节的时候,学期结束,我妈来香港旅游顺便跟我一起回家,我去罗湖接她的时候,我妈简直认不出来我:刚才我还在想站台上站着的这个靓妹怎么这么像我女儿!这下我妈真是心满意足。
瘦下来,大学毕业,保研继续读,一不小心又胖了。像我这种胖胖体质的人——大概遗传自我爹——复胖是很轻松的。不过由于很快遇到SK 君,恋爱初期还算比较注意个人形象,我并没有胖到太离谱,大概维持在108斤左右。后来,我去了英国联培读博一年半。跟狂吃炸鱼炸鸡炸薯条而如同吹气般胖起来的男同学不同,我因为自己做饭跟朋友定期打羽毛球游泳遇到一个厨艺惊人生活方式极其养生的泰国室友姐姐等各种缘故,在留学第二年的夏天,我妈又跑来英国旅游顺便看望我的时候,我的体重降到了人生新低,95斤,并且体脂率也前所未有的低。这么说吧,那个时候,我可以轻松穿进ASOS的petite系列。
这种黄金时期随着留学临近尾声,SK 君在第三年的年头跑来陪我过春节而结束。我们俩一不留神就一起长胖了,我不到半年增重了20多斤,SK 君也是在那时留下了非常憨厚富态的照片。再后来,就是围绕着备孕怀孕产后而展开的瘦了又胖,胖了十个月就一直胖到现在的历程了。
现在的我仍然在减肥的路上艰难跋涉。产后的胖跟怀孕之前的胖根本是两个概念,以前虽然胖但是皮肤紧致,现在的胖伴随着胯宽和难以消除的妊娠纹以及松垮的肚皮。深吸一口气时,可以隐隐摸到肥肉掩盖下的腹肌,但是肥肉无耻而冷漠地牢牢盘踞在肚子上,任我怎么卷腹抬腿都不见减少。最可怕的是做平板支撑时,低头看看腹部,肥肉像水滴一样滑下去,滑稽地垂坠在小肚子那里,不离不弃,仿佛是身体失去控制的一部分。
吃得更健康,运动得更科学。加油吧,胖胖妇女。
© 本文版权归 JoyceChe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