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老建筑
查看话题 >孤舟蓑笠翁:柳宗元的永州困境
距离柳子庙文化街一个公交站距离的潇水西岸,是永州过去最大的公园——朝阳公园。
古树参天,绿荫成片,只可惜里面任何宣传柳宗元或者其他历史文化名人的标志都没有,倘若不看门外的招牌上的“朝阳公园”四个字,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公园。公园的草地上还有一架战时的飞机残骸,可惜没有找到更多的背景介绍,游客除了拍拍照不能知道更多信息。


公园里原本有朝阳岩,岩分上下二洞,“高岩、绝崖、深涧、寒泉”四胜,永州八景之一的朝阳旭日便出自于此,更不用提还有自唐代以来历代文人如元结、柳宗元、苏轼乃至徐霞客等人留下的诗刻近一百五十余处。听起来令人心驰神往,然而我们进公园后,却只在一处凉亭下面见到了朝阳洞的出口,一道大铁门牢牢封住。



拾级而下,站在有些蛛网的洞口,能听到洞内潺潺的流水声。据说洞中石泉清澈刺骨,冬夏不息,注入潇水。而柳宗元的《渔翁》便是作于此。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再往公园里面走,见一处小土坡上有废弃的老房子。走上去,见介绍叫寓贤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维修于民国八年,里面祭祀的是唐宋以来的谪官元结、苏轼、苏辙、黄庭坚、张浚等人,可惜荒废已有数年的样子。屋前植有芭蕉修竹,一株老树被锯断,树桩上爬满了生机勃勃的爬山虎。右侧有同样有一扇铁门,看起来里面像是被圈起来的庭院,旁边“朝阳岩”的石碑让我们猜测此门是通向朝阳岩的入口,可惜不对外开放。



绕道房子的另一侧,才看到祠堂有些特色的檐角和窗户。因为前一天下过雨,地面有些湿滑,房屋被废弃,因此砖石搭建的小道也有了苔藓,掩映在一片枯叶中。
经过一棵五百余年的香樟树,才看到一座两层的砖石民居。房子与刚刚所见祠堂以一小院相连,祠堂有小门可通小院,俱已上锁,早无人烟。从铁门向里望去,还能见到弃用的三轮车、塑料矮凳、瓦罐、遮阳蓬等。





屋外杂草丛生,古树参天,一片绿意中看到一座砖石混建的碉堡,上面铁质的外爬梯还保存完好。
上网查后发现,原来祠侧两层的西式房屋,为民国年间湖南省参议会议长唐伯球之子唐鸿烈所建。建国后曾为零陵二中教工宿舍,文革期间原校址改为水泥厂教职工随校搬走,此祠先后改为朝阳中学及养猪场。1980年建立朝阳公署后,经维修改为公园用房。而今天,它不作为办公或居住场所,也不作为景区一部分,只是被废弃在衰草古树间,日渐被人遗忘。


原路折回,顺着道路回到台阶上,能看到一片绿树笼罩下的废墟,从边缘残存的砖石墙壁和窗户,大概能看出之前房屋的旧貌,我们正对着的,应该是一道小门。而从生长旺盛的杂草中,我们看到不远处一堆瓦砾像是黄色琉璃瓦,而近处被推倒的这些塑像,让我们不禁猜测:这里原本可能是一座小庙,供奉的即上文提到诸贤等人。这些年代颇新的塑像大概是当初为发展旅游,重建房屋时所塑。只可惜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不了了之。


看网上的介绍,朝阳岩洞通后山“青莲峡”,回来后看网上照片,洞中通有灯光照明设备,不过能找到最新的照片信息已经是2015年,看起来朝阳岩洞这一景点一关闭已久。至于岩石上的石刻,不知坐船沿潇水而来能否看到。
如果说千年前柳宗元写《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因为心境,在风景秀丽中感怀自身,“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千年后,我们来到朝阳公园萧条如此,则完全是人为原因了。
查阅网上信息,前年三月的时候还有一条新闻,称专家在考证后,在朝阳岩确认新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为唐代大历十三年安南都护张舟的真迹,这也是朝阳岩被发现的最早的摩崖石刻。因此加上这新发现的36处摩崖石刻,朝阳岩的摩崖石刻已达到150余处。
只可惜,我们一处也无缘得见,更不知其他游客是否有机会能看到。原本曾是永州最大的公园,如今的朝阳公园似乎有些落寞过了头。





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心情苦闷,在愚溪边结庐而居,写诗作文。原本仕途得意,跟王叔文、刘禹锡等人风风火火搞改革,结果一百来天就以宪宗即位宣告失败终结。
十个主要人物全被贬谪,“二王八司马”,统统派遣到荒野之地。原本从从九品做到正六品蓝田尉,晋升从五品员外郎的柳宗元,却遭遇了人生滑铁卢,在他从未想过的潇湘之地永州呆了下来,带着七十岁的老母,五岁的幼女,一呆就是十年。
柳宗元抵达永州没两年,回想当初一同意气风发搞改革的同伴,不是病死就是被赐死,剩下的几位,都跟他一样,在被贬地苦熬。

被贬永州前,
贞元十五年(年),柳宗元的妻子杨氏去世,享年不过23岁,柳宗元悲痛万分,余生也未曾续弦,遗憾“以夫人之柔顺淑茂,宜延于上寿;端明惠和,宜齿于贵位;生知孝爱之本,宜承于余庆”;
被贬永州后,
柳宗元年近七旬的母亲卢氏疑因路途波折,水土不服去世,柳宗元抱憾“卒以无孝道,不能有报焉”;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柳宗元的大女儿和娘才跟他相认不过五年,就因病去世,当时才十岁。为祈求幼女平安,柳宗元曾为女儿更名“佛婢”,去发为尼,号初心,却依旧没能拦住死神的脚步;
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柳宗元的好友吕温死于衡州,挚友亡故,柳宗元诘问“彼且有知,其可使吾知之乎?幽明茫然,一恸肠绝”;
元和七年(812年),柳宗元的大姐夫崔简流放期间在驩州(今越南乂安省)去世,十年前柳宗元的大姐也已早逝,柳宗元先后作《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祭姊夫崔使君简文》、《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这位姐夫在柳宗元的心中“实契师友,岂伊亲昵”;
两个外甥为父亲扶灵柩过海,遇风暴殒命,当年这“崔氏二小生”,和自己同游小丘西小石潭记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这样的情况下,柳宗元在愚溪边垂钓,写下了千古名篇《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按藏头诗的说法,每句首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

亲人亡故、朋友远离、仕途不顺、下无子嗣,语言交流不畅,种种加诸于一个人身上,只能转变会一种情绪:苦闷。
在永州担任闲职的柳宗元,只能靠写文章纾解内心的情绪,一写就是500来篇。
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七天就有一篇质量上乘之作,还不包括他没有流传的草稿和轶文等。《柳宗元集》收录了他678篇诗文,可见永州十年在他人生中占据多大的分量。
像他的政论文《封建论》、社会寓言《捕蛇者说》、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等名篇,均作于永州时期,可以说柳宗元成就了永州(的名人文化),永州也成就了柳宗元。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苏东坡在黄州突围,而柳宗元则是在永州磨砺。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像你期望的那样美好,但我们能做,不过是继续努力生活罢了。
写下“千万孤独”的柳宗元,永州十年期间,留下这些诗文,也是在试图留下自己生活过存在过的痕迹:挣扎、苦闷、惆怅、绝望,哭也好,笑也罢,原本应该最春风得意的十年,却是他最痛苦的十年,通过文字他写下了自己的十年人生。
经历过孤独痛苦的人才更懂得珍惜生活的不易,从永州长途跋涉一个多月回到长安,因好兄弟刘禹锡一首“前度刘郎今又来”再度被贬,柳宗元丝毫没有怨言,反而上书希望和刘禹锡交换地方,自己去播州(今贵州遵义),刘禹锡去柳州。
因为他担心刘禹锡八十来岁的老母亲经受不住播州当时的荒无人烟,到时候母子同去,不过是场死别。当初自己被贬永州,连累母亲客死异乡,柳宗元抱憾未能尽孝道,因此不想好朋友也经历这样的悲痛。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可如果你去问千年前的柳宗元,也许永州十年时期的他并不这样想,但至少,他找到了可以让孤独栖息的途径,也留下了足以让人诵读千古的文章。
当陷入最低谷的孤独时,希望你也可以找到属于你的那个秘密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