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工作,能让我每日读书……
养成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能抵挡几乎所有人生不幸的避难所。 ——毛姆
算是在拒绝了朋友的自责心中、在繁重乏味的工作压力中、舍友“哒哒哒”的走路声音中、还有热得让人难以忍受的空气中,得到一丝的清净——当我看到《相约星期二》的读书推荐的时候:
于是我列出了这份目录:死亡、恐惧、衰老、贪欲、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有意义的人生……
“事实是,米奇,”他说,“一旦你学会了怎么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生活。”
“好了,这就是恐惧感。离开它吧。离开它。”
……
看着这些文字,让我感觉莫名地轻松。那是一种被安慰的感觉——几乎像是踏入第二个世界,有一个温油的声音在跟我说话、启发我思考,让我看到——原来生活隐藏着这样的一种看法……
真的有种,避难所的感觉……
我想去看这本书。
但我知道我不会。
这些事来源于冲动的,我知道。
多少次我有冲动去看一本书,但第二天就要去面对无数的生活琐事……于是,只好将内心的冲动暂时放下,因为它们“没那么重要”。而到你稍微有空的时候,之前的热情不复存在,你也就没了翻看那本书的动力……
生活就是那么的搞笑。
除了一次——暑假的时候,《月亮与六便士》。从感兴趣到读完,一气呵成。
可惜,这种冲动、这种行动力,在我的日常根本是不可能。
为什么要做那些事?我曾很多次问自己。我是不能理解西西弗斯的行为,我认为那种生活是无意义、甚至可悲的……但,过了大学,我也要为生计,或许,要去做那些我不喜欢的事了。
我认真想过的,关于我自己、和我所要做之事——我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然我会很不高兴。这是我所得出来的结论。也是由此,想到未来,在陷入“不能养活自己”担忧之中时,我总在想:有什么工作,能让我每日读书?很异想天开的提问,因为我也知道答案几乎是不可能。我想要的日常是可以自由地选择做什么,或者说不会被逼着去做什么。你说记者、编辑,他们会被制定主体写作,所读之物也是如此…好像以前的学者可以做到?但是你有足够的才智让人甘愿付钱让你“享乐”吗?
人生总是残酷的。就连最后一间避难所都要剥去——因为时间会冲淡一切激情;因为生活里各种“无情”的琐事;因为人本生有惰性。
但,我还是希望以什么都不做为代价,将这本书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