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逃离了原来的圈子,变成了一个人?
刚读研的那个时候,有了一个那么几人的小圈子。刚来一个新地方,人生地不熟,大家来了抱团一起玩儿,慢慢地过了一个学期,也挺开心的。
不过几天前,我决定自己从此以后独自学习和玩儿。
事情发生在看复联3之后,这次看电影我并没和他们一起,他们周四临时邀我一起看夜场的电影,很任性也很随意,一定要下午拍板晚上去看。那时候,复联的票刚上映,电影院人多,票也很难买。并且那个时候,老闫早已经和我说好了要一起看,所以我马上拒绝了。(我之前很少拒绝)
周六,我们院搞集体活动,活动结束之后。老严打电话说票已经买好了,我俩就跑去看电影了。
看完第二天还是一起吃的饭,他们在聊复联(他们刚去看完),我说我和老闫已经看完了,感觉还不错。中间有个女生突然说了句,“呵呵,你离了闫XX就活不了”。我当时的反应其实不是愤怒,而是恶心。我不喜欢别人轻易下这种判断,我当时就回了一句,“什么年代了,谁离了谁都能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她说完之后,我那一天想了很久。从她的角度,她认为我的世界很小,交际面也很窄,干什么事情总喜欢拉着其他人一起。而她眼中,老闫作为我亲密无间的好友,就必须被动和我一起做。
我突然认识到,这种说法的背后,是完全不同的交友观。
朋友是有区别的,如果说吃喝玩乐的朋友,和一个能和你坦诚分享并且有共同目标的朋友相比,我宁愿选择一个坦诚的朋友。但是,我自始至终认为,即便是好朋友看,之间也绝非一种依附关系。老闫作为读研以来我最好的朋友,他有自己的爱好,健身、买鞋子、追潮牌,宠女朋友;而我自己生活中安静地画漫画、做设计,跑出去拍美食。朋友之间,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交集但不必完全相融。
她这句话让我在想,在她眼中,我是不是无法脱离他们这个圈子。因为自己为了和他们一起玩,在这个小圈子中就不得不妥协、退让,逐渐地变成了他们的负能量收集器,有时候被惺惺作态所恶心。现在想想如果这是一种常态,确实挺可怕的。
这个圈子也有它的快乐,这点我必须承认。但是,如果长时间沉溺在这样的一个圈子之中,最后会成什么样?我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但至少我知道那个样子不是我想要的。为了让自己可以在这个圈子中获得某种快乐而丧失掉自己,是一种可悲。
脱圈之后,没有想象当中那么无聊,最近的生活状态很好,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每天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并且做作业,并且每天都固定时间跑步锻炼,PPT和画画我也能重拾起来。
前几天我发了条状态说孤单,但这种孤单感并不是脱离了这些那些酒肉朋友带来的,那种酒肉朋友带给你的只有发胖和说不尽的负能量。这种孤单感来自于生活中,缺乏和你想法和认知相似的人。
当然,朋友可遇不可求。所以,哪怕少,那么一两个我也很知足。
最后,感谢一直以来真心实意待我的好兄弟好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