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教会我最重要的事
查看话题 >我们一直在等父母跟我们道歉,但是父母却一直在等我们道谢
我嫁给我家相公之后,发觉我婆婆才是典型中国式的慈母:慈爱敦厚,任劳任怨,无悔付出。而我亲妈,大概离“慈母”这个词相差十万八千里吧。
作为工人家庭成长起来的三闺女,她十几岁才从农村奶妈家来到城市,为了立足于两姐一弟的家庭里一直战战兢兢寻求一个安身立命之地。我外祖母是个脾气火爆且阴晴不定的虎妈式母亲,对家里的孩子奉行标准的苛责打压式教育,稍有不如意便是棍棒教育,更别说一个从小没在身边呆过就送到外人家寄养的闺女。以至于我妈成年后回忆起这些,眼神再倔强,都禁不住泪水涟涟的湿润。
可我妈也偏偏是个倔强的性子,在童年颠沛流离和不被接纳的环境里,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生存理念:一边察言观色地讨好阴晴不定的父母和他人,一边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破碎的自尊。我曾经不懂她为什么会纠结自己的成长环境那么久,直到自己有了经历,接触了心理学之后才深刻理解了她的悲哀。
婴儿时期就被送出去寄养,严重破坏了她依恋感和安全感的建立;青少年时期的不被接纳和排斥,让她很难建立起真正的自信和自尊。一个孩子在孩童时期最需要的安全感、无条件的被接纳等家庭环境因素,在她的成长里通通没有得到。这个倔强的小女孩大概只是凭借外强中干的倔强,才能撑起自己看似坚硬的外壳慢慢学会自强自立的吧。
当然,我那歇斯底里的外祖母,注定教不会我母亲,如何从容优雅地做一个温柔的女人,享受自己的女性角色,轻松自如地表达爱,和享受被爱。因为从小没有被温柔地呵护和被爱,我妈的善良和真诚都带着一股子倔强和固执,秉性带着距离和防御,对待亲密关系更是如此。了解她的人说,她是个好人。越是了解她的人越是评价精准说,是个臭脾气的好人。这个性子,注定让她成不了所谓的“慈母”。
一个女人的秉性影响家族的三代,这场风波作为第三代的我肯定是逃不掉的。我上幼儿园那年,便在我妈虎着脸的阴晴不定下学了一个高级的动词“惩罚”。那天幼儿园老师让家长做抽查问卷,我妈懒得动笔,却被我的哭闹弄得下不来台面。之后我妈对我冷暴力很久很久,有一天我坐在她的后车座上问她,妈妈你为什么不理我了?我妈眼皮都不抬一下来了一句,我在惩罚你。
听到这句话,正在给我妈称西红柿的小贩哈哈大笑起来。年幼的我,竟然羞耻窘迫得不知所措,眼眶酸涩得模糊起来,懵懵懂懂地体会了一把“惩罚”这种同年龄认知不匹配的高级词汇的威力。想想这也许是我日后对文词敏感的源头吧。
作为被棒打出的一辈,我妈不可能摒弃“棒打出现孝子”的认知。尽管我从小就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天使宝宝,乖巧懂事只喜欢宅在家里看书,作都作不出什么坏水来,但是时不时出现的棒子印还是出现在我的屁股和胳膊上。我妈性格虽没我外祖母歇斯底里和莫名其妙,但时不时还是有突如其来的暴力袭击让我避之不及。比如有一次,我躲避她向我掷来的衣服架子却正好砸在我的脸上,鲜血汩汩地冒出来,止都止不住。
我捂住冒着血的鼻子哇哇大哭,她自己都怔了好久。很多在外人眼里性格开朗待人友善的“老好人”,面对自己弱小的孩子却能暴露出人性中最狰狞的一面,很大程度是因为知道同自己的孩子相处是无论怎么样孩子都会轻易地原谅自己,几乎没有任何人际成本压力。所以才会如此肆无忌惮。这件事在我心里压抑了很多年,我多次憋屈愤懑旧账的时候,我妈从来都是如同失忆一般坚决否认此事,不肯承认年轻时代的自己如此暴戾。
可我终究比我妈幸运,也许因为她只有我这一个女儿,也许因为她潜意识里的补偿机制在竭力避免悲剧重复。在我记忆深处,更多的是对她化不开的依恋和依赖。
我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分离焦虑在幼儿园哭得歇斯底里的时候,我妈也在偷悄悄地抹眼泪。当幼儿园大门口终于出现她来接我的身影的时候,红肿的大眼和红肿的小眼一起停止了流泪。
我第一次学国画去上课没提前做好打探准备画具,其他孩子都有宣纸和毛笔开始跃跃欲试,只有我干坐着发呆。这个时候我妈出现在教室门口,给我送来全套的笔墨纸砚,引来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围观。
我第一次见到印有美少女战士图标的双层文具盒的时候满是羡慕,那是一个从北京转学过来的女生带过来的。我从来没有跟我妈说过这个文具盒,但是她不久从北京出差回来居然给我买回一个一模一样的,我当时简直惊喜到快叫出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
我青春期第一次暗恋男生的时候,在我爸上夜班的一个晚上跟我妈睡到一张床上,跟她说,妈妈,我特别喜欢我们隔壁班一个男生,但是我知道这样不好。她说没什么不好,青春期喜欢一个优秀的异性太正常了。这么吧,要是期末你数学考到120分,我跟你一起去跟他表白。当然,我数学最后没考到120,我也没去表白。
我第一次失恋的时候,极端惧怕孤独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20多岁的我硬是挤到我妈的床上跟着我妈睡了一个月,她居然没有轰赶我。那段时间,我妈很少口头上安慰我,但她带我去逛街,买衣服买包做头发,还请我吃了火锅炸串大盘鸡。
当然,她注定不是一个慈母,所以她依旧浑身带刺地对我好,时不时地要打压我刺激我一下。
我结婚以后在她家混饭,她说你就是块大黏糕,黏我身上一辈子甩都甩不掉!我是不是上辈子欠着你的了?我听后愤愤然,跟她冷战半个月不再去吃饭。她又电话念叨,谁不让你来吃了,我是你妈,能不让你过来吃吗?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
我跟她耐心地讲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跟她讲依恋感对亲密关系的重要,她听了拿白眼斜睨我:您这是写作了出书了当了大作家了,翅膀开始硬了,懂得指桑骂槐了是吧?我们从小都是虐待你,对不起你,我们全家都对不起你行了吧?
不知道谁说过,我们一辈子都在等父母跟我们道歉,但是父母却一辈子在等我们道谢。我妈她自己是没有等到她的父母跟她道歉,也不可能等到父母跟她道歉,虽然她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在给她的父母道谢,照顾着父母的整个晚年。不是谁都足够幸运,能超越自己原生家庭的痛苦和遗憾,超脱地释怀自己一辈子的遗憾。就像人无完人的我妈从来都不是慈母,我也愤懑她那原生家庭带来的忽冷忽热的脾气秉性让我时常吃不消。她与我日常里偶尔抑制不住的意难平,也许才是平凡人生命中的常态。
有一天我看到知乎上的热门话题:如何看待家长在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将孩子的玩具强行送人的行为?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我又是愤懑难忍,于是给我妈发微信:妈,你以前就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装好人装大方,把我的玩具强行送人,我为此哭了好久。你可能忘了或者急着否认,但是我永远不会忘,因为伤痛就是伤痛,干嘛要否认,干嘛要无视。
以我妈傲娇又带刺的个性,不回复才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许久之后,收到了她的回复:那时候妈妈不懂,委屈你了,到你的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

好斗激昂了那么久的僵持,最经不起温柔的侵蚀。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面对熙熙攘攘的车流,我的眼泪哗啦啦倾泻而下。
其实何必道歉呢。你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你真的已经做的很好很好了。不过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所以才一直这么不懂事。
妈妈,委屈你了。妈妈,谢谢你。
甜秘密
公众号[ID:tiantiansecret]
微博:@爱臭美的李甜甜 豆瓣:李甜甜
一个资深金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