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红药所在,夜也漫长
这个世界上转着圈圈存在的东西太多,像年轮,像糖果,像彩虹,像潮汐般周而复始起落的情感。我以为我走过了太远,其实还在你的心里打转。这些是我敬献给时光的美好词汇。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做了一场梦,醒来以后天光大亮。
坐起身来,不自觉开始哼唱《庐州月》。这首歌用了扬州慢的一首词的典故,扬州慢,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的情怀倾泻奔腾,好不痛快,这一首淮左名都我是最喜欢。
知道这首词的时候,我才14岁。见到这首词,是在一张叠的工整的纸条上,蓝色的娟秀连笔字,喜欢压在线底。后来,我也这样写字。
人说,字如其人。对他来说是,人如白玉,字如清风。
他父母是大学老师,我猜他家里一定有个非常大的书架,因为那时候他博闻强识,总是知道很多同学们不懂的东西。他总是对我说,你有想知道的东西就告诉我,我回家找给你。他这样说,也确实这样做,每次我向他提问的人、诗、古怪的字,虽然他不能把那些书带出来,却也会将内容工整地抄在纸上,第二天清晨夹在书里递给我。
那样的清晨,是海边城市的带咸味的风,吹散朦胧睡意后,神清气爽的清晨。对什么都充满激情,又满心都是对美好的渴望。打开前看一眼他,他在窗边的阳光里晨读,睫毛在金色的光线里颤动。
后来我也曾经在心里臆想过他坐在书房摘抄的样子,应该和他在教室里做功课的样子一样的。他成绩好得很,偶尔有解不出来的题,就在桌面上哒哒的叩手指。手指也很长,修长的,让人想到它在琴键上流连的样子。
在他递来的纸条里,有时是我的问题和好奇,我没有问题时,就是一首他觉得精彩,我也该读一读的诗词。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有踏破贺兰山缺,有林花谢了春红,有人间别久不成悲。
我在那些字句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我体会着,也会讲给他听,听他的想法。
不有时候我也会烦恼,他说你背下来吧,明天给我听。那诗词是美的,他抄的也尤其工整,可是对我来说,有些有点太长了,就像长恨歌。
我不愿意让他失望,于是睡前念念,睡醒念念,上学的路上也在念。生怕他的眼睛里有失望。
那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心里是有一点自卑的。我不漂亮,也不高挑,校服里套的总是素色的棉麻,短头发在吹遍小岛的海风里,就像一颗植物。我学习成绩虽说算好,但是也够不到他的高度。
能够勉强一提的,好像就只有会写一点东西,念过几本书。
有时作文被老师给大家当范文讲,有时站在舞台上主持晚会,那时候我在他的眼里才是有一点光芒的。我很享受那样的时光。
我握着一叠叠纸条,有时有一种只有在字里行间才能和他自如交谈的感觉。我为此,还偷偷地掉过眼泪。
再仔细想下去,记忆就变得很模糊。越是刻意去找,偏偏什么都找不到。
这些快遗忘了的事情,我在一场梦里撞了满怀。
梦里,我又收到了那样的纸条,带着樟脑丸的味道,在一个光线充足的早晨递到我手上,蓝色的笔记,娟秀潇洒。我不敢抬眼看,我知道有一束目光在等待着回应。
梦里也无事,醒来也恍惚。感觉像老信笺泡在水里变软,阳光投射进来,世界是琥珀色的,还带着笔墨的味道。
有点痴,淡的像什么都不存在。
记得后来加过他的QQ,点进他的空间看了看,现在的他喜欢马未都,痴迷泡博物馆,话语间还是有诗词歌赋。退出来,好像知道自己为什么再也不用,却还是留着QQ,这好像是我唯一能联系过去很多事情的东西。
后来也总有人问我当时的事,我回答不出来。他是书香门第,家教甚好,骄傲一些我想也是应该的,那时候如果把我当成一个能以文相会的朋友,我觉得已然是件不可多得的事情了。
过了快十年,如今明白,能交流和分享文字的同道中人,是如何可遇而不可求。年纪轻轻的时候就遇到过了,也只能是太幸运,不能再要太多。
每每到这种时候都会懊恼自己功力不行,半途而废,怎么也写不出来那人的样子,也写不出来那事情该有的样子。要是让他知道,一定会笑话我了。
也是巧合吧,他喜欢姜燮,给我抄过的除了扬州慢,还有一首鹧鸪天: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想来,一切皆如此。
人间别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