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骨:北野武最释放的表达
(高晓松在节目《矮大紧指北》中说,如果做好准备,可以去看一看《血与骨》这样的电影。影片有剧透,但是这一次小编建议大家看完,再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在我看来,文学这种东西,其中一定要有痛苦存在,才能激发观众心底的那些悲悯。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原生家庭的不幸被许多文学作品反复使用。相对来说,相似题材的美国电影往往走向一种救赎,比如《心灵捕手》,而日本电影,则更多地选择走向毁灭,比如《血与骨》。

矮大紧在节目中,提醒大家需要做好准备再去看《血与骨》这样的电影。的确,小编的观影过程极度痛苦,甚至在看完后很久都没有能够平复。似乎日韩电影都有一种渗透在他们民族里面的那种暴力美学,而孕养我们的中国传统倒没有这么暴力和黑暗,所以当人性柔软的那一面,接触到那种毫不隐晦的暴力表达时,不免带来那种直观反应的不适感。
高晓松认为崔洋一导演的《血与骨》是最能体现北野武,也是北野武最释放的一次表达。他那种直截了当、无声无息的暴力令人猝不及防入镜,在不知不觉中赋予了死亡独特的仪式感,让宿命般的绝望从故事的开头蔓延至结尾,创造出瞬间暴力与纯粹安静的“暴力美学”。这部作品是我所欣赏的,因为它表达出了想要表达的那些暴力。当然,它并不是我喜爱的,因为那种心理准备,需要大家三思而后看。

原生家庭的痛苦给一个人带来的是什么?我想,也许是这一生永远无法改变的执念吧。“要是没有这个男子的话,我该变成什么样子呢。父亲一直以来就像一面巨大的墙一样,挡在我的身后。”电影的开头便由儿子正雄的独白视角,开始了对于原生家庭的那种控诉。
这个故事发生在日本的一个独特的社区中,这是一个由朝鲜裔组成的社区。他们对于日本,对于母国朝鲜,有着来自骨血深处无可更改,亦或是因为环境逐渐壮大起来的那种情绪。主角就是由北野武饰演,有着暴力倾向的金俊平。

如果说看到北野武那张因为车祸而一半面瘫的脸,我开始意识到他适合这部电影的话。那么当我了解到北野武的生平之时,我知道没有人比他更能体会那个剧本,那个人物背后的情感了。这或许就是原生家庭注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而且直至死亡都无法改变。
知道北野武背后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机缘巧合。在声临其境第一季结束之后,蜻蜓FM开始给我推送朱亚文的新节目,而我,就此听到了北野武笔下的母亲。对于北野武来说,父亲是一个性情粗暴,身份卑微的油漆匠。他在战后入赘给北野武的母亲,并且在北野武出生之时,已年过五十。北野武的母亲受过高等教育,是个强势的女人,因此她一直坚持要孩子们好好读书。这样的家庭组合,导致北野武的童年在白天母亲骂父亲,而晚上,父亲喝多了酒回来殴打母亲中度过。

北野武直到父母死后,才开始试着原谅这对曾经给他带来无尽伤痕童年生活的父母。因为他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父亲一直在试着练习写自己的名字,而母亲则把一直以来问他要来的“零花钱”替他存着,并在留给他的遗物里写道,“吾儿,你自幼生性放浪不驯,娘怕你有天会一无所有饿死街头”。也正是因为如此,北野武在《我的母亲》一文的结尾写道——“这场最后的较量,我明明该有九分九的胜算,却在最终回合翻盘。”
电影中的男主金俊平,暴虐,冷血,却也有着自己隐而不发的感情。他以最粗暴的方式占有了自己的妻子,从而组建了一个他并没有多少感情投入的家庭。在这个家庭中,他是绝对的统治者,容不得半点反抗,需要的是绝对的服从,连沉默都不被允许。
逆来顺受的妻子李英姬,默默忍受的女儿花子,性格懦弱的儿子正雄,这一家人似乎都是他在这个王国中占有统治地位的战利品。在自己经营的鱼糕厂中,面对反抗他统治的打工者,他粗暴地用烧红的碳烫反抗者的脸,在这个社群中,他显然也是个统治阶级。然而,一个人短暂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也把暴力演绎到极致,这个人是金俊平年少时在家乡和别人的老婆私通生下的实际上的长子朴武

朴武与他的弟弟妹妹们不同,他似乎继承了父亲粗暴的性格,却又因为不在父亲身边长大, 并没有沾染上他的那些恶习。朴武在问父亲要钱未果之后,把父亲藏钱的那堵墙打破,激怒了金俊平。两个人从家里到街上,在风里雨里,不停地厮打,疯狂地发泄,给了观影者极大的震撼。然后这部影片出现了一个最让我感动的细节,当朴武离开的时候,告诫弟弟正雄——好好读书。他似乎是希望弟弟能就此摆脱这种家庭带来的影响,有他望不到的那个光明的未来。
当经济状况开始变差,金俊平关了鱼糕厂,开始专心放高利贷。他在这时候,开始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讨债——面对不还钱的人,他割了自己的胳膊,接了血逼着对方喝。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个亡命之徒。果然最后不出所料,他让不还钱的人对上了黑社会,最后不得不自杀而死。

打破那个日常暴力的家庭平静生活的人,还有一个叫做清子的情妇。他带着她像新媳妇一样的在街头出现,和他另外购置房产居住。他似乎是爱她的,给了很多宠爱,却不可避免的伴随了更多的残忍。那些残忍似乎都开始于他对于传宗接代的重视,当他发现清子两年都未能给他诞下一男半女的时候,他爆发了。于是逼着清子吃生了蛆的肉,似乎是希望让她好好补一补。这种愚蠢的行为,也把悲剧拉开了序幕。
清子由此得了脑瘫,再无生机。为了照顾清子,他又再次找了一个叫做定子的人,也和她继续传宗接代的大任。终于在某一个他无法忍受的日子,死亡接踵而来。女儿花子因忍受不了丈夫家暴自杀,妻子英姬患病却被金俊平拒绝拿钱救治,情妇清子总是要死的于是被金俊平亲手闷死。当懦弱的儿子正雄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之后,他终于爆发了。和父亲比拼暴力失败之后,他选择了远离这个给他带来无限阴影的家庭。

在女儿花子的葬礼上,金俊平似乎第一次做了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事情。他愤怒地殴打女婿,或许是出于对他建立的王国开始崩塌的反抗,但多多少少还是带有着一丝父亲对女儿的爱吧。也正是那一次,这个可怜的老人终于中风病倒,经历了墙倒众人推的结局。
影片的结尾,金俊平偷偷抢走了和定子生下的幼子,带着拼了一辈子的钱财,回到了共和国,全部捐献给了国家。然后在一个破旧的农村中,垂垂暮已之时,众叛亲离地死去,甚至连一句遗言都没能说出。

悲剧色彩和暴力在影片的结尾融合为一体,似乎是罪有应得,也似乎是宿命。当年那个对日本充满向往过的青年,最终被岁月和自己消融成了这般模样——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原生家庭的不幸给一个人带来的心理阴影是什么?我想,当你看到正雄面对姐姐的抱怨所作出的下意识的反应的那一刻就知道了,似乎一个人拼尽一生也是走不出去的,哪怕在经历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之后有所好转。

《血与骨》充满着暴力的气氛,贯穿了绝望的忧郁。似乎每一个场景都充斥着几近毁灭式的祭奠,祭奠曾经经历过的年少,祭奠一点点步入深渊的中年,祭奠最终孤独无依的死亡。
PS. 这部电影的血腥暴力,甚至强奸和腐食,的确会给观影带来些许不适。也许这也是高晓松选择在矮大紧指北这个小圈子里分享的原因吧。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再去观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