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美签
前头之事不细述。4月底5月初,决定开始办签证,类型是B1。
于是去照相馆拍了签证照,一天后可取。
自己开始在网上找攻略然后填DS160表。两个刚刚过签的师妹都说自己找旅行社代办的,有一个还因为旅行社要求的材料太多,要办父母资产证明和证明她妈是她妈之类的,废了好一番周折。这一下让我有点慌了,问了师姐,她说自己填自己办就好,很容易就过了。反正我一直秉承能省即省、少废周章,于是就自己辛辛苦苦地搞。既然自己看得懂英语又填过不少英文的表格,又何须找人帮忙;旅行社实际上更麻烦,它只会让你把资料往多的地方准备,比如师妹所说的家庭资产证明和母女关系证明,完全可以把资助类型填成self然后在自己的账户存多点钱开个证明就够了。
填DS160表填了一个上午,过程中需要各种确认自己填的是否妥当,即便如此,还是因为自己图省事没有填工作的经历,后来又重新填了。填这个动作本身不难,难的是如何保证没有填错和没有给自己挖坑。例如有一项是问你有没受够生物化学技术等训练的,你当然得填no,但是因为本科学的就是生物科学,所以要怎么填呢?如果面签被问到又如何回答呢?各种细节很多,都需要自己去搜索网页和经验进行确认。
填完后便是去中信银行缴费,被坑着办了他们的借记卡,还填了一份理财问卷,呵呵。(果不其然几天后就给我发送理财产品广告,当时还特意问了那个让我填问卷的工作人员是不是为了给我推送什么,她竟有脸说不是。啧啧,商业道德呢?)
交完费便是预约面签时间,约在5月10日。
一个叫Y的女生和我参加同样的会议,说是被拒了一次。我不禁心慌,心想这种签证竟也会被拒?于是又开始纠结,开始各种刷攻略啊,检查自己是否存在哪些破绽啊。最终还是发现自己劣势大大的:没房没车存款少、在读未婚女青年。
期间还要去办一张资产证明,从余额宝里向银行卡中转了五万多块钱,再去银行办资产证明和流水。证明费用20元,利息损失费少说也有近百元吧,处处都是钱啊。不过事实上这种资产证明面签官并没有看。
面签日临近,心中还是忐忑。还有如何寄存包裹的事也费了一阵脑筋。猪头听说我要不带包不带手机就带着资料去,不禁着了急,说要请假陪我。恰好他本来也要去看医生,想着周五请假,既是如此,我便让他把病假请在周四便是了。
头天晚上还是在繁忙的论文时间中抽出一点时间练习英语,准备各种材料,甚至包括我和男友的合照。再强迫症似的检查材料,还有把想到可能会用但是发音不确定的单词都查了出来。
准备材料:
到照相店拍照并取照(电子版照片用于填写DS160);
学生证、在校证明、会议邀请函和论文录取邮件、英文版简历、论文(摘要);
DS-160确认页打印件、照片、预约单打印件、缴费证明、护照(资料页复印件)、带预算的行程表;
银行卡里面放5万块钱进去,找银行开签证所需的资产证明和流水账单;
非必须:机票和酒店的订购单、保险。(没办没带)
可带:毕业证原件和翻译件、和家人等的合照。(带了)
面签:
周四这一天搭着公车去了三元桥,晃了大半天才找到那个使馆,好在自己带了手机,不然抓瞎。提前半小时到,使馆外的队伍排得真是吓人地长,哄哄的。我先排了队,过了一会男友到了,手里提了一袋凤梨就过来,打开就要喂我。我说怕待会哑嗓子,便没有吃。挤在人堆中过了十几分钟,大家说三点的可以往前了,这才把包和手机给了猪头,继续往前挤挤。然而并不是如传说中的可以进去,而后面越来越多的人往前挤,还有迟到的,压得是人贴人、难以呼吸,还听说前面打起来了,虽然在几米之外可我也看不见。
猪头已然在路旁享受起了凤梨,我甚至闻到了味道,心中不禁暗暗好笑。
等了老长的时间,才总算轮到预约三点的可以进去。这才明白,提前排队完全没必要,反正也不是排得前就能早多少。进入后依旧要继续排队进正门,不过这时候是一个挨着一个站着,不用挤沙丁鱼了。男友依旧在围栏外等着我,说是等看我进去再去咖啡厅,怕我临时忘了东西找他要。不过他也没闲着,一个劲地在那里吃凤梨,吃相之凶残令人错愕。后面排了两个中年男,本是在吹嘘着去了四次波士顿之类的,但还是被吃凤梨的他被馋到了,一个劲地说:人家排了这么久的队,你也好意思;回头咱们弄完买两盒吃着去。猪头并不加理睬,依旧吃得十分起劲,我评价了句:猥琐!
不过猪头的等待还是起了点作用,我前面的一男一女背着包就在排队,一旁存包的大爷跟他们说包不能带进去,他们不听。我心下觉得可笑,却也不言语。后来他们可能醒悟了,那男的开始着急存包的事,但是自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还得自己跑去固定存包处存了。这人回来的时候挤到第一道门口,却发现没带预约表进不来。呵呵,简直是猪,这两人也是绝了。女的舍不得排了这么长的队,便问说能不能让我家猪头帮忙把预约单给送过去。我想这忙还是值得帮的,便让猪头帮忙给送去了。也明白了为啥拒签率还挺高,因为就有这么不上心的人存在呀。
于是在我进入正式的大门时猪头并没有在我身边。自己不禁想了一下,啥时候变得这么胆怯,办个签证都要男朋友陪着?
进入大门后,一对老年夫妇站在草坪上大声嚷嚷,说工作人员不尊重老年人。我也不知道咋回事。
找到队伍站好,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先是在护照后面贴了个条形码,接着进了门过安检,过完安检就是扫护照和录指纹。
录完指纹后就是正式面签了。才刚排上队伍的时候,见到了N号窗口面签官是白人男性,和一个长头发女的在扯皮。女的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公司和业务,还有业务接下来如何各国开展,无奈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英文;老半天之后,还是见她拿了被面签官退回来的护照。她走后是一个小伙子接上去,一开口就是how do you do, sir;接下来就是两人用英文相谈甚欢,估计过了。这时候我就默默祈祷自己待会轮到这个窗口就好了,听说白人男性是比较容易过签的,虽然自己的例子很有限,但总有这个感觉。Y姑娘就是折在一个黑人女性身上,虽然自己后来分析了一大把原因,可终究也不知道是为何。她还说那天她和后面两人都很快被拒签,而那两人还去过欧洲各国,都说不出具体原因。
这才看出来总共四个窗口在办业务,分别是白人男女和黑人男女,总共四人。排我前面是一家三口,小孩还不足一岁的样子。
继续观察各个窗口的扯皮,黑人妇女面对的是一对中年夫妇,这两人感觉起来气质比较像商人,一直在说自己去了多少个国家,还有多少钱,但是老半天依旧没结束,后来还来了一个黄皮肤的像是翻译的人跟他们对话。白人妇女面对的是一个老太太,也是扯皮了很久,中间好像问到了老太太的身份证,只听到老太太大说一声:身份证,没有带啊!黑人男性的窗口在最里面,看不到,不过他过签是相对较快的了。至少在我最终去N号窗口排队前,依旧没见到中年夫妇和老太太被放过,但是觉得至少,面签官愿意花这么多时间跟他们扯皮,而不是传说中的秒拒。
我总在默默祈祷,希望我前面的人能顺利地填补黑人妇女的那个窗口的等候位,因为就怕突然间黑人妇女和那对中年夫妇的扯皮结束,然后我就得到这个窗的等候位候着。而N号窗口像是休息了,我心想怎么那么不巧。
但不巧也是巧,等到前面那一家三口排到黑人男性的等候位后,安排队伍的小姐姐跟我说,你去N号窗口,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后来才知道就是一开始就见到的白人男。天啊,so lucky!Thank goodness.
我前面是个年轻男的,没花多久时间就过签了。我没有了紧张,可能是注意力都放在这件事本身之上。站到窗口后,我说了声:您好!并把护照给了面签官。他挺有礼貌地回应,跟我说稍等一下,然后敲键盘敲了大半天,中间还说还得再等等什么的。我一直很平静地等着,一边把手头的资料安排好,排在橱窗上,一方面是方便于拿给他,一方面是让他看到我有备而来。他弄完后,说了声: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然后问去美国的目的。我说:我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问邀请函。我就把邀请函、邀请邮件、论文递给了他。他接着问:你是广东的,为什么跑到北京办签证?我说:因为我在**大学上学,现在是一名博士生。他点了点头,然后问专业。我说:**学。他有点困惑,询问式地说了声“**学?”我心想这个时候该上英语了,就说:com**。他这才开心地说起了英语,问了我一句,我没听明白,便说:pardon me? 他说:tell me about your research. 我一副要开始滔滔不绝之势地说:My areas of research are ** studies and ** studies. 他点了几下头,意思应该是够了不用说了。我便没有再说下去,然后把我的CV递给他,说:This is my CV, and there are some papers publicated(好像有语病?). 他接了过来,并没有看,然后敲了敲键盘,给了一句:OK,your application is approved. 然后给了张蓝纸条,留下护照,别的都扔还给了我。我貌似平静地说了声:Thank you. 他说:You are welcome. 我便拿着东西蹦跶着跑开了。哇,成功了!哈哈哈哈哈。资产证明、谁资助我、婚恋状况、男友合照,一直准备被问的一个都没有用到。
出来后还不到四点,估计距离我进正门就40分钟。
等待男友过来,吃了他给留的凤梨,开心地跟他说了整个过程,再陪着他去三里屯买他mac的电源线。而后来我才得知,预约我半个小时后面签的Y再一次被拒签。是个谜。
虽然第一次被拒签后她就去找旅行社帮忙,还分析了她可能的种种被拒的原因:申请B1错了应该申B1/B2(话说别人去学术会议都申的B1啊)、HN籍、照片P掉了雀斑、没有很好地运用英语、未婚……等等,但第二次,也没有给她多少argue的空间,也是不久就被拒了。我只能怀疑她是不是长得太漂亮。
反正面试那天我特意带着眼镜、不擦任何粉,只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个貌丑的书呆子。
心头一块大石才总算放下来。
......
以上,虽然不知道拒签的具体原因是啥,但是并非“秒拒”都是不负责任、只看面签官一时心情的,因为实在好多个窗口都有很长时间的扯皮;可能就是某个点让面签官产生不信任感,然后就注定过不了,连check的机会都不给;而只要符合某种要求,基本上都不会被拒签。虽然说的很微妙,但是我想说自己还是有许多优势的:phd、GD籍、表现沉着、对自己的研究清晰有把握,等等。可能就算分给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面签官,结果都是一个样吧。此前的紧张想是没必要的,而也因为有过紧张,才更珍惜这个签的分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