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与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往事
安东尼霍普金斯出生在塔尔伯特港,是伯顿的街坊邻居。他的童年要比伯顿幸福很多,作为五六岁的独生子,被父亲送进一家昂贵的寄宿学校。在一次随老师去校外的绘画工作室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十七岁时的伯顿,伯顿是来找他这位老师的。
伯顿的甫一出现,就惊呆了童年时的霍普金斯。半个多世纪后,他对这一幕仍然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相貌极为出众的年轻人。”
伯顿离开之后,老师告诉他,伯顿将来是要当演员的人。
当时伯顿已经被埃姆林威廉姆斯选中,即将在利物浦登台,演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舞台角色,《特鲁伊的安息》里的一个配角。
两人的第二次见面,是十一年后,霍普金斯执着地想再见到他童年时印象深刻的这个人。
在53年夏天,伯顿从好莱坞回来,去老维克演《哈姆雷特》之前,短暂地带着他的妻子希比尔回到塔尔伯特港,借宿在他姐姐希丝的家里时,霍普金斯敲开了大门。
霍普金斯回忆说,“开门的是他的妻子,她喊道,‘是迪克霍普金斯的儿子,面包师的儿子!’” 伯顿不仅仅满足了霍普金斯的签名请求,还和他进行了一次交谈。
“伯顿告诉我,他以前曾经在我父亲的店铺对面的那家服装店里当店员(伯顿十五岁辍学期间的事情),他当时认为自己的处境糟透了,他说,‘我太可怕了,没有希望了’。”
伯顿和他讲述了自己是如何摆脱这个困境,最终离开这个地方的,这给了霍普金斯极大的鼓励。
因为少年时的霍普金斯虽然物质上并不匮乏,可他和伯顿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一种来自于威尔士人基因里的东西,抑郁,酗酒和粗暴。
“我只是觉得我很孤立,孤立了很多年,我缺乏归属感,我认为我不属于任何地方,这使我沮丧和痛苦。我被忧郁缠住了……在课堂上,我毫无希望,可悲,白痴。我以为我疯了,我觉得我很奇怪。”
伯顿的出现,犹如在他人生的夜路上点亮了一盏街灯,让他看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
“我意识到,‘上帝,我想离开这个地方,离开我自己特有的孤独。’我太害羞了,我想演戏能帮助我增强自信。于是我向宇宙发射了一束光束:‘我必须成为某种东西’。” 他决定追随伯顿成为一名演员。他父亲这一次赞同他,“你应该像理查德伯顿那样去赚钱。”
他在威尔士首府加的夫音乐戏剧学院学习,两年兵役之后,他去了伦敦皇家戏剧艺术学院。
他被叫到英国国家大剧院,在总导演奥利弗面前试镜,奥利弗后来成为了他的戏剧导师,但他当时并不喜欢奥利弗。
“我讨厌他们所有人,肯尼斯泰南和所有那些阴森可怖的人,坐在周围,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烟抽。”
67年,29岁的霍普金斯接替奥利弗出演《埃德加》,这让他崭露头角,被人们誉为“下一个理查德伯顿。”
随后,他被彼得奥图尔和凯瑟琳赫本看中,出演了《冬狮》里的狮心王理查。73年开始,他又在百老汇演《恋马狂》,一连演了三年,直到安东尼帕金斯取代了他。
他在60年代的酗酒行为,到了70年代更加严重,直到75年才彻底戒酒。
76年时,他和另一个正在洗心革面的酒鬼重逢在了百老汇,那就是他的偶像,理查德伯顿。 伯顿当时处于事业的最低潮,他急需摆脱困境,在他的新经纪人罗伯特兰兹的三个月时间的努力下,获得了《恋马狂》的主角,心理医生马丁代萨特一角。
离开舞台十二年后的首次回归,这让他紧张害怕得不行,比53年在老维克演《哈姆雷特》之前的那些个不眠的焦虑之夜还要畏惧。因为他老了,离开舞台太久,他不知道观众是否还接受他。
泰勒阻止他重返舞台,轻蔑地说,“你就像一个瞎了眼的小偷一样大胆,你看不见他们,可他们却正在拿枪瞄准你呢。”
伯顿执意离开格茨塔德,带着他的情人苏珊亨特,当时她还是詹姆斯亨特的妻子,她负责监督他戒酒。
他将在他的一生中第一次在不喝酒的情况下,以一个清醒的头脑走上舞台,进行他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事业的背水一战。
在百老汇的后台,霍普金斯和伯顿重逢了,伯顿在这里进行了试演之前的排练,他们一连几天都在一起共处。 也许是霍普金斯戒酒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给了伯顿一定的勇气,让他克服舞台表演时对酒精的依赖。
尽管他已经因为74年的那场大病的遗留问题患上了间歇性失忆症,很难记住台词了,但他还是凭借巨大的毅力,把大段大段的台词记住了。
在周六的首次试演之前,观众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主持人宣布这部剧的主角将不再是安东尼帕金斯的时候,观众纷纷开始抱怨。但下句话是“马丁代萨特这个角色将由理查德伯顿来扮演!”
一片可怕的寂静。突然间,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
这是天大的惊喜,他们激动极了,能够亲眼看到理查德伯顿,这位百老汇之王在时隔十二年之后的重新登台。猝不及防地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他们是幸运儿。
幕布升起,伯顿看到了所有为他鼓掌,高呼他名字的观众。
他将在观众的爱戴和激励之下,在经历了整整三年的悲惨生活,深陷泥沼,即将灭顶之时,用他的最后挣扎之力,用他并没有泯灭的巨大才华,完成他的自我救赎。 图一为44年《特鲁伊的安息》舞台上的伯顿,18岁

图二为23岁时的伯顿的签名照

图三为76年时伯顿与安东尼帕金斯在百老汇后台,他即将试演《恋马狂》

弦断秋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讨好型人格也是有极限的
- 《理查德·伯顿去世,享年58岁》(全文翻译) (1人喜欢)
- 为什么人们爱看殉情 (1人喜欢)
- 《伊丽莎白·泰勒的最后一任丈夫讲述了他们的婚姻》 (5人喜欢)
- 《为什么女人无法抗拒理查德伯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