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的人参果
在食品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饮食男女无不竞相追求天然健康的食材,往往付出高昂的代价却还求而不得。可是藏区大多数土特产品还都处于“养在深山人不知”的状态,完全没有得到应得的价值,蕨麻就是最突出的代表。

说到藏区的土特产品,最为人熟悉的自然是冬虫夏草,然而价格高昂,不是人人都吃得起。其次是畜牧产品,牛羊肉、奶制品,因为风味特殊,也并不是人人都能消受。可是蕨麻不同,这种看起来丑丑的小颗粒,口感绵密、味道甘甜,煮粥、拌米饭、拌沙拉、做菜都很适宜,并且符合大江南北、男女老幼各种人的口味。

蕨麻其实既不是“蕨”也不是“麻”,蕨麻是藏语的音译,有时候也写作觉麻。不知道是哪个内地人品尝到蕨麻后,十分惊艳,于是起了一个俗气然而恰当的名字,人参果。蕨麻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的河岸边、草地上,叶子紧贴着地面,春天会开出许多黄色的明艳的小花朵。挖蕨麻是女人和小孩的工作。每年立春和中秋前后,藏族妇女用小铲挖出蕨麻的根,一粒粒捡拾出黄豆大的根茎,在最丰沛的草地和最适宜的季节,每人每天也只能捡到两三斤左右,晒干后水分大量挥发,重量会锐减到一斤多。这样付出大量人力成本的纯天然绿色产品,目前因为少人知晓,售价却低廉的令人惋惜。
有一种老鼠,不知疲倦地往巢穴里贮存蕨麻,却不幸被人挖到了粮仓,所有辛苦付之东流。但大多数藏族女人不会专门去寻找这种老鼠的巢穴,虽然这比自己寻找要来得轻松很多。藏区还有一种著名的猪,叫做蕨麻猪,放养在田野里,个头长不大,味道十分鲜美,并不是说这种猪真是吃蕨麻长大的,而是这种猪找蕨麻非常之利害,你到藏区的村落附近,看到地被拱的到处坑坑洼洼,十有八九就是这些吃货翻出来的。人们常常说藏族人是有信仰的民族,虔诚也好,愚昧也罢。我想主要是因为藏族人和自然打交道比较多,比起面朝黄土背朝天,或者钢筋水泥的森林。一个牧民他每天有很长的时间躺在草地上,看天空和远山时而云雾弥漫,时而雨雪霏霏,时而光芒万丈。虽静默不语,却仿佛也有喜怒哀乐。看每一头牛羊牲畜经历生育、病痛,死亡。他们也有生死痛苦。看一只老鼠、一头猪为了生计艰辛地奔波,寻觅,快乐,失望。和我们一样。
蕨麻的品质主要看大小和新旧,保存时间太久的颜色会变灰,口感发涩。当年新挖的蕨麻煮熟后颜色红亮,味道甜甜的。一般颗粒越大、越新的价格较高(我娘作为煮蕨麻资深人士,坚持认为小的更甜)。某宝上的蕨麻价格各种悬殊,有些可能是存放过久,或者是筛选出来的小的。完整的蕨麻像一颗蝌蚪,见到过有些商家把圆胖的和细长的部分掰开分开买,不知道是不是真能赚到钱,也要佩服这份耐心。
蕨麻在藏区最普遍的吃法是制作蕨麻米饭,米饭和蕨麻分别上蒸屉蒸熟,撒少许白砂糖,浇上新鲜融化的酥油。这是过去只有活佛和有钱人家才能享用的美食。如今有些藏餐厅也是开发出了蕨麻的多种吃法,搭配各种杂粮一块煲粥、拌酸奶、做八宝饭、拌沙拉、做人参果玉米。

蕨麻具有很好的益气补血的功效。藏医学和中医一样,将食物分为热性、中性和凉性几种。认为许多疾病是受了寒邪之气,必须要以热性来滋养。蕨麻是苦寒之地藏族妇女最好的补品。在我的家乡,女人没有坐月子一说,但是生完孩子一定要吃一大碗浇了牦牛奶的蕨麻粥,刚刚经历过生育劫难的疲惫身心,只有一碗甜蜜滚烫的人参果可以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