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曲折的蒙特利尔之行
出发的时候是周五收工回家之后。因为提前打烊,还惹恼了一对来吃饭的情侣,男的质问我不是十点关门么?我嘴上搪塞他说厨房九点就关了,心想你们这种顾客真是讨厌,我们十点关门你九点四十斤来要吃饭?不如街上吃风去吧,还便宜。
每次出远门之前总是焦虑症爆发的我,终于在十二点之前上了车,交待了老妈各项事宜,盘点清楚了要带的东西,把车后座放倒,铺成一张床,跟mort两个人轮番开车,一人开一人睡。算算时间第二天下午就能顺利到达。
路上开始还是一派祥和,刚出省之后开始暴雨倾盆,早就听说NB最近发大水,好多房子都淹了,没想到那雨下的好像倒水一般,视线一片模糊,只能慢慢的开。中间换mort开车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至今想想都很惊吓的插曲,当时我在后面四仰八叉的躺着,突然车就开始猛的摇摆起来,还传来mort的各种怪叫,咿呀呀哇呀呀什么的,我在后面手没抓头儿,开始四处翻滚,看着猛烈晃动的车顶,不知道是不是已经翻车了。几秒钟过去,车终于稳定了下来,我脑子里已经演完了一部公路灾难片,顺便完整想象了一下自己躺在血泊中的情景。原来是他又超速驾驶,结果路面湿滑车失控了。当下真的很想骂人,不过还是稳定情绪,不敢让他再开了,我又换到驾驶座上,刚刚两点多一点,我决定直接开到天亮再说。
主干道淹水,我们上了一条没走过的乡野小路,两边是黑压压的森林,还有冬天没有化掉的雪,十分可怖。因为雨水混着雾气,很难看清楚前方,只觉得树枝都像是随着雾气摇晃的巨大手臂,那场景很像是得了创伤综合症后的大脑幻觉。
一路开下去已经两个小时,没有人,没有灯,没有月亮,也没有车,没有手机信号,没有加油站,我的焦虑症就要爆表,心里不停幻想着要是油尽抛锚怎么办,要是撞到鹿怎么办,在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恐怕徒步出去都要几天几夜。
终于在油表还剩两格的时候,天蒙蒙亮了起来,我开始看到人类的迹象,路牌,修路车,还有几两对面开来的车,又过了一会,一座小镇终于出现,我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加过油,钻进后座,迷迷糊糊的睡了起来。
之后算是顺利吧,只是因为躺着的关系,脑袋一直被车底震的发麻,蒙特利尔的市区路又各种甩来甩去,终于在开老师家一步之遥的地方,我吐了。
停好车,就在开老师破旧的小公寓楼下,我打开车的后门坐在车里,吸了几口法语区的新鲜空气,然后上楼去敲他的门。
*
开老师跟想象中的差异有点大,如果他不是有个博士头衔,又是搞电影的,其实跟我那些北京的朋友非常神似。因为看他写的评论看多了,总觉得这个人应该很学术,就像是电视里访谈里那些文化名人一样,应该有一种我特别有文化有知识的气场。
我们杂七杂八的聊了很多东西,八卦啊,家长里短啊,老男人如何保养身体等等,除了涉及到他专业领域的部分,他会散发一种学术光环,大部分时候他就是那种身边十分常见的,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E宝宝说他是带有少年感的大叔,这个表达可以说十分贴切了。说到好笑的事情,开老师会笑的很大声,可以说萌感十足。
有一类人在入社会之后,会带着一种让人厌烦的成人感,各种领导腔,相互吹捧,凡事总要总结个经验道理,无趣的很。开老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上,他基本上是随着年龄增长但无意中(或许故意?)排斥了这些僵化的成人表演,我在想他现在跟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时候,也许区别并不大。
我将开老师的家称作独身老人公寓,到处都是散落着他不知道哪里收来的东西,厨房冰箱上贴着的是两张电影剧照,一张是瑞凡尔克的新娘,另一张是他严肃推荐的To the wonder(2012),还有一张纸上写了他一天的时间规划,从早晨六点半到晚上十一点半,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做的暑期计划。
我们吃了两顿河南烩面,一次日本拉面,一次川菜,逛了一天市区,二手店什么的,mort买了一条made in china的Indian风格雕花腰带,我什么也没买,皆大欢喜。
*
我对蒙特利尔的印象仍然很好,大城市的冷漠,让我怀念起在北京的生活。要是在这样的地方找一份工作,住在便宜但是地点方便的公寓里,跟朋友喝酒闲扯,恋爱或者独身,不用想遥远的以后,即使作为一个失败者生存着,也是一种不错的人生。
可惜不会说法语(也不怎么想学),不然真的可以把店开过去呢。
201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