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谈经典
【王乙说经典】 我们的口号为: “这条路永远是光明大道,为了不白废时间,白废光阴,从当下一起醒来。写经典,创作经典,倡导经典,不会走入写作的误区。” ------王乙 这里谈一谈,什么是经典诗?有的说,快炙人口,被流传的诗,这样回答只包括一部分,也是对的。也只是一个简单的回答。其实,还有诸多的其它内涵的因素。并且还要看是否有文学价值和文学艺术性。才能称之为传世经典作品。 关于经典来说,其实,有很多人知道,也就那么一点点,谈不上明白和理解。也还有很多的人认识这个词,不知道这个词义的意思,只知道叫“不过失的东西”。曾经有人看到《经典詩刊》。好像开始发愣,什么叫“经典詩刊”?。这说明他并不了解“经典”的意义,在没了解之前乱下结论,才会出此言语,什么叫经典。不过,不知道这也很正常。还有的人说“必须要经流传下来的才叫经典”。这叫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脚,这也相当于我们坐地等花开,而不知道去种花。只是片言枝语,不知道如何去创出经典来,只是一头雾水的人云亦云。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过,创作出来的经典,在经典范畴内的作品,也叫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总是人创作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经典的作品应该有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经过广泛流传,并流传已久的;一种是刚创作出来符合经典范畴的作品。都是经典作品。 人生一世,知道的东西。对人来说,只是占世间的一少部分,不过如一粒芝麻大小;而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东西,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所知道的东西和不知道的东西,它们之间的比例,就相当于一粒芝麻和一枚地球。可见每个人知道和明白的也是甚少甚少。有的人知道一点点就好像知道的已经大于地球,大于天,大于一切,就狂妄起来,不得了的不得了。其实,并非无与伦比,知道的其实只不过是多么的甚微,又不过是那么的少,可以说少得可怜,不可随便信口开河。 那么,什么叫“经典”呢?在世间我们看到的经典东西有很多。文学中,比如,“经典名句”,“经典诗”,“经典散文”,“经典小说”。在影视里,“经典剧场”。在生活里,“经典菜谱”,“经典发型”,“经典服装”,“经典的工艺品”,“经典车行”。这么多经典,而何为“经典”?而经典就是经久传世的楷模,典范,它不拘泥于一个地方和某一个时代,并且永不过失。与流行的东西相反,是不会被历史,时间淘汰的。也可以说,是比较好的東西,有珍贵所在,价值难能可贵,值得收藏,值得传承下去。 关于文学里的“经典诗”,什么又叫“经典诗”呢?经典诗就包括诗里有经典的名句,引用名言,和自己创作的名句,最好还是自己独立创作的经典名句。经典名句,也许,大家见过很多,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经典名句是怎么来的呢?怎样形成的呢?经典名句是一些学者在文字世界里或口头禅里所创作出来的句子或语录,适合于广众传扬出去的佳句。 “经典诗”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适合于广众性的,具有典范性的诗;可以传世经久,永不褪色。其中有一两句经典语句或说是有经典名句,或一段经典语录,或通篇经典语句的诗,叫“经典诗”。最好是出自自身的独立创作,在诗中也就是相当于比较好的诗。在诗界,与肤浅诗和深度诗不同,唯一一点,它可以传承下去。经典诗是诗界其它的诗无法比拟的,是鹤立鸡群的,最终战败其它所有的诗而存活于世。 “肤浅诗”只是初学诗的起步,看也较成熟而又看起来属于一般般的诗,它可不能跟“经典诗”相比。要比的话,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当于金属的“铜”与“黄金”。从表面看来相像但细节上,实质并不是一样,是有区别的,是可以区分的。
又拿回来说“经典诗”与“深度诗”去进行比较。也同样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都属于深度诗,“深度诗”中也会有“经典”的。而“经典的诗”可以叫一定高度的“深度诗”,它不是肤浅诗,只是深度有大有小的程度而已。但“深度诗”不一定都是“经典诗”。“经典诗”必须有一定深度并具备有圆润性,带有经典语句的诗才可以归为“经典诗”。虽然都有一定时间范围内不过失的性质因素,但到后来,最终“深度诗”是熬不过“经典的诗”。会从高处摔下去,慢慢不存活,最终被淘汰,也不会被传世经久。在这里也只有传世经久,不可淘汰的诗,才能叫做“经典的诗”。而被世世代代保留,进行传颂。我们要去用慧眼识别。 诗忌并列和重复,需接着的递进关系延展下去。 很多忽略了诗的这个定位,使劲的重复,让诗变了味。那么怎样谈经典呢,只会越走越远。比如“欲穷干里目,更上一层楼。”为啥不说“欲穷干里目,欲穷万里目,更上两层楼。”古人为什么不这样写诗,和这样去建立诗的框架呢?去掉并列方式的诗 总之,最后在这里“经典”就很明白地展示于眼前,不被淘汰和抛弃。必须去掉并列形式,在诗中出现。所以“经典”的东西就这样世世代代留下来了,有着不可失去的信念,在人类时间的长河里一直没有被时间的大浪去冲走,冲散。而快炙人口,带有一定的流畅性更好。也主要是来自灵感而圆润后,产生经典的效应。这是经典诗的写作方法其中之一。还有经典语录方面的其它经典诗。 比如: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 飞飞 夜是海,我是海上的岛 大脑是我的森林 林中泊着花草与鸟的梦 海拍打着我 静止的我在拍打中飞了起来 你在夜的那边 我在海的这边 星星的灯笼照耀着我们 通体透明的我们啊 在森林里快乐的生长 漆黑无边的夜 我在脑海里等你 快节律的比如: ●机遇(快节奏) 王乙 眼前的若果让它流失,飞走 到后来 那么,就有卖不出去的悲哀 涌进脑海,愁上心头,后悔莫及 我站在海的这边 仰望着遥远的天边 看见浪花朵朵 看见繁星点点 它们有数不清的微笑 它们有说不完的故事 海,是宽大的 天空,是包容的 流星的悲哀是不散的浓云 眼前的 飞走 是永远也解不开的疙瘩 捧出执迷不悟的当时 谁会明白 那正是过失的前夜 都有着不会过失的作用。经典的东西就这样孕育出来。孕育经典的诗,在人们日常中有很多,举也举不完。值得深深地去研讨和用心地去创作,直到高端大气到传承,即使在诗外哭也要在诗里笑,婆婆妈妈的叫唆上不了大档次,做不到传承。这里的传世经典并不包括假大空,吹嘘,干口号,玄幻之类。在诗里而是具备某些艺术的重要性。比如下面一首接地气而又普通的《插秧》为例,以一个小场景言出大志向。 ⊙插秧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在最后,用一语双关,变相说明了退让的好处。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狠狠地去切除诗歌的肿瘤,狠狠地去砍掉诗歌的附骨。让诗歌正常地生长。 现在已经去掉了干口号,继续去掉胡笔乱言拼凑的诗,平面诗,重复语言所并列的诗。去掉说教方式,阔步进入立体空间的载体,让诗歌源于生活,达到经典的本真状态。 在经典里还分大众经典和精品经典。不论大众经典也好,精品经典也好。经典的东西才是诗歌应有的本真,才算是真正的诗歌挺身而出。其它的小打小闹,上不了大雅。这是诗歌载体应有的骨和肉,永远是必不可少的。 2017.04.2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