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佬》和《后来的我们》
五一假期看了一本书和一部电影,《美国佬》和《后来的我们》。而巧合的是,他们的主要内容里都包含了年少时满心相爱的情侣分开,多年以后又重逢,再次确定彼此为毕生挚爱后选择重新在一起的故事。
对了,还有同样的一个在他们年少恋爱时便喜爱、珍视女方的男方家长。
这不同背景下的两对不同男女的相似的“后来”故事让我在几天内通过不同的媒介看到,让我不知道感叹“冥冥之中”还是这样的故事太普通,以至于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总在同时上演。
但他们还是很不一样的。
《美国佬》以一个出生及成长于尼日利亚的工薪家族的女性的视角讲述她在尼日利亚上学、成长、恋爱,在大学的时候选择去往美国后在美国求学、求生、恋爱、工作的生活经历和对于美国社会、对于种族问题的观察,最后书中的女主角选择离开美国返回尼日利亚,回国后面对的冲击、适应以及与年少时的男友重逢。书中也穿插了她的尼日利亚男友一心向往美国生活并为之做各种准备却因签证被拒转而去往英国,最终因身份问题无法立足最终被遣返的经历。(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尼日利亚女作家Adichie。)
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知道了“African-American ”和“American-Africa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非裔美国人,指在美国出生,祖上就来到了美国的非裔后代,后者指在美国的非洲人。非裔美国人因为黑奴、民权运动等历史的原因,对黑人命运、黑人境遇的问题上与后者往往会有所不同,这也使得,同样是黑人,他们其实在很多话题上的立场或心里感受并不完全相同。其实这也并不难理解,把这两种人换成美国华人后代及现在的一代移民来看的话,也是一样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的文化差异,但是大家同样都面临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
这本书里还给我带来了很多以前从来不知道的关于非洲人的知识,比如说非洲人的头发天生就是带着小卷的,而如果你想要在职场上树立专业形象,你就必须不断去把它拉直或者去美发沙龙把它梳成一缕一缕复杂的辫子并固定起来,而直发膏对头发的损伤非常巨大,同时两种办法都非常耗费时间。作者还在书中指出,希望在万圣节的时候能不要再出现非洲式爆炸头的头发道具,毕竟那并不是一种装扮,而是他们天生的、自然的头发。再比如黑人也分很多种,很黑的和不那么黑的,不那么黑的有可能是拉丁美洲人,也有可能是黑人与白人的混血,而不仅是在作者的故乡尼日利亚还是在美国,更被社会审美捧高及接受的往往是那么“不那么黑的”。还有很多,比如一本主流的教人如何化妆扮靓的时尚杂志,一百多页你从头翻到尾,也许只能翻到三张黑人形象的照片,而且还都是“不那么黑的”。
再加一个之前在this is us里面也看到过的,黑人也是需要防晒的,而书中女主的表弟则在分发防晒的时候永远被老师无视。
如果上面这样的罗列都还只是“刻板印象”的话,书中通过女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对周遭事物的观察,再以作者轻松诙谐的描述,其实很容易让读者就发现其中问题:似乎在当今的美国社会,避开种族问题已成为某种社会共识,如果黑人诉苦、抱怨便很容易被视为敏感及妄图从中获取好处。白人们努力塑造多元化、高度包容的社会氛围,而实际上他们并不真正关心黑人的生活和处境,他们更乐于宣扬“我们已经做得够好了”。(与很多人对于女权问题的评论听上去是不是很像?)
好吧,回到轻松一点也能与下一个话题衔接上的爱情部分。
《美国佬》中的主人公与她“奥宾仔”相识与学生时代,因为共同的对知识的好奇和思辨、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两个人很快便互相吸引,奥宾仔给女主的世界带来了很多新的见识和见解,而女主给奥宾仔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和未来的可期,两个年轻人的思想不断碰撞,身体也是,同时奥宾仔开明的母亲在关键时刻给予了他们指引,这样的指引也包含着尊重和支持。在女主迎来先去美国的机会时,奥宾仔及时地表示了支持,他们也制定了会再相聚的计划。但刚出国时难熬的生活没有给女主呈现他们想象中美国的样子并让她迫于生存的选择而做了她觉得非常错误及后悔的决定,也是这样的事故让女主因为羞愧断绝了跟奥宾仔的联系。而奥宾仔对与女主的转变不明就里,同时他自己的生活也未能如意。因为签证被拒他无法按计划去往美国,而渴望逃离落后的、腐败的、看不到未来的尼日利亚让他退而求其次去了伦敦,在伦敦因为身份问题他只能用别人的社保号打工,从而也只能从事洗厕所、做搬运工等最低级的体力劳动。最终也因无法从中追寻到意义,他在被遣返的时候也没有做任何挣扎便选择了回国。
与此同时,女主在美国的生活因为做保姆的雇主家的弟弟爱上了她而发生了好的转变,她并非刻意利用这个白人男友,但生活却真切地因为他迎来了转折,她有了工作并且在美国体面地留了下来,同时也通过白人男友进入了另一种观察视角,收获她在日常生活中遇上的隐性歧视但无法与白人男友分享这种的体验的内心纠结。也正是因为这个经历,她后来在辩驳黑人女性和白人男性无法最终在一起时有了来自真实体验的论据。
在与白人男友分手后,女主还交往了一个非裔美国人的精英男友,说实话,我还挺讨厌那个男的,完美到近乎无趣,似乎很有坚持也很有大义,但并不觉得他对女主有真实的关切和尊重,看起来保持优越感在他眼里显得更为重要吧。
奥宾仔在回国后通过对关键人物的投机和他自身的聪明摇身变成了富人,并且选择了结婚生子。《后来的我们》里见清也在分手后通过游戏终于摆脱了生活上的困窘并一跃成为了成功人士,当然,也选择了结婚生子。
多年以后,陪伴过他们成长、一起在探索、抗争过生活的前女友还始终是他们的白月光、是他们如鲠在喉的那根摆脱不了的鱼刺、是一想起便会猛地心悸的永远的心结。而他们,竟然也都再次相遇了。
《后来的我们》的回忆部分我非常喜欢,那样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鲜活的梦想和坚持、火热的互相爱恋、真实的甜蜜以及莫名其妙的争吵。
不得不说周冬雨和井柏然在这部戏里表现得都非常好,两个人也cp感十足,他们的爱让我觉得非常有真实感,尤其是看电影前我还跟jwh吵了一架,两个人气鼓鼓地走进电影院,拒绝和解,然后我就搭配着故事一个劲地流泪。而jwh最终还是选择首先示弱在电影结束前握住了我的手,从电影院走出来后一言不发地跟在还在生气的我后面走,回到酒店他握着我的手跟我说,其实我觉得他们跟我们挺像的。我忍不住插嘴,对啊,你们这些男的怎么这么傻逼。哈哈。
但是《后来的我们》的“后来”部分始终让我有点出戏,一方面是台词的原因,他们说的那些话哪像是现实生活中两个人会面对面说出来的话啊,太矫情了。另一方面是我心里总是会觉得过去已逝,不必往回追,我是认同“我们都回不去了”这样的感情逻辑的。
而中午在车上合上《美国佬》,我发现我没有那么执着了,当然我还是保持对那些男的觉得到时机了就随便结了婚的批判态度,但同时也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就注定一定要在一起的吧,而那些勇敢地闪闪发光的女孩子们担得起“伊恩永远爱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