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从书圣故里到鲁迅故里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里的王谢是指王导谢安家族,王导家族也就是王羲之的家族。
门阀世家衰落了,但他们的文化品位多多少少渗透在寻常街头巷陌了。绍兴这座小城在中国历史上出了许多文化名人,以至于旅游景点多为名人故里故居。古街旧巷让人感觉现代化的大潮走到这里似乎放慢了脚步。

相传当年王羲之在一座小桥上给一位卖扇子的老婆婆题扇,并教她告诉别人这上面是王右军的题字,老婆婆照做后,她的扇子果然从无人问津一下变成爆款,于是此桥得名题扇桥。现在的桥下停泊着三三两两的乌篷船,不过乌篷船已经从鲁迅那时的交通工具变成了现在的旅游体验项目。

老婆婆的故事还有续集,她看到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大卖,于是天天在街上守候王羲之并求字,王羲之四处躲避,日久天长老婆婆觉得自己行为不妥,最后一次“伏击”王羲之,但没有求字,而是送给他自己精心制作的饼以示谢意和歉意。后来这饼被命名为“躲婆饼”。躲婆饼有绿豆陷和梅干菜陷两种口味。梅干菜是绍兴特产,在街头巷尾都能看到晾晒梅干菜的。

戒珠讲寺以前是王羲之住在绍兴时的故居,王羲之是山东琅琊人士,后随东晋政权南迁到浙江会稽山阴。他的一颗宝珠遗失,怀疑是与自己交好的一名僧人所偷,其实是被他养的鹅吞了,被冤枉的僧人羞愤而死,王羲之知道真相后非常愧疚,于是在辞官后把家宅捐出作为寺庙,并命名为戒珠寺,从此不再玩珠子。现在的戒珠讲寺里面是王羲之纪念馆,前面的街道是书圣故里的主街道,电动车、摩托车川流不息。
在绍兴城郊的兰亭也是绍兴的必看景点,当年王羲之和谢安等友人就是在兰亭曲水流觞,做兰亭雅集,王羲之正是在这里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绍兴有几块保留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区,像书圣故里、鲁迅故里、八字桥等,在书圣故里仍然有修理店、理发馆、老信箱、公共水龙头,好像时间在这里停滞了,只有时不时闯入的快递车暴露了老城的岁月变迁。

来绍兴没人会错过鲁迅故里,其实鲁迅故里的周家老台门和新台门跟其他台门没有太大的区别,倒是百草园很值得一看,因为跟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述的童年乐园一模一样,除了园子里的孩童变了模样。

绍兴很小,但是感觉跟绍兴有关的人和事又说也说不尽,可能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