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后来的我们》即感
一场电影看下来,印象最深的是周冬雨骂井柏然的那句“你这个二蛋”,特别流畅自然,其余大部分台词,明明在吐露心声,却让人蜜汁尴尬。幸亏我买了可乐,遇到这些矫情的表白时就赶紧嘬一口,以压住我嗓子眼儿忍不住想发出的咳嗽声,同时不由自主地调整一下坐姿,潜意识里身体在指挥脑袋尽快回到电影情节中去。
周冬雨真是不可小觑,《山楂树之恋》中只觉得这丫头虽然长相一般,但一双眼睛亮亮的,倒还有些机灵劲儿,《七月与安生》开始让人刮目相看,小小的身躯爆发出大大的能量。这部电影中依然是带着痞子气质看似玩世不恭却实际上比谁都长情的善良女孩形象,角色把握已驾轻就熟。十年后相逢的雪天,车中,小晓对见清的一番倾诉,那张苍白、柔弱、又坚定的脸,让我瞬间看到了周迅。写到这儿,突然想起周冬雨似乎也有一个很爷们的外号,百度一搜:冬叔。迅哥。哈哈,果然了,都是精灵般的女汉子!期待“冬叔”同时也期待“迅哥”未来带给喜欢她们的影迷更好的表演!
是情节太俗套还是我已油腻老去,这个故事真的没有《南极之恋》更吸引我。但看得出来刘若英对自己这部处女作的用心和诚意。风景很美,当然这是文艺片不可或缺的,多处典型的符号化怀旧镜头---地铁站、流浪歌手、自行车,等等。哎,怎么说呢,一如她唱歌,虽然嗓音没有多么特别之处,但她唱得很努力、很投入,甚至唱得她一站在舞台上就让人想起她对陈升的单恋痴狂和爱而不得,所以我们很多人还是喜欢听她唱歌,所以即使情节俗套、情怀陈旧,我还是选择支持她的这份拍文艺片的勇气。
最后,在我眼中,田壮壮老师几乎成了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一张平和温暖的父亲的脸,一屉热气腾腾的粘豆包,让家的牵挂自始至终氤氲在我的内心最深处。
最后的最后,电影中的几首歌很好听,伤感或治愈的音乐和歌词都值得回味。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