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今天想谈谈“我”。
不是指我自己,而是作为每个人存在的“我”,每个人对他们自己而言的那个“我”。
这一段时间遇见了几件事,认识了几个人。这些事情有的并不是发生在我身上,这些人也不是我认识很久的人,即便如此,我仅作为一个目击者,旁观者,也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我”的存在有多么强烈。
比如和我一起坐公交车的小妹妹,要下车的大叔从里面的座位出来挤到了她,她翻的白眼让她姣好的脸蛋看起来有点丑陋;还是这个妹妹,她在讲述她的同学时,她的语气,用词,声调,眼神,和她所说的内容完全不搭,让人完全能看出她的真实想法;再说这个妹妹,她在讲述一件朋友的事时,都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我,能轻易地分辨出她挑了哪些话哪些用词让事件好的方面更偏向于她……以上的事情与我无关,但是我也能想象得到,如果她和别人说我,她口中的我是什么样子的,而我也十分好奇,她眼中的世界与他人是怎样存在的;
再说一件与我有关的事儿,我的姐姐,完全因为她的犹豫和出尔反尔,给我和我的朋友造成了麻烦,但她什么都没说,于是我在朋友圈抱怨了几句,她看到后知道了我的不满,便来和我道歉,但是字里行间丝毫看不出歉意,她的妈妈反而在朋友圈里转了一篇“家人和家人要友好相处,相互宽容”之类的文章。看到这种行为我真是感到十分好笑并且懒得理他们,这种因为自己犯错而羞于承认反而指责对方的行为,在我看来实在是有些愚昧,只站在了自己的视角来看问题,因为反过来我也可以说,你在做事之前,为什么没有想到会给家人添麻烦而不好意思呢?
我大抵能感觉到她们是同一种人,自恋而虚荣,油滑而世俗,他们的“我”是自我中心,但我并不是以一个清高的视角来俯视谁,大概人类的标准都是以“我”为标准的,在相同的境遇下,“我”作为“被害者”便可以随心指责他人,“我”作为“加害者”便是情有可原,未曾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过。人类的法律和道德可以规范人作为人 的大体行为,但在这类境遇中,便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所以弱肉强食,踩低迎高,误会冲突,贪欲虚荣,社会的阴暗面也就大抵从中而生了。如果哪一天,全体人类都能够不在只看着“我”,同时也能看到他人,那真是个理想社会了。
重申一遍,我不是以一个清高的视角来俯视谁,人类的本能中有向好的一面,我谨以此来反思我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缺陷,并加以改正,或许做一个过于“正直”的人会很累,身边的一些人会远离你,但也有一些人会喜欢你,敬佩你,接近你。
并且,我也想通过这篇自述,来思考如何正确的发脾气。首先,如果每个人只盯着“我”怎样,而不去看他人,那这个世界可能真的就要吵翻天了。所以我们先要做的是换位思考,对方是否有意为之?如果无意为之,并且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便无需多做计较;若后果严重,告知对方,一起商讨对策也无妨;若有意为之,或恶意为之,不值得计较的事儿便算了,但也要让对方如“碰到铁壁一般;”想要计较的话,便针对性地“回敬”给对方,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哈哈哈哈,斩草除根,对带有恶意的人,无须客气,明确地指出他的道貌岸然,或直接行动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