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镇江不要醒
对于像我这样不爱爬山的游客来说,到镇江有点儿浪费。镇江的精华就在三山:金山听白蛇传说、焦山看碑刻、北固山怀三国旧事。我最终也只去了金山。金山公园以金山寺为核心,所谓“寺裹山”,说明山并不高,一路上都有建筑,不乏味。大雄宝殿两侧的走廊上,挂着僧人手写的箴言,非一人所书,但都很谨严,字体颇可玩味。走廊很长,而所书无一错字,在普遍采用印刷的年代,这要费不少功夫,同样应该被注意到。往上走有一法海洞,乃法海苦修之处,洞内现有其塑像。再往上慈寿塔修缮不开,江天一览亭就是金山最高点了。下山只能沿原路。寺外墙刻了一圈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令人欣喜。
金山文化博览园里展示了白蛇传、玄奘、岳飞、梁红玉等和金山有关的事迹。有意思的是,玄奘和岳飞的展柜里,泥人展示的故事情节是并列的,像一幅立体的长卷。文宗阁原为存《四库全书》的七座楼之一,书和阁都毁于太平天国战火,11年重修,放了些新书。景区有湖,名塔影湖;登湖中岛,有“天下第一泉”,欲与趵突泉争名。泉旁是王昌龄送辛渐的芙蓉楼,挂着长者题的牌匾,用作茶楼。另有小岛名云根,是去“天下第一泉”必经之路,数步即尽。岛上有郭璞墓,不过我没找到。看地图大概墓的位置不太对。郭璞多会埋啊,埋在这么好的地方,还让人找不着。




镇江城东有沈括故居梦溪园。沈括是杭州人,在宣州做官时听说这片地求售就买了下来,一直没来过,后来被贬途经才发现这地方常出现在自己梦里,因而几年后离官定居在此,名之梦溪,八年后病逝,期间写下《梦溪笔谈》等书。园里没几间房,只一个厅简单展示了沈括生平和成就。后来才想起忘记去附近的刘裕故居,看地图是在江苏大学梦溪校区里,就和梦溪园对门。
时间太早,索性步行去城南的赛珍珠故居,路上逛逛书店。一路寻到十几家,几无一可观。从沈括故居出来没几步的梦溪书苑在地下一层,曾获“江苏最美书店”之誉,十分之一是正儿八经的书,其余全为教辅、文具和儿童读物。其他书店大抵如此。最好的却要数新华书店旗下的漫书屋。店内一角铺一地白色碎石,跟枯山水似的,怕会钻进鞋里。过了运河,新马路还是条老街,路北侧很多小铺子和小摊子,国民书店尚有部分旧书,但都常见,唯独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品相极佳,比我自己那套还新,看得我十分心痒——不过谁会把这个卖了也是匪夷所思。倒是走到头一家低圮的京润书店挺有货,文艺探索书系的《性格组合论》,沈醉的《我这三十年》,还有王祯和在大陆仅有的几种书之一《来春姨悲秋》。
左转不远就是赛珍珠纪念馆,一个拄着双拐的老头在门口问我纪念馆在哪儿?他明天同学聚会,先来探探路。展家乡名胜之情谊可感。赛珍珠五个月大就跟着传教士的爹来到镇江,回美国上完大学又回来当英文教师,前后生活了18年。镇江人对这位“镇江的女儿”十分好,去年修成了高低有致的文化公园,多处雕像,有坐有立,亦有生活场景。拾级而上,途径一书籍雕塑,镌“大地”二字,至顶为故居,进门一大妈请我帮她拍照,说等了好久没人来,她喜读赛氏小说,里外多处留影,亦难得矣。我并没看过赛珍珠的书,似乎也没新版?故居一楼餐厅、客厅和仆人王妈卧室,二楼对称的是她与她父亲的卧室、书房,好处是都可以随便进入,陈列全无隔挡。餐桌上有她喜食的江南小吃,卧室里有她喜穿的旗袍等。故居旁是纪念馆。一楼生平成就,二楼身后荣誉。公园北部还仿造了其美国故居,用作珍珠书屋,不过并没开放。




镇江最著名的锅盖面,其实是80年代才叫这个名字。之前都叫小刀面,也就是用竹杠压面成皮后再切出来的,现在去老面馆还可以选小刀面或细面。“镇江三怪”一次性即可吃完: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这个说法就是79年政府为促进旅游提出来的口号。在此之前的老三怪是“大锅滂个小锅盖、裤子跨过街、马桶撑起来晒”,另二怪其实也常见,这说法现在没什么人知道。其实很多面店下锅盖面根本不放锅盖,有的煮面师傅说锅盖天天漂着也很累的,要休息休息。我问一些师傅为什么要放个锅盖,有的说为了压着面,有的直接说“好玩”。我觉得压着面没什么说服力,面本来也不会跳出去,否则他们也不会把锅盖放一边。其他理由也都比较牵强。反正到底也没明白锅盖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用。
在镇江几乎顿顿锅盖面,既吃邵顺兴、镇南、大华这种老店名店,也吃路边随便的小摊子。红汤、细面的较多,放蒜叶或韭菜。大部分面馆下班很早,有的只做早午市,像我饭点晚的就吃不上。镇南面馆是唯一晚上营业到8点的,默认小刀面,蒜叶和韭菜都放,肴肉带姜丝。虽然肴肉应该冷食,但我喜欢放到面里,让肥冻化掉,不同吃法有不同风味。可惜大部分老馆子没分店,要走好远才能吃到。


北临长江、三山包围下的西津渡在南锣式商业街中已经是优秀的。其作为渡口的历史可上溯至三国时期。到清朝江岸北移,这里就积成了陆地。小码头遗址处有中信银行立的花灯,诡异的斑点狗站在白菜上,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灯会之遗留。古渡巷陌交通、丘壑纵横,平地多是餐厅店铺,依山上行古街,史迹遍布。过街必经元代昭关石塔之下,这里最多人拍照。随即是收费的救生会遗址和观音洞,不过实在没有什么必要花钱进去。忽略两侧喧哗的商家,再往前是“一眼看千年”考古坑,一床大小的玻璃下面,唐宋元明清的路面层叠可见。由此处石阶可攀至云台阁。不用说别的山,就爬到云台阁都费了我老大力气。登临俯瞰,视线多为草木所遮。而入阁另需20元门票,无人上当也。
镇江博物馆也在西津渡下,那本身就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分青铜器、瓷器、金银器、工艺品、书画展厅。金银器厅中,展示首饰用了一个很巧的设计:展板上绘出历代人形,各朝首饰分别置于相应部位,一目了然。餐具展柜上方大量的空白,装饰以《韩熙载夜宴图》;钱币展柜上方的装饰你猜到了,《清明上河图》。工艺品展厅里看到一幅铁画山水,铁线与影子交重,好似墨色浓淡相宜,形成层峦叠嶂的效果,影子边缘模糊,恰如雾霭纷纷,令人拍案。以前对铁画一无所知,这次有光的参与,此幅《溪山烟霭》充分展现出了魅力(官网照片毫无投影,则妙处尽失)。后查为铁画创始人汤鹏(1644-1722)之代表作,无愧艺术大师。书画展厅用作临展福建金漆木雕,金漆木雕固然精美,但我想看看书画。镇江博物馆虽然东西不算多,但几乎全是真品。可是展厅的门太大,自然光没有遮挡,展厅内空气净化器噪音很响,都影响了氛围。博物馆边是英国驻镇江领事馆旧址,另需门票20元,我没进去。博物馆对面有广肇公所,是民国时广州肇庆商人的同乡会,孙中山曾来此考察和演讲,所以其中主要陈列孙中山在镇江的情况。公所后部被酒店占用,参观者多是酒店的客人。





晚上在小山楼,大家聊得很嗨,一点钟都不想睡。这是镇江唯一一家加入YHA的青旅,就在西津渡老街,本身也是砖木的老房子,地理位置无与伦比。清明假期刚过,客人不算多,特别舒服。不过小山楼最好玩的还是老板娘。你如果去一定要和老板娘多说话,说一句能乐半天。老板娘特别得意地给我放客人给她们写的店歌,循环了一百八十遍。不知是因为歌里唱她“微微胖”还是“煮的面很香”。
几天后我写这篇文章时,又翻出这首歌来听。听到“如果感到彷徨,一定要去一次镇江,小山楼的老板娘煮的面很香”,居然被这首平庸的民谣搞得哭了起来。它无法让你不彷徨,但它是一个能收容你慰藉你的地方。我或许只能见它一次,但我就如此轻易地走了。它让我的旅程这么愉快,而我竟没有让这愉快多持续几天。

西津渡虽不甚精彩,周围的几条路却可以走走。从镇江博物馆往下走伯贤路和京畿路,右手边是连绵的民国建筑群。其中有公馆、商铺和机构旧址,保存基本完好,大部分都关着没有用。路很窄,没什么车,更没有游客,安详得仿佛被遗忘了。
伯贤路和京畿路相接处往东是又细又长的宝盖路,两侧低矮的平房,烟火气浓烈,小吃店、裁缝店、甚至有兽医诊所,几十年都那样开着,和这条路一样,从来没想过扩张。
从西津渡东行而出,是条还比较重要的干道大西路。左拐到山巷,实业家陆小波故居门前一大片有空地。故居有四五进,最后一进上去是卧室,大概没什么人走到这儿吧。
大西路也不过四车道,两侧密密的杨树遮蔽,明晃晃的阳光从叶片间漏下来,整条街都满地斑驳。沿路全是陈旧的国营商场或老店铺,没有高耸如云的大厦,没有绚烂夺目的广告,没有统一的招牌。我要找的大华电影院在路北进去一点,已经有70岁了,内部毁于火灾,外观还是完好如初。门前就是大华面馆,支了几个棚子,阴凉处也有座位,人们慢悠悠地吃面。早饭有点晚了,吃完汗下,还能买到健力宝。杨花漂浮,像一个短短的九十年代的梦。










这个春天我走在江南,这是其中的一篇,你可以点进豆瓣阅读查看更多。(唔,其实日志也会发,不过订阅以后有更新会提醒你啦)
Laik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国内同志出版年度报告 (292人喜欢)
- 白俄罗斯:远去与归来 (10人喜欢)
- 俄罗斯看世遗 (16人喜欢)
- 莫斯科:赤都纪程 (16人喜欢)
- “莱卡没有回来……” (3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