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抖音上线“时间锁”,解读碎片化时间管理的正确姿势
当你发现时间是贼,它早已偷光了我们所有的选择。
1
头条旗下的“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让求生欲望强烈的抖音不敢说话,并默默清空了评论功能。
▼

紧接着发布公告称:本周内,抖音正式上线第一期反沉迷系统——
当用户连续使用90分钟后会出现文字提醒用户注意时间,
一旦单日使用时长累计达到2小时,系统将自动锁定,
用户需要输入时间锁密码才能继续使用。

关闭评论区是为了响应“反谣言、反低俗”,
时间锁则是“反沉迷”。
抖音“有毒”,一旦打开,停不下来,
我也是用户之一,为了“戒毒”还卸载过好几次。
它是如何成功地“吞噬”用户时间的呢?
界面简单,上滑直接切换,
各种高颜值小哥哥小姐姐和炫酷潮人紧扣眼球,
且每个视频不超过15秒。
于是,本想着用碎片化时间消遣一下,不知不觉就刷上几个小时。
除了体验好,抖音还有个让人“沉迷”的关键点。
——精准推送。
把内容大致分为几大品类,
通过你的浏览行为确定你所喜欢的类别,
精准推送同一类别的爆品,
等你掉进这个品类的信息茧房里,再扩展边界,
把这个爆品所属的大类继续推给你,
行之有效,又简单粗暴。
这和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奶头乐”战略,本质是一样的。

互联网时代是一场“注意力抢夺战”。
我们的生活“埋伏”着太多的娱乐花边产品,不断来诱导你点击,一旦掉网就不会给你离开的机会。
这不是说用碎片化时间消遣不好,只是错误地使用“碎片化”时间,容易本末倒置,反过来消耗大片好时光。
当我们从屏幕中抬起头时,一天又即将过去了。
2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用碎片化时间不断地提升自己。
之前我在做线上课程的时候,兼做客服工作,有好几个用户问了我同一个问题:
“这个课可以下载听的吗?我想利用上下班的碎片时间学习。”
这个时候我都会回复他们:
“如果你真的想通过这门课,真正地掌握知识点,就应该抽1-2小时的时间,认真做笔记来消化课堂上的知识点。”
我相信很多人对“碎片化时间”的学习都有这样的误解。

“碎片化时间”通指人们等电梯、搭车、排队之类的一些分散性时间。
利用这样的碎片时间,选择听讲座和各类培训课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这是好事,却不是最好的利用方式。
能真正掌握到有价值知识点的人,极少是通过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的。
这需要一段完整的时间,通过笔记、思维导图等记录方式,理顺整个系统逻辑,列点分析,再代入自己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论证,内化、行动,最后自发输出,才算真正地掌握。
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碎片化时间的学习也炼不成一个大师。
“碎片化”性质的时间并不适合用来学习系统性的知识,实际上除了增加谈资,满足自己的“知识焦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掌握和运用,反而容易让人变得眼高手低,夸夸其谈。
3
那么,怎样才算“碎片化时间”的正确使用姿势呢?以下三步曲希望能帮到你。
1.梳理一个要达成的目标/解决的问题
最好加上时间节点,例如3个月学会口语,半年内瘦身10公斤,过年前要升职加薪......
2. 把目标列点、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
把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
需要哪些知识补充、能力补充、人脉补充、资源补充等等。
列成清单随身携带,可以用带便签功能的手机APP做记录,也有人直接做成手机壁纸,时刻提醒自己。
记录这些有什么用呢?
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思考。
碎片化时间的最佳利用方式,其实是思考和放空。
3.利用碎片化时间思考/放空
利用零碎的时间放空,
清空大脑能让你有更多心思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很多创意反而会在不经意间冒出来的。
随时翻出记录在手机里的问题,开展“十万个为什么”的思考模式,
也可以进行大面积的资料收集,记录下来,
回到家的时候再动手动脑进行信息筛选和梳理,
分析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解决完一个问题,再重新回到三步曲解决下一个问题,充分地将“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

目标不清晰,导致内在动力不足,
人们才会把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消遣,
抖音、快手的市场也是这么来的。
一个有清晰目标的人,
他会动用所有资源,包括“碎片化”时间,
来帮助自己一步步向目标靠近。
谁能掌握好时间,谁就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
愿我们都能成为“时间的朋友”,共勉。
文章来源公众号:逆习(ID:nixi173),正能量爆表的逆境成长研习社,不讲纯鸡汤,只讲关于成长和面对逆境的思考,每篇原创文章都会给你3个锦囊妙计。唯有坚持学习,才能逆境重生,实现人生逆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