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吹奏者--04/08
![]() |
这种状态很没救。在复习周过去大半时间后,依然保持着每早起来,吃过早点,洗过澡,抄完心经,摊开书,抽出本子,码字,打开电脑,有网就PO上去,没有网就暂存。抄一抄字啊、诗啊之类,不用看表便知又到了午后,继而心不安又没理的躺下午休。再睁眼已是没有下午的光阴。
第一门要考的名叫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ITT)国际贸易学原理的物件。密密麻麻的小字儿讲的全是我没有兴趣也不关心的理论。一堆线围住一堆阴影代表不同的意义。尚未看明白时,我就先被那一块儿一块儿的阴影笼罩住了。
就在刚刚,我又开始跟线与阴影较劲。中途冲杯咖啡的空当,突然想到,下学期也即是大学的最后一学期开始,理科将是彻底与之挥别的学问。包括所有的股票、原理、汇率等等的东西。至于今后的生活中还会不会充斥着这些词汇,如果真让我选择的话,我猜是很少很难再有了吧。
粗略估计,这将是在4月13号后,消失在我生命里的一个名词动词加形容词。行将消失的东西即便没有留恋与感怀,也总会心生对“将死之物”的善言善行吧。再瞅一眼ITT书,眼神似乎都变得温柔了起来。
在最后彼此善待即便是发生在人与不能交流的物件之间,也貌似真的还算是件温情与正确的事呢。好吧,我又想多了,请忽略我吧。
曾经在每一次快乐感动,总之是全部带来强烈美好感受的氛围中,我都喜时常让心绪回归本我,似乎是在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欣赏那一切的发生会有更真实的触感与更深刻的记忆。
而那些悲伤的事,在它们遗留的小尾巴也终将离去时,仔细体会难过的情绪离开身体的路径。慢帧播放。会有电影的光与影以至魔幻情节的闪现。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喜欢邂逅的对白,抹有某部电影的光采”吧。似乎就能够接受很多人与事的到来与离去。
就在以温柔的眼神放空的看着ITT书时,大脑皱褶处又蹦出了层出不穷的想法。之于最后再碰一碰的ITT,对于很多人、事、物最后一次发生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呢?
最后一次和童年结拜的小伙伴相聚是在什么时候?最后一次挨打是在什么时候?最后一次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蹦一跳的行走是在什么时候?最后一次去那家早已不复存在却是曾经众人的秘密基地顶着一个一看就知道迟早都会消失的“巴比伦奶茶店”消磨一如终将消逝的少年时代又是在什么时候?
的确有些最后一次是掷地有声的,而有些是佯装的。
我的小小本事也仅限于在某些环境下跳脱出来观赏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并不可能跳脱当下看到整个生活轨迹是否会“峰回路转”的与某些人事物再次碰撞出交点。
如果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怀着悲凉的感恩还是潇洒的决绝也许都是不错的选项。
当我在21岁的年纪下,对于18岁以前的记忆日渐模糊,记不清很多往往该有着重音符号的outro,更不必说是轻描淡写驶入的intro时,其实非常过分的在乎过去,且对未来充满无力感的我,是否应该开始期待几十年后对童年、少年、青年的记忆愈发清晰却不记得眼下生活的60岁呢?
遗忘与挥别是逃不掉的最终命运,再次忆起又是一个时常突然出现的让人惊喜又愤恨的跳梁小丑。
在时间的甬道里 永远看不见的吹奏者 他向你叙述前方
曾有一道雾气弥漫的河流 只要循着河道的遗迹前行
穿越城市底部的废墟 穿越沙漠
你会遇见一座散发灵光的海洋
包含所有温柔的字句
这故事的终点 就在前方不远处
但我们总是不断地想起
下雨的那天
一切沸腾的感情
都将沉淀为清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