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超市相伴的青春
文/沙仑
喜欢逛超市到底算是热爱生活呢?还是仅仅为庸俗呢?或许两者兼有。平日里与人闲谈,我把自己喜欢逛超市的癖好隐藏得紧紧的,生怕被轻看,这大概是潜意识对雅和俗狭隘的理解使然。
大约在2012年,那时我们还在广州。有段时间,我们迷上一部名为“囧人的幸福生活”的电视剧。剧中梁美丽的母亲在生活重压之下,节省开支,为满足口腹之欲,常去超市“试吃”,她把“试吃”称为“吃超市”。每次她和她的老伴儿在超市逛一圈,试吃了一路,最后满足地对老伴说:“老头子,今天该吃的都吃了。肉也吃了,水果也吃了,咱们回家吧?”这个情节既充满喜感,又让人感到辛酸。之所以觉得辛酸,可能是因为这与我们当时的生活情状相映衬吧。
大羊开玩笑说:“以后咱们也去'吃超市'。那样的话,我就不用给你买零食了。”
那时大羊在天河上社的城中村里租了一间带有厨房和卫生间的小房子,每月工资除了支付房租水电费以及日常吃喝,几乎所剩无几。我每周五下午从学校过来找他,周天下午或周一上午回学校。周末,我们的活动内容不外乎是逛超市和天河公园。逛超市主要是为了买菜和零食。到了周天,大羊把各种零食装在我的书包里。若是周天下午回学校,他定是要送我去附近的BRT站台。若是周一上午走,为了避开早班高峰期,我大多选择十点多钟以后回去。通常是,周一清晨我还在睡梦中,就听到大羊窸窸窣窣起床的声音,然后听见他说:“走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带走你的零食,还有一百块钱零花钱,给你放在桌子上了。”然后“啪嗒”一声,是房间铁门关闭的声音。每次读萧红的《商市街》, 萧红和萧军暂住的欧罗巴旅馆在我脑中所呈现的样子就是我们在天河上社城中村里住的那间房子的模样。
进入上社牌坊,通往城中村里面的那条路还算宽敞,路两边分别是各类店面,到拐弯处附近,有一家超市,名为“礼加诚”,这个名字很有意思。超市很大,物品齐全,价格适中,水果生鲜的价格低于附近菜市场和水果店,是中低收入人群的理想去处。早晨经常看到很多老头老太在超市门口排队,等着购买打折的洋鸡蛋和小青菜。
我们是“礼加诚”超市的常客,周末两天,我们要跑超市好几趟,甚至买瓶饮料或者一包薯片,也要去超市逛荡一圈。为什么喜欢逛那家超市呢?可能是为了寻找某种熟悉的感觉,亦或是为了安放我们寂寞的青春。超市里有好几个营业员认识我们,有一次我们在超市试一双凉鞋,商量着可接受的价格。一位年长的营业员感叹道:“真是一对可爱的小夫妻啊,感情真好。”我急忙纠正:“我们还没结婚呢。”那时候我们并不急着结婚,甚至还没有想好什么时候结婚。过早地称我们为“夫妻”,在我看来像是有意缩短我们的青春似的。每次超市有什么活动,营业员们会提前告知我:“哎,我们超市后天会有活动,你过来吧?水果蔬菜都很便宜的哦!”
经常在超市买东西,偶尔也会遇到质量问题,幸运的是,最终都很愉快地解决了。有一次我在超市买了只保温杯,非常喜欢,用得很仔细,可是过了一个月,毫无预兆地不保温了。我去超市找客服经理讨个说法,那个经理随便问了一下情况,查看了下,很快就给我退款了。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大羊问我是怎么跟客服经理说的。我回想了一下,当时我好像是这么说的:“请问,你们超市保温杯的保质期难道只有一个月吗?”大羊笑骂我“耍无赖”。
后来,我们离开了广州。时不时想起城中村里的“礼加诚”超市,也会想起那段忧愁与快乐并存的时光。
超市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呢?
大约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外婆患了肠炎,姨妈要带她去县城医院做检查,我也跟着去了。检查结束后,我们在烈日下逛各家商店,最后姨妈带我们进入了苏果超市,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超市”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进那么大的卖东西的场所。看到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大到空调洗衣机,小到水果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对我来说,最稀奇的是,人在里面走动,查看任何商品时,没有人监视你,也没人跟在你后面嘘长问短,问你要什么。这跟村里镇里的小卖部截然不同。去村镇的小卖部里,是店主问你要什么,你说什么,他给你拿。你想去里面瞎逛,那是万万不可的。你瞎逛,店主也不放心啊,万一你拿了什么东西怎么办,况且小卖部也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容几个人在里面闲逛。
那天姨妈给我买了一小瓶橘汁,玻璃瓶装的,瓶身贴了一圈绿色的商标,花了三块钱。那时三块钱还能买不少东西,那会儿一毛钱还可以买两颗糖。奇怪的是,多年以后,我再去超市看那种小玻璃瓶装的橘汁,依然是三四块钱的价格。人生中第一次逛超市,就喜欢上了超市的包容和自由。
再后来我去县城读高中,有时候周六补一天课,周天休息一天,我觉得周天只放一天假,不值当往家跑。于是,周六晚上和舍友去县城的超市闲逛。我们逛超市并不为买东西,只是为了有趣,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畅想。那时县城的超市极速发展起来,外地牌子的超市悄然入驻,除了之前的大超市苏果之外,在县城西街的十字路口新开了一家很大的华联超市,据说是上海的牌子。那家超市很有特色,店员们清一色穿草绿色马甲,头发一律束着马尾。在结账出口那里,我们经常听三五个店员操着我们听不懂的话自由自在地聊天。
舍友对我说:“她们说的是上海话哩,她们是上海人,跟我们不一样。”她们的确看起来跟我们不一样,很自由很活跃,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新鲜空气。华联超市开始入驻我们小县城,店员大多从上海那边派过来。如今再去我们那里的华联超市,店员们都换成我们本地人了。
我和舍友喜欢研究各种家居用品,比如豆浆机、榨汁机、吸尘器、电饭煲等等。舍友说:“看着这些东西我就开心,将来我们家里一定会有这些东西。”年轻时的我们,开始畅想未来的人生,通过高考、考上大学、然后出来工作、结婚、居家、做饭、榨豆浆……在单调乏味且令人窒息的高中生活里,逛超市是为数不多的令人快乐的事情,因为它带领我们越过眼前的困境,把我们的眼目引向高远处的生活。
现在,我已经处在后青春时期,过着居家的日子。我依然对逛超市有着说不来的热爱,就是一种行而下的热爱。
平日里最喜欢去的一家小超市在十字路口的街角处,市四四方方的,两扇普通的玻璃门正对着马路,中规中矩。该超市只有一个柜台兼收营台,有点像老式小商店的那种柜台,长方形的围起来,后面有个小货架,摆放着各类香烟。收银员就站在柜台里面给客人结算。这家超市的物品与别的超市没什么不同。只是蔬菜生鲜类食物稍微显得有些别致,比如保鲜柜里放着切好的肉类鱼类,洗净切好的蔬菜配菜等,每份底下都垫着一个小盒子,用保鲜膜包起来,打好价码,并标注产地,显得干净又精致。鸡蛋也分成一份一份的,标注产地和检测员。有时候,还能看到意想不到的食物,比如小山羊肉之类的。这些可供顾客自由选择。
这家超市有三个女收银员和一个称重的男职员。三个女收银员轮流值班,一个结算,另外两个就负责整理货物。有时候路过这家超市的时候,三个收银员正热情似火地擦着玻璃门和地面,给人的感觉是,她们非常热爱这份职业。
她们三个收银员中有一个稍微年长些的很喜欢说话,喜欢与客人谈论商品。冬天,我买了一份小山羊肉,结算的时候。她笑嘻嘻地说:“你真会吃。小山羊肉可不是每天都有的哦!这个是不定时送来的,我们都不清楚时间的。”而后她又说:“小山羊肉,加冰糖红烧,可好吃了。”我第一次听说山羊肉可以加冰糖红烧。虽然我爱吃甜食,却不敢冒险用冰糖红烧小山羊肉。我第二次去这家超市买小山羊肉的时候,她很坦诚地对我说:“我用冰糖红烧的小山羊肉,家里人都不爱吃。”让我禁不住想笑。
她告诉我一些关于这家超市的特别资讯,她说:“冬天,每周四有上好的花鲢鱼头送过来,是XX湖出产的。”
周末,我和大羊一起去这家超市买菜。平时的傍晚,我单独去买菜,她笑嘻嘻地问我:“你男朋友还没下班啊?”
“我都结婚了!”
“啊,结婚了?你才多大呀?!”
有关超市的故事,终于写完了。
原创文章,谢谢阅读,欢迎交流。
沙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罪与罚》里爱看热闹的俄国人 (7人喜欢)
- 发财树和生活里的“玄学意识” (1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