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藏在绿藤底下的老故事
南京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以为它和武汉一样,是个落俗的现代都市。去了之后才发现,武汉大概是一个人声鼎沸的大码头,而南京,是一座安静的花园。

一出地铁站,上到地面上来,满眼都是绿色,巨大的梧桐树挟持一条旷阔的沥青路。这梧桐也长得十分有意思,并不是笔直长,而是分了三叉,像是一个立体版的三叉戟。后来坐的士,听本地人说是宋美龄喜欢梧桐,于是蒋介石为她种了一座城市的梧桐。这种满怀浪漫的传说最让人感兴趣,但其实是,这梧桐是孙中山种的,分三个叉意味着他的三民主义。于是一下子“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的缠绵悱恻被打散了。



住在西康路33号的西康宾馆,旁边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原汪精卫故居,美国驻华大使馆,司徒雷登曾在此办公。汪精卫啊,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啊。又有才又英俊,可惜政治不正确。不过也是历史名人了。司徒雷登就是毛主席专门写文章同他告别的那位美国人,也是名人。这回竟然可以住在汪精卫家的院子里,和周边众多的国民党高官府邸相邻,这感觉有点微妙。有几个时间段,大概是逢魔时间,时空混乱。一个是午后,光影缱惓,四周寂静无声,站在嚣噪的蝉声里如同站在时间的旷野里。一个是暮色四合,细花生香的傍晚时分,在昏黄的路灯光里,打破时空的壁障,下一秒穿越到民国。汪精卫府邸前停满了轿车,灯火通明,好像在开一场衣香鬓影歌舞升平的宴会。


上街走走,穿梭在三十年代的老公馆区,绿植如荫。四月份是个绝妙的时节,因为这个时候春花都开好了,绿树都长好了。有一回大学上古代文学史的时候,老师说她们小区里有一架荼蘼,开得特别好,香气袭人。我当时正在看《聊斋志异》,里面有一篇《婴宁》,写这个天真烂漫美丽的女孩子在荼蘼架下的美貌盛况。亭台楼阁佳人香花,眼前铺展出一幅活色生香的画面:情寄鸳鸯帕,香冷荼蘼架。我就在想这个“开到荼蘼花事了”的荼蘼究竟是怎样一种花,到了南京才一睹它的真容。许多人家的院子里荼蘼如瀑,繁花似锦。开得盛大而热烈,也清淡而芬芳。它是春天最晚开的花,它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在荼蘼身上总带着一种悲情色彩,大概是人们觉得它开放是由盛及衰的原因,带着一种物极必反的慨叹。但是荼蘼是不是这么想的,却不清楚了。(有豆友说木香花不是荼蘼,后来查了一下,发现确实有区别,荼靡好像是单瓣的)

南京城沉静,优雅,城里许多建筑物都爬满了爬山虎,风吹过绿浪层层起伏,一颦一笑都是光阴沉淀的韵味。骑着车在梧桐荫下,穿梭在光影之中,总会看到一片又一片的绿墙。这种植物在南京无处不在,而且也相当美丽壮观,它们爬满那些老旧的建筑,攀缘在斑驳的旧城墙上,蜿蜒在一座一座的老桥底下,无处不在,是生机,也是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