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威老师 漫谈百年孤独
漫谈 百年孤独 新闻与历史的张力 现场感 拉美大爆炸 略萨(后来右翼) 卡门(版权商) 卡洛斯弗恩特斯 60年代拉美全世界中心 切格瓦拉 革命 后爆炸一代 波拉尼奥 哥伦比亚为了马尔克斯改变历史 文学与历史关系 色香味俱全而不生硬 黄色贯穿始终 铺开裹挟的现场感 《番石榴飘香》文学批评 互文性:两个不同名字的人群 手卷的故事 伟大文学作品不满足读者期待视野 永恒的追问 翻译 流畅度与原文 译本意义在于有自己的风格 建立在把拉美文学现代化上的新调子 魔幻现实主义 是西方外在视点的反身命名 “从没有魔幻现实,这就是现实” 拉美文学的陌生性 中国的志怪志人传统 新文化的现实主义扫清 新历史小说 莫言 拉美的文化传统没有断 时间是循环的 生死无界限 是拉美的 也是世界性的 百年“孤独” 宿命的 人类不管经过多少代结局都是孤独的 “走你的孤独之路,去担当你的缺席和追问” 朱诺迪亚慈:第七代人百年孤独结束,但我们都是第八代 人类是马孔多的第八代:这一百年我们是以拒绝轮回的态度陷入轮回 没有历史的开始 无父的状态下开始历史 每一次想斩断循环都失败 杰姆逊《没有魔幻现实主义》:每一代的更迭不是历时性的而是共识性的 不是虚无的历史 单纯依赖父权是无法翻开历史篇章的 QA 反对以性别观念解释某文本 只是阐释某种困惑 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男人书写的历史 60年代切格瓦拉的革命 历史主体的孱弱:为什么历史书写成这样? 之所以父亲无法书写历史,是因为那不是真父亲 真父亲是帝国 “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历史隐喻和历史症候 西方文明的接受 接受得越多毁灭得越快 殖民问题的思考:拉丁美两百年的宿命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