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读懂你——缅甸威尼斯人曼德勒布雷迪塔 旅游攻略_
曼德勒山位于曼德勒市区北部,旧称罗刹女山,是缅甸著名的
佛教胜地。曼德勒山不高,只有二百三十六米,但却是整个曼德勒市最高的地方。从山上眺望,曼德勒全城和伊洛瓦底江景色尽收眼底。曼德勒是观看日落必到胜地,还有一大群热情小喇嘛和你聊天。
曼德勒山虽然不高,但座拥在市区之畔。著名的缅甸母亲河—伊洛瓦底江从天边宛然而来,弯弯曲曲绕过曼德勒山,向肥沃的平原流去,从山脚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有一千七百个台阶,沿途有八大寺庙。清晨太阳从曼德勒山后冉冉升起。山顶的塔尖以及绵延下来的塔廊,仿佛是一个剪纸的造型。

上到山顶是一个印度教的神庙,四周是一根根方形的柱子,柱子上用玻璃镶嵌成棱形的图案,柱子之间斗拱相连,回廊贯通,在早晨的阳光下夺目耀眼,晶莹剔透,许多当地的缅甸人在印度教的神物—金环眼睛蛇的造型前,虔诚礼拜,不时把折叠好的缅币放到蛇头上,不知是祈求财运,还是平安?
曼德勒的名字也是来自这座城内最高的山丘——曼德勒山。当年释迦牟尼宣扬佛法时路过此山,指着山下广袤的土地,预言2400年后,这里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大城。曼德勒果然不负所望,在敏东国王的统治下,30年的荣景在历史中点缀成不朽的一页。
下面为你一一介绍 乌本桥
乌本桥当年由敏东王下令修建。因为阿玛拉普拉地区有明显的雨季以及旱季之分,每当雨季来临之时,湖水便会淹没湖滨的土地,平日里用于渡湖的船只则无法继续使用。迫切希望解决这一问题的敏东王下令修建了今日的乌本桥。为了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木头不至于腐朽,整座乌本桥由桥墩至桥梁全部由价格昂贵的柚木修建而成。直至今日整座桥梁依然牢固坚实,被周边的村民所使用。乌本桥之所以在缅甸家喻户晓,还因为它被称作“爱情桥”。缅甸的年轻恋人们总会想尽办法不辞千里来到这座意义非凡的桥上走一遭,留下最美好的爱的回忆。



因瓦古城
曾经是缅甸近四个世纪的首都,也是著名的因瓦王朝的古都。因为遭到二战的破坏,古城大批建筑被严重的破坏,这些零散的废墟遗址至今仍然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木间、农田里,让人不得不感叹时间的力量。古城的尽头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宝迦雅寺(Bagaya Kyaung),据说是因瓦最老的寺庙,也是最幸运的,自建成至今仍保存完好,战争期间也躲过了劫难。整个寺庙由柚木建成,由267根柚木柱子支撑,非常坚固。


马哈伽纳扬僧院
缅甸僧侣一天只吃两餐,一餐在清晨四点,一餐在上午十点多,过午不食,只能喝水。缅甸的僧侣们有点特别,允许一定程度的吃荤,所以他们的伙食荤素都有,鸡鸭鱼肉、水果蔬菜、茶水饮料一样不少。一般情况下,僧侣们能化缘到什么就吃什么。每天上午 10:30 开始,外出化缘的僧人陆续回到佛学院,在一个庞大的室内餐厅集体用餐。千人同时用餐已成为这里的一道独特风景,其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看。



布雷迪塔
布勒迪的日落就比较好了 然而,寻找布雷迪的过程也是布满荆棘的。 站在大路上,可以看到远处的那座佛塔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布雷迪, 但这需要近前去证实。 这是一条没有路的路, 因为阻隔着我们的不是杂草和沙土地,而是一条布满蒺藜的荒地。

原来E-bike也有望尘莫及的时候, 明明看到对面的塔上有人,却不知如何前往。 于是自己身先士卒,决定穿荆度棘, 到达那座佛塔之后,再沿着它已知的路,看如何回到大路上。


事实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在我披荆斩棘到达那座佛塔,确认了它就是布雷迪之后, 沿着布雷迪周边的小路,又步行回到了大路上。 上了大路才发现,原来竟是一条如此不起眼的岔路,难怪之前找不到。
电话联系了在路边等候的一干人等, 让LG沿着这条新辟出来的小路,骑上E-bike又走了一遭, 确保了明天在破晓前可以摸黑到达。

回首刚才走过的那条蒺藜之路,很难想象,我竟然是穿着七分裤横穿过去的。 而裸露在外的小腿、脚踝和脚面,竟不知被蒺藜划了多少白道。 去布雷迪看日出不像去许三多, 幸好昨天有踩点,知道去布雷迪应该怎么走。 因为从大路拐到小路上之后,是没有路灯的。 这个时候,除了E-bike的车灯,头灯开始发挥了其极大的优势。 同许三多不同,布雷迪塔下也没有一点灯光, 艰难地攀登到塔上, 头灯啊头灯,此时,你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有一种经年叫历尽沧桑,有一种远眺叫含泪微笑, 缅甸这个曾经沧海的国家,殖民和战乱让人民如此之不幸, 而同时,上苍又如此眷顾着这片土地,让缅甸人拥有这世界上最迷人的朝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