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爱好者不能错过的展览 -- 国博法国“学院与沙龙”展览详解
原创 2018-04-16 林微云 不合逻辑的诗意
本文内容版权归作者林微云(微博@林微云vv)所有,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投诉到底。如需转载文章请微博联系。欢迎关注“不合逻辑的诗意”。 当然,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分享:)
最近因为不能上外网,查不了资料都没写东西,接下来好好努力哈:)

最近最火的电影是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真的很好看,即使不是宅男不是电动爱好者,依然会喜欢上的,作为科幻片粉,实在是不能错过!!最好找大屏幕IMAX观看才会得到最佳效果。

最火的艺术类纪录片当然是BBC耗时3年才拍出来的今年重头戏《文明(Civilization 2018)》,三个历史学家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学者玛丽·比尔德以及戴维·奥卢索加一起探索人类创造的渴望。西蒙·沙玛是著名艺术纪录片《艺术的力量》的主持人,他讲解的部分还比较艺术,我个人觉得其他两位历史学家的讲解比较偏历史,跟50年前的《文明的轨迹(Civilisation 1969)》还是有很大的不同,Sir Kenneth Clark是上流社会的贵族,现在三位历史学家是平民出身。纪录片侧重点完全不一样了,更开放了,讲了很多东方的、非洲的艺术和历史,但是也更碎片化了,东讲一点西讲一点,有时候有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也算是新的尝试吧。

今年不能错过的展览一定是国家博物馆法国“学院与沙龙”展览,法国艺术传统学院派大师在教科书上常见的著名作品在现场就可以看到,就闪耀的就是安格尔、布格罗和卡巴内尔等等如雷贯耳的名字。这次展览有四个展厅,将集中呈现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艺术以及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社会风貌,参展的103件学院派艺术精品均来自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法国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美术流派都可以一一窥见。画展到2018年5月6日,要看趁早阿!!

夏尔-莱昂·维尼(1806 - 1862)《美院大厅》,参展1850年沙龙,布面油画,91cm×115cm,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朱莉·杜维达尔-德-蒙费里埃 《自画像》,参加1818或1822年沙龙展,布面油画,65cm×53.5 cm,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第一个展厅主要是法国高等艺术学院和罗马奖,里面展览的都是历年罗马大奖的获奖作品,可见也是蛮下血本的。罗马大奖(Prix de Rome)1663年由路易十四在位时创立,由法国王家绘画和雕塑学院在其学员中经过严格选拔而出,共有四个名额,分别给与绘画、雕塑、建筑和艺术章牌四个方面最杰出的参与者,获奖者可以得到去罗马法兰西学院公费学习四年的奖学金,获奖者在罗马期间的所有支出,由法国国王负担,如有必要还可以延长。去罗马主要也是因为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起源地,法国艺术当时还属于比较落后。很多大师都是通过罗马奖出道的,例如安格尔、布格罗和卡巴内尔。
安格尔

安格尔《朱庇特与忒提斯》,1811年,布面油画,327cm×260cm,1835年起藏置于普罗旺斯艾克斯的格拉内博物馆
第二个展厅主要是安格尔和布格罗的作品,一进门立刻就会被安格尔3米多高2米多宽超大画幅的《朱庇特与忒提斯》震撼到。安格尔父亲是画家,他从小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赋,6岁就进入法兰西教育学院学习,可惜被法国大革命把人生打乱了,11岁时学校倒闭了,他只好离开巴黎前往图卢兹,进入了皇家学院雕塑与建筑学院学习。安格尔绘画技巧纯熟,拿过好几个学院派奖,同时他音乐天赋和出众,为了弥补昂贵的颜料费用,13岁到16岁他在图卢兹交响乐团担当小提琴二把手,挣点颜料钱和生活费,所谓“安格尔的小提琴”就是指超级牛逼的业余爱好。

安格尔自画像 1858年

The Ambassadors of Agamemnon in the tent of Achilles by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1801
1801年,20岁的安格尔赢得了罗马大奖,得到了法国巴黎艺术院颁发的四年奖学金去罗马学习的机会,当年比赛指定主题是“勇士的战斗”,安格尔获奖作品是这幅《阿伽门农的使者》。这是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一个故事,画中拿七弦琴的是阿基琉斯,七弦琴代表了无限的活力,旁边是他的同伴帕特洛克勒斯,画中央穿着红袍的是奥德修斯,他是希腊国王阿伽门农派来的使者,他来劝说骁勇善战的阿基琉斯去参加战争去打败特洛伊,名留青史。阿基琉斯和他的同伴两人的身体线条生动、优美,犹如浅浮雕一样,画右边头戴头盔的使者则有坚实的肌肉,形成了鲜明对比,头盔提醒了人们应该去战斗。

安格尔《朱庇特与忒提斯》,1811年,布面油画,327cm×260cm,1835年起藏置于普罗旺斯艾克斯的格拉内博物馆
1811年安格尔以古希腊文学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一章节故事为主题,绘制了《朱庇特与忒提斯》。据传说,古代海神涅柔斯的女儿忒提斯曾被天神朱庇特(即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热恋过,但早有预言忒提斯将有个比父亲更强的儿子,于是朱庇特不顾忒提斯反对,把她许配给凡人珀琉斯。忒提斯为逃避这门亲事,曾再三向朱庇特求爱,后又把自己变成火、水、狮、蛇等形状,都被珀琉斯所克服,这幅画就是忒提斯向朱庇特示爱的情景。安格尔表现出了对荷马作品的尊重,他在画中绘制了跪着的忒提斯,她用左手仅仅能够到朱庇特的下巴,画面左上端朱庇特的妻子朱诺正忧伤地倚在一片云彩之上,看着这一切。

La Grande Odalisque (1814), the Louvre
安格尔在这幅画中运用了古典主义写实画法和浪漫主义手法,是安格尔早期在艺术风格上兼容并蓄的极好例证,他没有拘谨于物体形的问题,不依靠色彩的组合,而仅凭线条对各种感情因素进行随心所欲的表达。这幅画如果拿开左边那个变了形的忒提斯海神形象,就成了一幅细节刻画上又十分完美的学院派枯燥作品,画中忒提斯的两只手被夸张了,既长又柔软,整个身体为了突出这个女性对朱庇特的温存而扭曲了。正是因为海中神女忒提斯的形象明显地夸张,使得这幅画的形象更加迷人。这大概跟安格尔把《大宫女》的后背脊椎多画了一截有异曲同工之妙,画家的美学观似乎对他的浪漫主义想象力俯首听臣。

安格尔《男子裸体》



安格尔《洪水中的一幕》
除了这两幅非常出名的画作,还有多幅安格尔画作可以欣赏,可谓是安格尔迷的福音。
布格罗

Self portrait by William Bouguerea

The Wave by 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 1896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商人之子,从小天赋秉异。1850年,25岁的布格罗以一幅《芝诺比娅在阿拉克斯河边被牧羊人发现》赢得了罗马大奖,从此走上了艺术名声的坦途,1888年他成为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教授。布格罗写实绘画作品很受当时追崇,被赞为“给人一种美好和纯洁的视觉享受!”有时为了追求完美,他不惜篡改现实。在人物造型处理上,为了追求高度的优美,理想化的境界,布格罗舍弃技法创新,维护官方正统的艺术,排斥其他艺术流派,比如在素描和油画上重视细节的绘画,他在人物的皮肤、手和双脚上有着细致而独特的绘画技艺。他一生坚持传统的唯美主义的学院派风格,打击压制后起的印象派画家,所以后来广受现实主义和印象派艺术批评家的批评,后期和死后他的画作曾受到冷遇,现在又重新受到了认可和欣赏。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牧羊人在阿拉克斯河边找到芝诺比娅》1850年罗马绘画奖,布面油画,147cm×113cm,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1850年比赛主题选自拉丁语作家塔西佗,《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上发现季诺碧亚》取材于圣经宗教故事,古代亚美尼亚一位国王战败后被迫与怀孕的妻子芝诺比娅一起逃亡,“受到爱情暴力的驱使,早已习惯罪恶的他拔刀刺中了他的妻子,他将妻子拖到阿拉克斯河边并将其推进河里,为的是不让别人得到她的身体......芝诺比娅慢慢漂到了岸边,她依然又呼吸而且表现出生命特征。一些牧羊人发现了她,看到她高贵的面容,认为她出身不凡,他们为她包扎伤口并用一些土方法治疗伤口。”画家布格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几个牧羊人描绘得勇武健壮,他们或全身裸体,或半裸,或披衣等,与娇美柔弱的泽诺比亚形成对比。色彩上以冷暖对比,构图上是动静对比,表现了浪漫主义手法下的宗教故事所焕发出的诗意。

保罗·博德里《牧羊人在阿拉克斯河边找到芝诺比娅》1850年罗马绘画奖
美院很少向学生建议以女性形象为中心的主题,他们通常以男性为模特,两位即将出名的画家因为不同的亮点赢得了比赛,他们俩根据塔西佗的故事母题,很好平衡了故事的枯燥性和对受害者的同情。布格罗的芝诺比娅透过潮湿的衣服显露出孕妇的肚子;保罗·博德里在前景中突出了裸露的乳房,他表现的是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个母亲。两位艺术家以一种冷静的手法刻画乳房,这一手法很快成为巴黎历次沙龙展的绘画特点,即一种冷冰冰的肉欲笔调。
卡巴内尔

卡巴内尔《自画像》

Alexandre Cabanel - The Birth of Venus 1863

跟一生都很辉煌的安格尔和布格罗相比,同样画技通常非常精湛的亚历山大·卡巴内尔(Alexandre Cabanel)可以说是生不逢时,虽然他曾以《维纳斯的诞生》一幅画曾赢得1863年的沙龙大奖,而且拿破仑三世也买下了这幅画,但他最广为人知的也就只有这幅画。并不是他画得不好,而是因为他处在的时代正是现实主义和印象派风生水起的时代,这两个派系的艺术批评家为了追捧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处处对他打压,批评他。虽然他的装饰壁画和外表华丽的盛装肖像画在上流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后来他买家都没了,因为贵族没落,法国普法战争法国又战败,资产阶级兴起,他那些以历史,古典,及宗教题材的传统画作不再受到追捧,因为买家不多所以他的产量也不高,能够看见卡巴内尔的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毕竟远离了时代,大众对画作的批评更加冷静。
其他传统沙龙画作






除了这些的画家画作,还有德洛克拉瓦、柯罗、多雷的画作,有超大画幅的学院派画作几乎占用了整整一面墙,有拿破仑三世的著名肖像画,有位维多克雨果超大幅的全身素描画,有雨果的雕塑头像,有常书鸿给生病妻子画的肖像,方碧君画的《钱塘潮》,还有很多非常唯美的沙龙都很值得欣赏。我就说这么多了,要看画展都得自己亲自去,不是吗?
✨🌙⭐️🌟💫✨✨✨✨✨✨✨✨
下期继续推送情迷画色系列文章,暂定来跟大家聊一聊艺术有关的趣事,千万要继续关注,敬请期待哦:)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想鼓励作者继续写下去,可以请作者喝一杯咖啡:)或者任意金额打赏:)
谢谢大家!
欢迎苹果客户端的读者任意金额打赏:)

欢迎关注“不合逻辑的诗意”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