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的新问题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因此,加强中学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德育观,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更新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科学开展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先刊发,后收费。代理多本刊物。企鹅号1040459298) 【关键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对策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中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而中学德育在完成这一任务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中学德育不仅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对中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中学德育有助于更好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一、当前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够。口号喊得很响亮执行力不够强,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的都在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上,因此学校对德育教育的相关课程安排较少,甚至几乎没有任何德育相关的活动。大多数家长则认为德育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工作,不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而中学的学生们正处在青少年的懵懂期,对德育没有深刻的认知,没有良好的引导,自身也不重视德育的培养。 2.没有完善的德育管理体制。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中学专设德育处,从数据和形式上看各个中学的德育管理体制基本完善,但是健全的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良性运转,德育工作执行缓慢,效果不明显,几乎没有任何反馈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3.全员育人的局面尚未形成。目前各个学校的德育工作由德育校长主抓,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德育课程老师做辅助工作,除此之外其他自然学科的老师们对于德育教育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对于教育的知识性和思想性没有很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致使中学里的德育教育队伍略显单薄。 4.德育评价理想化,缺少对平时德育工作的检查和调整,就容易导致我们进行德育评价时,存在着班主任最关心学习好的学生的现状,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大家最关心学习成绩的进步”,因此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不正确,同时学校设立的德育目标要求过高,也容易导致德育评价理想化。 二、强化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1)提高认识,坚持德育首要地位。要充分认识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中学阶段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本着为学生一生负责的精神,真正确立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2)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与时代发展特点的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体系应包括合作意识、环保意识、全球意识、学会关心与合作等全人类应具有的目标, 而心理保健和品德能力的培养, 促进和保持人的整个心理品德的协调与平衡,也应作为现代学校德育目标体系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另外,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清层次,要求学生首先从最基本、最实际的事做起,防止思想道德教育架空和伪化。德育过程与人的诸多心理过程一样,是一个“知—情—意—行”螺旋式上升的演变过程,研究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各自特点,确定相应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充分利用学科德育的新渠道, 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促成学生主体观念的生成。学科德育以各学科教学为渠道, 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渗透思想品德、心理等多方面的教育。如通过体育, 要增强对学生性格、意志、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通过劳动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树立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通过美育, 学会体验美的情怀和创造美的能力等。还可以创办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 加深学生的体验。活动主题可以是当前的重大事件, 可以是班集体的自主性活动。通过以上各科教学和各类活动, 弥补教材与实际生活脱离的空隙,这对增强和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养成学生的道德主体观念意义重大。 (4)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现代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是学校领域的延续,是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的环节,德育工作更需要家庭因素的参与,一些家长在家中主要强调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德育行为不够重视,还有一些家长很少考虑到自己的一些不雅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程度,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程度更为严重,这就需要学校不仅要给学生留作业,也要给家长布置任务,让家庭成为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学校和家庭的有机结合,共同实施德育管理工作。 (5)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高尚的师德培育人。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德育工作效果的好坏。“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教师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青少年树起人格的榜样,用垂范的言行和身教的形象,实践“品德只能用品德来培养,人格只能用人格来陶冶”的至理名言。

(6)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评价要坚持多元性原则,把评价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把单一的注重学业成绩评价变为多元的整体性评价,把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道德情感体验等方面。在具体评价方式上,坚持重视自我评价,辅之他人评价;重视过程评价,辅之终结评价;重视差异评价,辅之绝对评价;重视定性评价,辅之定量评价;从而发挥德育评价在育人中的正向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一些中学要提高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就要求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必须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正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内在客观规律,反思中学德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参考文献: [1]姜玉君. 关于目前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几点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6,(4). [2]于泳. 浅析增强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J].文化教育. [3] 张淑清. 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切实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