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
今天,写完了李文萍老师的诗歌论文《生态文学视角下的摩尔诗歌》。下午,便乘2002公交+12号和1号地铁到了锦辉的电影院。《起跑线》两个小时左右,看得很过瘾。
这个故事发生在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印度。作为一个被英国殖民过的国家,印度的社会等级受到英国的严重影响。从殖民最初把说英语的英国人视为社会上流阶级,到现在,英语作为印度官方语言,依旧保持着其政治、社会的至高地位。所以,会说英语的印度人,就意味着他接受过高等教育,而接受高等教育则是踏入高等社会最重要的一步。电影中男主人公说:“英国人,美国人英语说错了没问题,而印度人英语如果有讲错的地方,那就是大错特错”向所谓的上流社会家长道明,他们维护的不是孩子们的受教育权利,而是家长本身追求的交易和欲望。
电影不仅仅讲述了印度日益严峻的求学难问题,更点明了印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挑战。如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印地语和英语的较量(其实是印度追求独立,拜托英语国家摆布的态度),人口暴增的城市问题,还有法律政治的不完善……
中国的教育问题虽然和印度不太一样,但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在即将步入全面小康之前,各种社会问题依旧需要我们发现和解决。比如农村的发展问题,农民工的待遇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高等教育的单一问题,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等。
经济高速发展,让大家一窝蜂涌向金钱,却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最温情的交往,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幢幢大楼耸立,却住着老死不相往来的一群群旅客似的居民。公司为追求利益严重压榨工人,家长、老师为了成绩把孩子送进一个接一个补课班、兴趣班,大学生毕业及失业,出国回国,仍旧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
看完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是,我逐渐被湮灭的人文思想又开始慢慢复苏。我仿佛有看到了希望和温暖。
我会继续加油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