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最穷的年纪选择了北漂》
窗外的风刮的那么猛烈,好像整座城市都在晃动。他抓了抓凌乱的头发,拉开了窗帘,陌生的城市带给他陌生的黑夜……
刚刚经历了雨,雪和冰雹的北京,突然感觉北京的春天那样的不真实。清明假期,北京这座城市突然寂静,空虚了好多,该回家的回家,该旅游的旅游。只有他自己选择呆在租的次卧里享受久违的闲适。一早醒来,头便隐隐作痛,被雨浇了一天,被冰雹砸了一路,终于还是倒下了。感冒的袭来让他显得略为疲惫,泡了一杯清茶,随意的翻着书,随意的看着电影,随意的做了口饭,本应该闲适的时光却让他打发的那么糟糕。
他已经来到这个梦想中的城市半个月了,除了舒适与清闲,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激情澎湃或是痛苦。他来之前充满了期待,又充满着畏惧,尽管有更好的机会在向他招手,尽管有橄榄枝向他投来,他都一一拒绝,他坚定的说:“我要去北京,尽管要吃更多的苦,但我依旧不后悔,我很清楚我想要什么!”北京就像他梦中的情人,让他那么决绝,让他那么坚定,让他那么执着。
当要第一次登上北京的舞台时,他是那样激动,又是那样紧张,害怕。他感觉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他又怕自己不被这座城市认可。自此他彻底的成了“疯子”!走在路上,他在反复的念叨台词,坐在地铁上,他在不停的琢磨人物。当主持人问他,如何报幕时,他说:“请报‘悦明’,谢谢!”‘悦明’二字本是他高中就已经想好的艺名,简单的两字却蕴含着无数的含义和寄托,但有人问起为何用“悦明”二字时,他只是傻笑的的说着“谁无暴雨劲风时,守的云开见月明。”可念这此句,却想着伊人。
他一直在说:“他很幸运!”那天的演出,非常火爆,火爆到让他洋洋得意,火爆到让他幻想征服这座城市。他第一时间告诉了她,他想把那份来之不易的喜悦和她去分享,自此,她又闯进了他的世界,对,是她闯进了他的世界,而不是他走进了她的世界。
他为了生计,每周三和周五都要坐着地铁去很远的地方去教课,尽管教课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尽管他在课堂上那样认真严厉,尽管他偶尔一句话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尽管他成为了孩子们口中的“安老师好”但他依旧难以亢奋,他依旧找不到那种激情。或许,他想要的生活并不是这样……
他们开始每天反反复复的排练,他们开始每天买菜,煮饭。他们开始经营两个大男生的生活。尽管他们还没有挣到第一桶金,但他们从来没有说过放弃,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想要的什么,他们的未来是什么!”他们不敢叫外卖,他们甚至炒菜连肉都不敢多切,他们看见外面下着雨,宁愿被雨淋着跑向地铁站,也不敢打车,更舍不得在地铁门口买昂贵的伞。他们想着要去做钟点工,他们想着未来,他们就这样坚持着……
他们迎来了北京的第二次,第三次演出。他多么希望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带向舞台,他为了这个作品熬了多少个通宵,他为了这个作品又修改了多少次,他为了这个作品又请教了多少人,这个作品对他意味着太多,他对这个作品也充满了无数的幻想与渴望。第一次演出的火爆让他难以接受在舞台上的尴尬,终于他受到了打击,然后,他再次受到了打击,他开始害怕了,他开始紧张了,他开始不安了,回家的路那样漫长,看着那个落寞的影子他总感觉这不是自己。他渴望安慰,他想得到陪伴,他想把话说出来听听,他很想找她,但他又怕她说他矫情,又怕她感觉他那样失败,但她那晚给了他更多的感动,给了他更多的支持,回家后已经十二点了,他就这样看着聊天记录,傻笑着,幻想着……
他又踏上了他自己生活的旅途,他又开始一个人背着背包四处挤地铁,他又开始面对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他又开始在路上不停的念叨台词,他又开始构思新的作品,他又开始想办法克服表演上的困难,只是他少了更多的梦幻,多了更多的现实。
他说“就算一个人的生活,也要过的精致一些!”他每天七点左右起床,泡一杯绿茶,他开始品茗之香,他开始静静地想一些事情,他会看会书,关于表演的书籍,可能他想多涉猎一些,他会在10:30左右去做饭,他的厨艺越来越有长进,他睡觉之前一定要吃水果,喝杯酸奶,他一定早早的就要睡着,他才会控制住不找她聊天的欲望,他才会感觉这样不会想她,他才会祈求着在梦中与她相遇……
夜越来越来冷了,他的鼻子也憋着难受,他想打开电脑,记录一些文字,却又懒得坐在阳台。他终于还是下载了“绝地求生”,尽管他对游戏天生的弱智,他睡觉之前翻了翻“豆瓣”,却发现没有什么内容让他感兴趣,他坚持每天晚上一部电影,从《肖申克的救赎》看到了《海上钢琴师》,他越发的感觉生活的诗意不仅如此,她又盯了一会聊天记录,傻笑着刷了一下她的抖音,门口传来了一对夫妻的声音,他们总是工作很晚才回家,时常会听到他们和孩子视频的声音……
喝下一杯酸奶,望望窗外,风还是止不住的吼叫,只是远方的灯光好像更亮了,这个黑夜也没有那么冷,风再大,总归还是春天的来临,不有一句诗这么说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啊,春风十里,花也该红,草也该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