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百科 | 心机boy伯夷、叔齐是如何把自己整死的
说到心机,被誉为史上最有节气的伯夷叔齐兄弟,便是一个超凡绝俗的例子。有关伯夷、叔齐的形容词,说起来一大串:谦恭、谦让、忠孝、廉洁、崇尚气节,然而过“正”的尽头,与自封“女神”的心机没甚大差别。话说这哥俩一心只想挣名声分,却不懂得“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于是最后活活把自己给饿死了。
前段时间,蓝衣姐姐冲着红衣姐姐翻白眼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和微博,二位在第一时间也被人肉出来,而明白真相的吃瓜群众,都默默为耿直的蓝衣小姐姐点了个赞,毕竟对着自封“女神”的心机婊,可不是人人都有勇气把内心深处的白眼翻出来。

说到心机,被誉为史上最有节气的伯夷叔齐兄弟,便是一个超凡绝俗的例子。有关伯夷、叔齐的形容词,说起来一大串:谦恭、谦让、忠孝、廉洁、崇尚气节,然而过“正”的尽头,与自封“女神”的心机没甚大差别。话说这哥俩一心只想挣名声分,却不懂得“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于是最后活活把自己给饿死了。
推位让国
故事的原型来自《史记·伯夷列传》。话说,商纣王末年,有个小国名为“孤竹”,辖区在今河北省卢龙县附近。这孤竹国君墨胎氏有三个儿子,其中老大名允,字公信,后来谥号为伯夷。老幺最得国君青睐,名智,字公达,后来谥号为叔齐。眼看国君日益年老,继承人问题不得不提上日程。国君任性,心里小九九是想要推翻嫡长子继承制,把王位传给最爱的小儿子叔齐,并偷偷写下了遗嘱。但按“立嫡立长”的常理,长子伯夷才应该是继承大统之人。
所以孤竹国君百年之后,叔齐以有违长幼秩序为由,要把君位让给伯夷:“兄弟,你来当国君。”伯夷坚决不受:“父亲的遗命是你当,还是你当。”叔齐说:“你比我能干,你当。”伯夷心里各种MMP,作为儿子不能抗父命,作为兄长也不能抢弟弟的东西,你让我当,这不是要把我往火坑里推嘛,不行不行,眼看着是一大陷阱,我可不能自己跳进去!于是收拾好细软麻溜地跑了。

国不能一日无主,跑了一个大的,不是还有个小的!于是大臣们拿出遗嘱,又推举叔齐做国君。叔齐也没觉得这是捡来的便宜,不能当啊,当了这兄弟以后就没法做了,更何况也不合礼法。大哥走了倒是一身轻松,我这真要接了不就成绿茶婊了,可怎么办啊怎么办。想了一宿头发都快想白了也没理出个头绪,干脆,也撒丫子跑路了。哥啊,长路漫漫,一人孤单,我陪你来了,你走慢点等等我啊。
这下可好,正应了这国家“孤”的名字,现在只剩下二儿子了。白给的江山就这么一下子砸到头上,老二还没来及想一想这里面是不是有点猫腻,就被委屈巴巴的大臣们给“绑”到王座上去了,“妈耶,没得挑就没得挑了,这个可不能再给跑了!”
不过看来这孤竹国果然是一个烂摊子,老二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居然在历史上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倒是机智跑路的伯夷、叔齐双双名垂千史,“仁义孝悌”的美名远播,这就是著名历史典故推位让国。

这故事在宋代,尤其是在宋高宗赵构时期,被大加宣传。为什么呢?这就要还原到宋代的语境中去了。宋徽宗在位期间,金兵大举入侵,他一书画皇帝可应付不来这事儿,于是把挑子一撂,禅让帝位给了儿子赵桓。赵桓的内心是崩溃的,“爹啊,不带这么坑儿子的”,赶鸭子上架做了钦宗,改次年为靖康元年。在位期间,赵桓一味对金兵求和,甚至将弟弟康王赵构送至金营为质。赵构当时年轻气盛,去就去呗。可金人觉得这不太对头,气定神闲的,必定是个假亲王,于是又把他送回去了。

其后金人又攻打过来,赵桓语重心长劝赵构,不行啊,弟,还得把你送过去求和啊。这回赵构长了个心眼儿,这就是一去无回的买卖,你说去就去呢!于是在磁州假装耽搁了一下。这一耽搁的工夫,钦宗连同他的老父亲徽宗,就被金兵俘虏北去了,是为靖康之变。可怜苦命的钦宗在位也就一年零两个月。于是赵构在钦宗没有禅位的情况下建立南宋登基为帝,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大宋朝可不能没皇帝啊。
这也不禁让人想起《水浒》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谤徽宗》中,李逵正没寻人打处,匹头揪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

这皇帝为什么要由我赵构来做呢?那必须藉由个合理合法的历史典故说辞啊,伯夷叔齐的故事正标榜兄弟之间帝位推让,一拍大腿,这不正是一个可以转圜的高大上说辞嘛。
叩马而谏
话说,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还未完待续。孤竹国外,兄弟二人手拉手结伴而行。可是去哪儿呢?既然咱俩把孝悌之义践行至此了,那去一个倡导孝道的地方,应该会被奉为上宾吧。既要吃得饱,又要名声好。商纣王那个人太暴力了,去了不一定有容身之所,不好不好,不过听说周国西伯昌教导国民要孝敬老人,咱不如去投奔他家养老院啊。二人对头商量,就这么定了。

那孤竹国辖区在河北,而周的都邑岐山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岐山县,推算下来怎么也有七八百公里,公路高铁的话,三五个小时差不多了。搁现在沿着公路走,三五天的怎么也到了,可那时候山高水远路曲折,俩人端着架子,拉不下脸来蹭车,况且走着去显得多有诚意。所以两人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十天半个月也还没到,但一想到周国人敲锣打鼓前来迎接的欢乐场景,二人就又相互鼓励,快到了快到了,马上就苦尽甘来了。

然而半道上就遇到了浩浩荡荡的队伍,不是来迎他们的,当然,也不是迎亲。那是从陕西出发往东边朝歌进发的大军,光战车就三百辆,穿甲胄的看着也得有万八千的。一打听,周武王姬发用车拉着周文王姬昌的棺椁奔袭商纣呢。简直是晴天霹雳,什么,西伯昌已经死了?!什么,他儿子要伐纣,还要拉着老爹的棺材去?!这太平日子过不了,这可不行啊。

二人互视一眼,必须阻止大军东进,晚年的幸福生活在此一举了,且不说名气排行榜还能刷上新高度。两人急忙扫视一圈,一眼瞄到了队伍打头最显眼的那个人,肯定是武王姬发,于是冲上去死死拉住他的马缰。武王左手持黄钺,右手挥战旗,还好马够听话。这本来两手都占着保持平衡不错了,冷不丁冒出来俩人,不由分说就上来拉马缰,还好武王武艺傍身,不至于一个踉跄栽到地上。待武王定睛一看,马下两个人穿的破破烂烂满脸尘土,“这哪里来的俩乞丐,给点干粮赶紧打发走。”

伯夷叔齐兄弟俩自诩贤臣可惜礼数都不周全,也不自我介绍下,上来就劝武王,可惜劝的跟骂的似的,“不能打商纣啊不能去啊,这文王刚刚去世,白事都没办呢就要去打仗,这是大不孝啊;而且周是商朝的臣属国,你这打的还是自己君上,这是以下犯上不忠啊;况且一旦开战,民不聊生,以暴制暴,这是不仁啊啊啊啊啊。”武王一听就来气了,帮着商纣那暴君说话就算了,我这为民除害竟敢还说我不忠不仁不孝!卫兵都哪儿去了,赶紧的给我拉去砍了。
伯夷叔齐梗着脖子,“我们是北边人人歌颂的贤士,也不去打听下,给你提建是为了你好,竟然还不听,行啊,有本事就来杀呀,正好全了我们美名,但你这杀贤臣的名声以后怕是就不好听了嘿。”这逻辑,就好像,你家孩子小时候调皮捣蛋,长大了到处惹祸,你平时也不加管教也管教不了,等他闹出人命官司人家找上门了,你跟他说,对不起啊,我这孩子不懂事闯了祸,但是你作为大人你不能跟他计较啊,他还是个孩子啊。武王怎能不气?

当时已经混成西周二把手的军师姜子牙在一边看的一清二楚,心想,这二人都不怕死撞枪口上了,甭管贤士是真是假,这还没出征就落下个不好的名声,总归是不大好。于是跟武王打哈哈,这俩最多是耍耍嘴皮子,您这深明大义的甭跟他们一般见识,咱赶路杀去朝歌才是要紧事儿。武王一想在理,回头打下天下,这人还不是任我收拾,于是伯夷叔齐二人暂且逃过一劫。Bingo,又拿到一个工分。

这后来也流传成了一个著名的故事“叩马进谏”,夷齐兄弟自然也被当作忠君爱国、直言进谏的表率。后来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效仿周武王,建国后在太庙立下誓碑,命令子孙为皇帝者,要优待前朝宗室之后裔,且不得滥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之人,否则天必诛灭之。
耻食周粟
不过,伯夷叔齐到底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呢?毕竟纣王的统治已濒于崩溃,武王伐暴是“顺乎天而应乎人”,夷齐叩马而谏并未阻挡住历史的步伐。后来周武王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血流漂杵,由于商纣王阵前的奴隶兵倒戈,周武王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灭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周王朝。

周武王还是很有人格魅力的一个人,言出必行,已经结下的梁子,不解决了这王位做不踏实是吧。于是周武王遵守对自己的承诺,找到伯夷叔齐,要封赏他们,给他们高官厚禄。两兄弟傻眼了,这鬼话也能信?这明显是试探加复仇啊。你想之前我们这么骂他,他还要给我们加官进爵,那肯定是没有什么正当理由杀我俩,要把我俩放在身边严加看管,这岂不是比坐牢还难受!且不说我俩之前打下的“忠义”名声就不能允许我们干出这事儿,就伐纣那几万大军也不答应啊,到时候弄死我们还不比捏死只蚂蚁那么简单,还落个遗臭万年。

没想到这周武王四两拨千斤啊,够狠。看来这周朝是没我们的容身之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也要自己咽下去。还是老路子,跑吧。俩人边跑还不忘边放狠话,我俩就算饿死也不吃你周朝的粮食俸禄,于是跑到了山西首阳山上。武王一听,嘿,这么有节气啊,跟我斗狠,我弄死你们。于是武王就以请他们出山辅佐自己治理天下为由,三顾茅庐,也追到了首阳山,且看二人如何收场。

反正夷齐二人打定主意,死活先不出山,过了这阵风头再说。山上没有吃的,山下又有武王围着,只好“采薇而食”。这个“薇”到底是神马呢?《诗经》里称其为“野豌豆”,《史记》里说它是“蕨菜”。不管是哪种野菜,也就是3月底4月份才生长出来,顶多也就绵延至5月份。采薇听起来特别浪漫,但好不好吃、管不管饱,那就另说了,至少也饿不死人。

这么过了些时日,眼瞅着武王也没闲工夫再盯着他们,各自相安无事。可这故事不能这么平淡收尾啊。这不,山上就突然来了一位妇人,对夷齐兄弟说:“你们仗义不食周朝的米,可你们吃的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其实,细思极恐,荒山野岭的,怎么会突然冒出来个不知哪里来的妇人,保不齐是武王不放心,派去刺激伯夷叔齐的探子。
这周武王是要赶尽杀绝的节奏啊。“请问大婶你挖野菜的时候也给新兴的周王朝交点税?”俩人面色苍白白里透红红里透紫里还透着绿,哆哆嗦嗦说不出话了,内心还要保持冷静。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如果继续苟且偷生,那也太对不起我们的一世英名。不就是想让我们死么,那就来票大的吧,这次声名不传过五湖四海,下辈子就誓不为人,于是连野菜也不吃了。

到了第七天,两人已经饿的气若游丝,还掐算着,不能让武王好过了。想着山上应该还有不知道藏在哪里暗中监视的探子,这里的一言一行必定能跟直播一样传回周武王那里,于是兄弟俩在将死之际,一唱一和编了首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大意是:“登上那首阳山哪,采集野菜充饥。西周用残暴代替残暴啊,还不知错在自己。神农、舜、禹的时代忽然隐没了,我们的归宿在哪里?哎呀,我们快死去了,商朝的命运已经衰息。”然后饿死在首阳山脚下。

这歌怎么听怎么凄凄惨惨戚戚,“哎呀,宝宝不想死啊不想死”。一代心机boy一生都追求仁义道德名声,终于求仁得仁把自己磕碜死了。若不是孔子高看他们两眼,给他们宣扬了下,估计这哥俩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沧海一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