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的世界未必真实

人的眼睛反映的世界并不真实,有些笔直的线条随着长短会弯曲,这至少说明了一点,人实际上希望看到的是两维空间的景象,换句话说,两维空间之外的世界,人类很难理解。

希勒摆弄着手中的相机镜头,球形的弧面是模仿人类眼球的形状,镜头里面的结构相当复杂,在将影像固定在画面的瞬间,很多物理直线都会弯曲,仅仅为了避免这一点就耗费了摄影师的大部分精力。希勒不太明白为什么镜头需要依据仿生学设计制造,他也不太明白,人类的眼睛为什么很难适应二维以上的空间。相对于镜头中的世界,希勒更喜欢画布的表现力,他觉得,画布就是二维世界的延伸,这是大家喜欢的形式。通过画布,你可以将眼睛中的错视捋捋直,让人们的视觉爱好得以固化。

夜晚的德拉瓦河异常静谧,聚会的人不多,河滩边支起的临时的桌椅板凳凌乱无序,远处天际的轮廓线被星光区分,蜡烛在微风中摇曳。希勒眼前的梁先生来自古老的中国,言语不多,却可以感受到他对建筑学的理解非同一般。在共同喜爱的领域中,他俩对于视觉如何在建筑学中应用这一问题相谈甚欢。曲线及弧线都是假象,现实世界是被各种不同的直线统治,所谓的写实其实也是虚拟现实的另外一种体现。临近离别,梁先生建议希勒到宾大体会一下中国式的主观写实是怎样的一种力量。

“拳毛騧”三根鬃毛直立着,犹如三把有力的弯刀,尾部被人为地编成辫子,紧紧缠裹在一起,浑身戎装,就像刚从战场上下来,很多细节并非写实,而是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效果,但无论是感觉到的真实感,还是视觉上看到的真实感都深深震撼了希勒。由此,希勒对于写实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他的意识还是回归到了镜头,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如何才能够还原视觉的真实感,是一个需要思考与探索的大问题。而此刻的“拳毛騧”掉转身来,前蹄不停地刨土,一声长长的嘶鸣声由远及近穿越了时空。马匹的气息渐渐临近,呼哧呼哧的喘息声也更加清晰,希勒甚至注意到“拳毛騧”一扩一张的鼻孔呼出的潮湿气息,流动的血液声动大地。相对来说,地球及人类只是二维平面世界的延伸,这个世界没有曲线,而人类的弧形眼睛所能够感受到的曲线、弧面以及三维感觉仅仅是一种错觉而已。而这一切假象的真实感来源于人们对于时间的错误认知,时间为我们创造了世界的真实感受,事实上这是个错觉。

希勒坚持己见,他开始注意如何从视觉的错误感知中提取自我感受到的真实感觉。既然一切虚幻,那么也许一切并不存在,但只要是你的眼睛明亮,眼前的幻象依旧可以打动人心。在经过提炼的直线中,也许我们还是难以避免地感受到弧线的存在,但是这一切已经变得不太重要了,因为他早就明白虽然“拳毛騧”从解刨学角度来看,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匹马,但是即便你身处马群当中,也很难超越“拳毛騧”为你带来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受不仅是健壮的马匹带来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临场感,这为希勒如何从精神层面控制现实感提供了帮助。
晚年的希勒端坐在窗前,眼前司空见惯的景象一如既往的焕发着生机,一切看上去都合乎真实。但在纷杂凌乱中,大脑会筛选出想要接受的直线,当这些凌乱的物体被固定在画面之上时,一切变得单纯安静,这个结果就是主观的写实,这样的二维平面能让我们安静下来,静候光明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