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漫游咖啡馆












意大利的咖啡是我接触咖啡的起点,八十年代开始有了国际间的交往,父亲的学生到意大利出差,带回了咖啡粉、火腿和奶酪,老爷子最喜欢洋玩意,终于喝到了咖啡粉煮出来的咖啡,也接受了奶臭的奶酪。
波姆斯是家意大利童装家族企业,九十年代他们勇敢的来到中国,给国内市场带来原版的欧洲设计和销售理念,这是我辗转时装市场生涯的一站,在首都机场园区的公司里,销售部的旁边茶餐厅,有专职的安徽厨师用大号的摩卡壶(不记得是否比乐蒂)给大家全天候供应意式咖啡。不容否认,在咖啡香气中工作是一种愉悦,尽管我当时很难接受不加糖的意式咖啡。
换了工作,没了咖啡氛围,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从此买器具找咖啡豆是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工作职位越高,在自己领地享受咖啡的机会越多。终于在自由职业时,十年前开了自己的咖啡馆,又开始了培训咖啡,引领更多喜欢咖啡的人进入咖啡的世界。
在伦敦生活了四年,第一次安排两周到欧洲大陆的意大利法国旅行,十天的意大利,除了体验古罗马的繁盛、文艺复兴的艺术、梵蒂冈的收藏,就是实地感受一下意大利的咖啡。咖啡深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这是肯定的,与餐厅和甜品结合的店占大多数,纯咖啡馆、尤其是跟当今潮流的精品咖啡馆,几乎没见到过。店里当地人很多采用柜台旁站立喝咖啡聊天方式,站立咖啡比座位咖啡同质不同价,例如espresso站立1.3欧元,座位的至少2欧。在意大利咖啡馆想要我们平时喝的拿铁,不能叫latte,那是牛奶的意思,里面没浓缩咖啡的,的叫拉缇阿托。对于不喜欢咖啡因的顾客,可选择低因咖啡或者烘焙大麦制作的大麦浓缩或者大麦cappuccino。当然,还有一些超特浓的咖啡可选。
意大利普通咖啡店价格都在一两欧元左右,那些百年以上的老店名店价格就翻翻了,当然环境和服务是不同的,古典装饰、穿着燕尾服的侍者,难得感受一下,穿越也是有代价的,哈哈
illy、 lavazza 、bialetti 很多咖啡大牌都是意大利的,在佛罗伦萨还曾经想去la marzocco 的公司看看,还是算了吧。民宿家有台拉瓦萨的全自动咖啡机,胶囊的,多种出品方式,效果的确不错!
在巴黎专程去了花神咖啡馆和双叟咖啡馆,花神是因为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们聚集和推崇出名,据说周恩来留法期间也经常光顾,不过看他家的咖啡价格,不是当时勤工俭学穷留学生们好担负的;花神的装饰比较古朴,双叟的街角更开阔,又搭建了露天厅,可以接待更多顾客。法国咖啡馆更注重馆外空间,可能是他们更喜欢晒,意大利的气候比法国热些。
从咖啡口味和用豆方面,法国意大利都是意式咖啡为主,口味香浓苦味,几乎没有果酸的呈现,回味厚重缺乏回甘感受;用豆感觉非洲和中南美为主,二爆以上烘焙度,烘焙时间不是很短,用豆品级要求不高,多为品质高一些的商业豆,包括那些7~12欧元一杯的名店咖啡,都不会用国内玩的百元以上精品生豆,他们注重的是香味浓、口味综合平衡稳定,不是干香、果味、酸味变化。。。他们没有英国人对Kenya和印度季风豆那种特别口味偏好,整体咖啡物料成本不高、易于拼配保障质量稳定。
在意大利和法国都没看到以咖啡自烘焙、精品咖啡为主题的咖啡馆,赚钱、能持续生存的店,都不以标榜自己咖啡的独特、潮流为立店之本,只求保证质量稳定柔和,靠整体形象、载体、位置、氛围,这一点值得国内从业人员思考,什么才是长期经营的基础。欧洲玩精品、热衷于杯测、烘焙豆的,总数估计少于国内咖啡爱好者,可市场却是国内的N 倍,你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