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令听其自然——我的《挪威的森林》
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有时候你太急于将人生纳入自己的轨道。假如你不想进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达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玲子
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久违的症状似乎一点点正在爬出来。但又与以往不同,没有莫名其妙的伤感,更不想大哭一场,只是不想思考。中午从办公室出来就乖乖到机关食堂用餐,3块钱一份,这才应该是我的生活基准。然后是毫无目地的行走,只是为了行走而行走,就象某天的“渡边”一样,“往前落下右脚,拔起左脚,再拔起右脚。我判断不出我位于何处,也不具有自己是在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心。我之所以一步步挪动步履,只是因为我必须挪动,而无论去哪里。”
好像很久没有认真看过一本书了,甚至可能有半年以上了。我发现自己在觉得无法思考时就想找一本与自己的“气质”相匹配的书看,一直读下去,读下去,可能这是个好习惯也未可知。可眼下手头便没有这样的未看过的书。于是想起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迷上村上是读大学时候的事情,当要再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些惶恐和惊讶。惶恐是因为害怕自己失望,因为我曾经有过这样血淋淋的经验,我在高复的那段时间迷上了《平凡的世界》,书中的孙少平成了我立志的榜样。我把书放在床头,经常拿起来,不厌其烦的翻看。但当我入大学后,再拿起这本书看时,却觉得索然无味起来。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但是对一件自己倾注了如此真诚情感的事物,突然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意味”,是相当让人失望的。所以回想起自己六、七年前对《挪威的森林》爱不释手的情景和当时“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境遇,这种惶恐是理所当然的。惊讶是因为自己的健忘,《挪威的森林》我看过不下三次,但把书拿在手里,竟然一点想不起来村上春树所弹奏的那个被标榜为“一首感伤的青春恋曲”。毕竟是有一段时间了,当我遇上人生的另一半,当我已经踏上所谓循规蹈矩的生活时,青春的恋曲已经渐渐远去。
而我又拿起了《挪威的森林》,只是因为“我打算思考点什么,又不知思考什么好。说老实话,我什么都懒得思考。我想那不得不思考的时刻恐怕不久就将来临,届时再慢慢思考也不为迟。”
果然,开始阅读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至少缺少了那种原本应该有的“一泄千里”的冲动,翻看到“绿子”的时候我便有点看得不是滋味。怎么会有她这样的女孩,第一次遇到的男同学就立刻请到家里去。我觉得村上恐怕写得过于仓促了,这毕竟不是电影,只有几个小时发泄导演的私欲,这本有着三百多页的书,没有必要到六十几页就让“野性未脱、活泼迷人的绿子”与渡边在阳台亲嘴啊!
我着实把这本书好好的放了几天,中途也偶尔拿出来看几页,却不是我的阅读方式去阅读的。我的脑子也偶尔开始思考,可是没有结果,主要可能是因为自己不想想出一个结果来,也可能是害怕一旦想出一个结果来,我的人生大概就此便完蛋了。
我不想让自己的失望继续扩大,毕竟这本书还没有到读不下去的地步。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继续着村上的阅读。看到一百多页的时候,书中的一个个人物统统都跳了出来,鲜明而且招人喜欢,包括绿子,我以前一直不怎么喜欢她的,直到此页我才恍然大悟,其实我从未忘记,只是记忆的线头还没有找出来而已,一旦找出来,就如开闸的洪水,绵绵不绝了。村上还是不会让人彻底失望的。就比如这个世界还有一个“敢死队”、一个“绿子”。
所以我突然想写很长很长的文字。想去思考死去的木月、直子,想去思考委身于生活河流的玲子、渡边,想去思考渴望爱、为了爱而活着的绿子、初美,想去学习“不要同情自己”的永泽。因为我的本身也不希望孤独,纵使我已经失望了很多次。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已经失去了“感伤的青春”,所以我无法理解渡边和绿子的性爱关系,直子和渡边的性爱关系,玲子和渡边的性爱关系。我只能把它理解为一种象征,象征这是一个渠道,从此处通往彼处的渠道。我也开始羡慕被渡边称之为“不地道”的永泽。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规划,将自己的人生不断推向高处的应该被称之为“有为”青年的人。难道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不应该让生活更好一些吗!而让生活更好,不就是应该不断向上,达到自己的目标吗!
或许我已经开始思考。
正如玲子所言: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有时候你太急于将人生纳入自己的轨道。假如你不想进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达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还需要生活,而且生活也为我付出了很多,就像渡边回忆起第一个睡过的女孩那种愧疚的感觉一样,如果不珍惜,可能就时常会在悔恨中度过。
不管上帝会不会发笑,至少我的的确确需要思考,不是思考自己失去什么,或者本该拥有什么,而是要脚踏实地的思考自己得到了什么。
我应该努力如此。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久违的症状似乎一点点正在爬出来。但又与以往不同,没有莫名其妙的伤感,更不想大哭一场,只是不想思考。中午从办公室出来就乖乖到机关食堂用餐,3块钱一份,这才应该是我的生活基准。然后是毫无目地的行走,只是为了行走而行走,就象某天的“渡边”一样,“往前落下右脚,拔起左脚,再拔起右脚。我判断不出我位于何处,也不具有自己是在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心。我之所以一步步挪动步履,只是因为我必须挪动,而无论去哪里。”
好像很久没有认真看过一本书了,甚至可能有半年以上了。我发现自己在觉得无法思考时就想找一本与自己的“气质”相匹配的书看,一直读下去,读下去,可能这是个好习惯也未可知。可眼下手头便没有这样的未看过的书。于是想起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迷上村上是读大学时候的事情,当要再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些惶恐和惊讶。惶恐是因为害怕自己失望,因为我曾经有过这样血淋淋的经验,我在高复的那段时间迷上了《平凡的世界》,书中的孙少平成了我立志的榜样。我把书放在床头,经常拿起来,不厌其烦的翻看。但当我入大学后,再拿起这本书看时,却觉得索然无味起来。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但是对一件自己倾注了如此真诚情感的事物,突然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意味”,是相当让人失望的。所以回想起自己六、七年前对《挪威的森林》爱不释手的情景和当时“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境遇,这种惶恐是理所当然的。惊讶是因为自己的健忘,《挪威的森林》我看过不下三次,但把书拿在手里,竟然一点想不起来村上春树所弹奏的那个被标榜为“一首感伤的青春恋曲”。毕竟是有一段时间了,当我遇上人生的另一半,当我已经踏上所谓循规蹈矩的生活时,青春的恋曲已经渐渐远去。
而我又拿起了《挪威的森林》,只是因为“我打算思考点什么,又不知思考什么好。说老实话,我什么都懒得思考。我想那不得不思考的时刻恐怕不久就将来临,届时再慢慢思考也不为迟。”
果然,开始阅读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至少缺少了那种原本应该有的“一泄千里”的冲动,翻看到“绿子”的时候我便有点看得不是滋味。怎么会有她这样的女孩,第一次遇到的男同学就立刻请到家里去。我觉得村上恐怕写得过于仓促了,这毕竟不是电影,只有几个小时发泄导演的私欲,这本有着三百多页的书,没有必要到六十几页就让“野性未脱、活泼迷人的绿子”与渡边在阳台亲嘴啊!
我着实把这本书好好的放了几天,中途也偶尔拿出来看几页,却不是我的阅读方式去阅读的。我的脑子也偶尔开始思考,可是没有结果,主要可能是因为自己不想想出一个结果来,也可能是害怕一旦想出一个结果来,我的人生大概就此便完蛋了。
我不想让自己的失望继续扩大,毕竟这本书还没有到读不下去的地步。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继续着村上的阅读。看到一百多页的时候,书中的一个个人物统统都跳了出来,鲜明而且招人喜欢,包括绿子,我以前一直不怎么喜欢她的,直到此页我才恍然大悟,其实我从未忘记,只是记忆的线头还没有找出来而已,一旦找出来,就如开闸的洪水,绵绵不绝了。村上还是不会让人彻底失望的。就比如这个世界还有一个“敢死队”、一个“绿子”。
所以我突然想写很长很长的文字。想去思考死去的木月、直子,想去思考委身于生活河流的玲子、渡边,想去思考渴望爱、为了爱而活着的绿子、初美,想去学习“不要同情自己”的永泽。因为我的本身也不希望孤独,纵使我已经失望了很多次。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已经失去了“感伤的青春”,所以我无法理解渡边和绿子的性爱关系,直子和渡边的性爱关系,玲子和渡边的性爱关系。我只能把它理解为一种象征,象征这是一个渠道,从此处通往彼处的渠道。我也开始羡慕被渡边称之为“不地道”的永泽。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规划,将自己的人生不断推向高处的应该被称之为“有为”青年的人。难道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不应该让生活更好一些吗!而让生活更好,不就是应该不断向上,达到自己的目标吗!
或许我已经开始思考。
正如玲子所言: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有时候你太急于将人生纳入自己的轨道。假如你不想进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达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还需要生活,而且生活也为我付出了很多,就像渡边回忆起第一个睡过的女孩那种愧疚的感觉一样,如果不珍惜,可能就时常会在悔恨中度过。
不管上帝会不会发笑,至少我的的确确需要思考,不是思考自己失去什么,或者本该拥有什么,而是要脚踏实地的思考自己得到了什么。
我应该努力如此。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