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的故事--不打药的有机手工绿茶
咏信阳毛尖
楚狂人
阳春万木未敢花,羞赧茶树见琼芽。
楚北真乃神仙境,既产香兰又产茶。
什么是信阳毛尖?
唐朝茶圣陆羽编的世界首部茶书《茶经》将信阳归淮南茶区。北宋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考古显示,信阳毛尖有2300多年历史,由汉族茶农创制,主要产地在豫南信阳,属于南北交汇的大别山区。由于品质卓越,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民国初,信阳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功效。
信阳毛尖获得过哪些奖项?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
1990年全国绿茶比赛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
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2007世界绿茶大会获最高金奖
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比排行榜第二名
如何避免买到劣质信阳毛尖绿茶?
最好直接到产地茶农家购买,物美价优;或到较大实体茶店也可以,但要舍得出价格才能买到质量好的。如果不懂行,一般小店或大众茶叶市场,不推荐。以次充好倒无所谓,听说现在有人为了好卖,往茶叶里添加人造芳香剂、增色剂给茶叶“美容”,甚至有人给清明时节的茶喷射激素等药物“拔苗助长”,对健康适得其反。
笔者老家在河南信阳市浉河区靠近鸡公山的信阳毛茶区(以前的信阳县),每年春天五月份初左右,我会回去、或委托在老家的父母,从邻居熟人那里购买一些较好的春茶。这些邻居熟人知根知底,他们的春茶叶都是家庭作坊小批量生产,不打药、不施化肥,有的偶尔会弄一些鸡粪等农家肥;家乡山村虽然交通不太便利,但山清水秀,没有工业和污染,可以买到放心的绿色有机茶。
我虽不是茶叶专家,但这些年的品尝、观察和学习,也知悉一些茶叶判断技巧、储存方法、泡茶方法和相关知识,在这里分享给爱喝茶的朋友:
1、如何判断信阳绿茶品质好坏?
A、观颜色、看形状---好的春茶颜色暗绿间透出几分苍翠,成细长条状;顶级春茶牙尖很小,浑身是细小白毛,乍看起来像是浑身裹了一层白粉,与天然成熟的李子、梅子或葡萄熟表皮覆盖的那层粉白类似;泡到玻璃杯里的毛尖春茶,如果保存的好、或是很新鲜的话,也应该呈现较清新的淡绿;灰暗的颜色就可能是不新鲜(或是盖着杯盖、水太開、闷太久造成);倘若一点茶叶就呈现碧绿色彩,那就可能是加了染色剂;较好的、毛峰较多的春茶,泡到杯子之后,如将杯子对着太阳或光源,会见到里面有一些极其细小的粉尘状的颗粒迅迅速舞动,有点“浑浊”的样子,那些颗粒其实就是“毛尖”里面的毛,带毛的信阳绿茶俗称“毛峰”,是信阳毛尖的精华所在。所以毛毛越多的春茶往往个头越小、看起来越白,也越是好茶,价格越高。
B、闻味道---品质较好的春茶,闻起来有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但是那种幽幽香味,并不浓烈,捻起一两条放到嘴里咀嚼,有清香、微苦和甘甜混合的味道浸染唇齿、弥漫舌苔、滑入喉咙、沁入心肺。如果只放一点就有浓烈香味,可能是加了什么化学芳香剂。也有在茶叶里添加一些干花的,严格的品茶者认为这往往会混淆茶叶的清香,就跟往好的葡萄酒里加雪碧一样。
C、品味道---明前春茶泡到杯子里,第一泡口味微苦、第二泡甘甜爽滑、第三泡甘甜徘徊不去、第四泡基本上只有淡淡清香了。当然也要看每次泡多少茶叶、每次留多少余汤,以及品茶人的味觉的敏感程度。中上的信阳毛尖,喝下去一两杯之后,2-4个小时内,舌苔和嗓门会不时泛起一种清幽的甘爽,就是所谓的“回甘”。个中美妙,只可意会,难尽描摹。饮茶后,如果再吃其他油腻或“重口”食品,应该是难以体会这种回甘的。
2、泡绿茶用什么工具及方法?
A. 茶杯---个人以为,绿茶的最好冲泡器皿,是不带盖的广口玻璃杯,玻璃易清洗,干净、透亮,广口既利于透气、又利观赏碧绿茶叶的徐徐伸展、沉浮起落,赏心悦目;白色陶瓷杯也不错,白绿映衬盛辉,别成一景;紫砂或塑料杯为下(紫砂泡红茶另当别论);切不可盖盖泡茶,这样绿茶很快就会被闷坏,变成难看的“屎黄色”,味道也败坏殆尽。
B. 水质---至关重要。有些人买了好茶,在步骤上也小心谨慎,但却泡不出好茶,问题出在水上。如今很多自来水里有太多人工添加成分。上等泡茶水为源头无染的山泉、其次为优质井水,再次为质量较好的矿泉水,这些都没有的话,净化过的自来水也可以。自来水和碱性大的水最下。
C. 水温---明前信阳毛尖十分娇嫩脆弱,不建议高温冲泡,最好用70-60度的热水冲泡,也就是一壶水烧开后,冬天放置十来分钟、夏天放置二十分钟左右再冲泡(如果等不及,也可先冲些凉开水到茶杯,再酌情添加开水,手握杯壁试温,微烫即可)。
D. 茶量---每次按口味轻重,确定放茶多寡,热水冲下后五分钟左右,饮用掉杯子里三分之二的茶汤,剩下的三分之一,下一杯再冲服,会保汁续味,连续冲服3-5次;第2-3次味道最佳。
D. 饮用完毕的茶渣,可倒在花盆或花园里,“零落成泥碾作尘,清香再化花草魂”,为绿色循环生活再做贡献。至于用茶渣晾干做枕头的说法,笔者没试过。也有人说,茶渣可晒干驱蚊,如有乡间别墅、居住空间较大的朋友,倒可一试,因为茶叶本身就是一种香料。
3、信阳绿茶如何储存?
A、干净食品塑料袋密封两层,再放入冰箱或冰柜的冷藏室,切不可和肉类、香料或其他释放浓厚味道的食品混放,否则茶味会遭污染和破坏,暴殄天物。
B、也可以用食品级的PET塑料瓶子密封后冷藏。
C、密封良好的陶罐、玻璃管或瓷罐也可。
D、避光、避潮、清洁是要领。
E、勿要揉搓、挤压,否则茶叶形体会遭到破坏。
F、每次取茶,用茶勺或干净、干燥的手均可。
4、信阳绿茶是如何制作的?---谁知杯中茶,叶叶皆辛苦
A、故乡还有些年纪较大的邻居,会手工炒茶,也就是烧柴的土灶上架一大铁锅,用楠竹细枝编的扫把来炒。火候、湿度、速度及揉搓手法,都至关重要。有些成品茶叶里,会见到一些细小的竹子枝丫,那一般是手工茶的明证,不必“友邦惊诧”。
B、机器炒茶在目前的茶乡,也逐渐流行起来,有小机器,就是在一个引擎的头上绑上一个特制扫把炒茶,这往往也是小作坊、小茶厂;大些的茶庄,是用一个类似大型混凝土搅拌机的装置炒茶,这种装置虽然产量大,但在温度、湿度以及透气通风方面,都难以达到理想状况,只是在茶叶的成条及形状上更胜一筹。不过现在很多人一知半解,对“颜值”的追求胜过对味道的在意。
C、笔者小时候时常和小伙伴在课余给一位叫“花子”(家乡方言发音是fazi)的邻居采摘茶叶,挣点冰棍钱。家乡采摘茶叶叫“打茶叶”,依稀记得,那时候打一斤湿茶的劳务费是四五毛钱,一天下来,我能挣两三块,就高兴不已,但姐姐往往能挣五六块,专业级的茶姑娘可以挣一二十。一般而言,新鲜的湿茶叶,要四五斤炒一斤干茶,但真正顶级的明前芽尖,因叶子尚未完全展开、水分不大,三斤就可炒一斤,但芽尖小且少,采摘的难度也更大。无论大小,茶叶采摘的时候,都是一片一片用手拔起来,所以至今记得十四五年前,阅读林语堂的英文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时,里面的摘茶叶那个动词用的是pluck。喝茶鲜有采茶人,如今我偶尔得闲品茗时,哪怕有一根茶叶跌落在桌面,我都要捡起来,因为真是“谁知杯中茶,叶叶皆辛苦”。
5、原产地信阳毛尖春茶的价格是怎样的?
笔者了解到的信阳毛尖绿茶的产地价格大概如下:
A、200元/斤以下的信阳绿茶,可以排除在讲究饮茶者的考虑范围,因这样的茶叶如果不是隔年陈茶的话,也是质量差的春末或夏茶;在信阳,这样的茶往往被人们鄙夷地称作“大叶片”,与“毛尖”是两码事,因价格极其低廉、但同样费事,很多茶农现在不怎么采摘这种茶叶了,而是等嫩叶长老之后,冬天直接修剪掉。不过如果是随便喝喝,这个价位能买到当年的新茶,也算是不错的。
B、约400元/斤,这个价位有少数牙尖,但叶片占主导,明后雨前新茶口感尚佳。
C、约600元/斤,这个价位可以买到清明左右的、芽尖数量可观的信阳毛尖了,但还要看是高山或低山、手工或机器。
D、约900元/斤,这个价可以买到芽尖占主导的明前信阳毛尖,形体和口感都是上乘的,算是“专业入门级”的毛尖绿茶。
E、1000元/斤往上,这算是“专业级”的了。茶叶有最低价,但最高价是众说纷纭的。送给讲究的饮茶者,或老板、领导,这个茶都拿得出手。据说信阳茶叶节上最贵的茶叶卖过10万一斤的,那不是一般人能消受的。大多数朋友中意是C和D档的茶,实惠而有一定层次。
6、哪些人不适合饮茶?
这个难说,喝了茶就肚子疼、睡不着、或不停上厕所的,要慎重行事;有结石和其他身体不适的人要慎重。我个人体验是,一般人可饭前饭后半小时饮茶,对咖啡因较敏感的人,最好晚上休息前8小时饮茶。孕妇和体弱病人最好少饮或不饮茶。我个人饮茶的历史有大概30年,但是个比较节制的饮茶人,以前春节回乡,大鱼大肉后,饮绿茶的确觉得比较舒服,但我下午2点后一般不饮茶,肠胃不好时也不碰茶。每次饮的量也不大。
饮茶和咖啡、酒精以及吗啡类似(我不是说“吸毒”啊,而是指打麻药,有的人要很多才能麻倒),有的人“耐受性”高,有的低。以前有个同事,说她茶和咖啡是越喝睡得越香,这样的人自然是令人妒忌的上帝的宠儿。国外关于咖啡的健康与否也众说纷纭,去年刚看到的几个报道,说喝咖啡总体是好的,但要适度,每天1-3杯为好,多了就不好了。个人觉得,茶叶也是如此,每天1-3杯,根据个人的习惯、体质以及情绪而定。
7、信阳毛尖与其他茶叶应该如何比较?
涉及到比较,就可能会引起口水仗甚至骂街,就像比较苏南苏北和豫南豫北一样。笔者家乡有句俗话,叫“喝酒不咽菜,各有各的爱”;文雅点说,就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或“一人的美酒佳肴,是另一人的穿肠毒药”(英文是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对茶叶的好恶,只能说因人而异。笔者喝过信阳毛尖、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瓜片、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和不少红茶。因为是个比较清淡的饮茶人,所以笔者偏爱毛尖和白毫一类的绿茶,而且每次放的中度偏少。红茶笔者也喜欢,但据说只能买一些质量上乘的,否则可能是用打过药的夏茶发酵的就不好说了,也有说发酵过程会给打过药的茶“去毒”的。至于普洱和一些茶饼,方舟子先生和一位中国院士有分歧,前者说有一些霉菌,不利健康,后者认为很益健康。谁对谁错,一时也难以分辨,大家不妨自己多做些功课。总之,笔者认为,不管是绿茶、还是发酵茶,原料和产地都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打药、没有化学添加,质量差点也无所谓;此外就是喝个新鲜,绿茶以每年的春茶最佳,也就是阳历五月及以前的茶叶,毕竟在大部分地区,那时候昆虫还没怎么出来,不需要打农药,但过了五月,就难说了。
在知名度问题上,有一些区域性特征,就笔者所知,长三角的人多数熟悉和习惯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福建人自然是铁观音;安徽人是瓜片和黄山茶;广东人是红茶居多;四川也有自己的不错的白毫。信阳毛尖的知名度主要还局限在河南、湖北和安徽的部分地区。但就绿茶品质来说,笔者认为信阳毛尖跟其他任何绿茶相比,都不遑多让,信阳毛尖对真正的行家,也不陌生,大的茶行的信阳毛尖陈列、以及维基百科的中国十大名茶列表(见文末参考链接)也算是个明证。
虽然笔者开头也引用说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但不过是为了凸显信阳毛尖品质的确不差。笔者心底是不太喜欢动辄说一个产品或者某个地方“天下第一”的。就跟武林一样,一旦声称“老子天下第一”,就很可能导致引火上身的“血拼”骂战。没必要啦,喝茶人据说是要心平气和、修身养性的。第一还是留个别人吧,我们屈居第二、或多年保持前十名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维基百科“中国十大名茶”: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8D%81%E5%A4%A7%E5%90%8D%E8%8C%B6
维基百科“信阳毛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F%A1%E9%98%B3%E6%AF%9B%E5%B0%96
百度百科“信阳毛尖”: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F%A1%E9%98%B3%E6%AF%9B%E5%B0%96
CCTV十大名茶之信阳毛尖:http://tv.cntv.cn/video/VSET100132777214/2e2f4ecda70540ed9b97fe4654599dcb
探访信阳非遗毛尖,告诉你一个禅茶一味的故事:http://tv.cctv.com/2017/06/23/ARTIXk55dw1VPc7puKnFWzBP170623.shtml
搜狐网“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http://www.sohu.com/a/126208320_461796
豆瓣:“喝茶的好处坏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226055/
知乎:“长期喝茶有什么好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44756
中国师大绿茶排名:https://kknews.cc/zh-cn/culture/kak6vlb.html
喝绿茶真的好?关于绿茶的15个知识你都知道吗? http://www.puercn.com/cpp/lvcha/12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