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孩子的公民教育是什么样?

导语:
个人在庞大的国家和社会中是一个很渺小的个体,我认为公民教育的第一课是应该帮助每个人弄清楚我是谁的问题,然后才是我的存在能够为周围,为家庭,为社会和国家能带来什么!没有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人们会在茫然中失去生命的方向和生命最本质的一切,在追求成功,追求财富的背后我们首先应该追求个人的存在感和个人的存在带给自己内心的幸福感。
中国大部分老师给到孩子们的教育是先有国才有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懂得牺牲小我顾全大局。而在大部分西方学校,老师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们公民教育的开始是告诉孩子们:先有家才有国,所以个人权益对于西方孩子们来讲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个人幸福是公民教育的起点,当每个公民在社会的存在能感觉到非常幸福的时候,国家也会变得更幸福,人民就会极具创造力!
—— 001 ——
每天十分钟,与您相约觉之岛能量父母群,听我的语音分享,伴您成为更好的自己,与宝贝一起进步,我是觉之岛岛主熊智娟。
嗨!各位觉之岛能量父母群的各位岛亲,大家早安!又到了周一,我们即将要投入新的一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了。如果你是全职在家的妈妈,此时此刻你可能会有一种感受,就是你们家的客厅突然变得安静了起来,如果你是职业妈妈,你可能会有感觉,再苦再累的工作,要远比周六、周天在家里陪伴小孩儿要好的多,要轻松的多。

其实在做父母的道路上,我们的确要付出很多的耐心,很多的时间,很多情感的精力来陪伴孩子长大。我们也有疲惫的时候,疲惫的时候,我们觉得做父母真的很累,可是当看到孩子们对于我们这一份付出的回馈,看着他们一天天地长大,看着生命的一种张力,看到每一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孩子们的身上发现我们生命的一个延展性,那一刻我们可能会体会到养育生命的欢愉。
我说了这么多,总归是想表达:每一个爸爸妈妈,为人父母都有他们痛苦和抓狂的地方,但这些过去之后,从生命大的走向上来讲,我想生命的养育过程就是来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的丰满。所以觉之岛一直主张美己润人的育儿理念。
—— 002 ——
今天早晨在家庭教育主题里,我想和各位岛亲共同分享的一个话题是:我们目前国内的教育体系里做的比较薄弱的一块,我认为是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一定要做好人的幸福力的教育。
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呢?一周之前,我们觉之岛在南宁进行了觉之岛的能量觉醒研修班,研修班是主要给我们那些父母、岛亲做的课程,总共有两天,所以我们的学员都是以成人为主,尤其是以妈妈为主的这样一个群体。
透过这样的课程,我就会发现其实中国很多的父母,很多的妈妈,她在从小到大的教育里少了一块------我个人的存在会给我的家庭,会给国家,会给社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价值感?她自己既不去思考我个人的存在能够为我自己的生命带来什么?能够为周围的一切带来什么?当没有了这样的教育之后,其实一个人在庞大的国家和社会,他是一个很渺小的个体,我们没有做一个生命的价值感的教育,就是没有把生命的最基础的功课教育跟进到位。
所以说,人们会在这个茫然当中,时间久了就会失去生命的方向和生命最本质的一切。我们追求成功,追求财富,可是我认为在这些追求的背后,或者说根源上来讲,首先应该追求的是个人的存在感,一个个人的存在感带给自己内心的一种幸福感。

在中国大部分老师从小都会告诉孩子们,先有国才有家,所以国家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我们要懂得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然而在大部分的西方学校里,老师们的观点是恰恰相反的,先有家才有国。所以个人权益是对于西方的孩子们来讲,或者西方社会来讲,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也正因为这样的教育和这样的认知,中国的孩子在学校里的第一课是学会如何服从集体,而西方的孩子学校里的第一课是学会如何尊重个人,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公民教育的问题。公民教育是一个我们一直在谈的话题,许多中国的学者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建立了公民社会要从公民教育做起这样的提法和做法,要写出高质量的公民读本来。
—— 003 ——
很多美国的学校经验和方法就是:美国的很多学校都有公民教育课程,这个公民教育课程整体上是这样进行的:学校会有公民读本的教材,一般都是学者写的,各地的学校老师会从中挑选一些篇章去进行教学,在他们大原则里,课本里会有大同小异,但是基本的公民教育的前提和原则是一样的,比如他们首先要教会孩子了解自己。我曾经在美国的公立学校里随意挑选了几本看过。
记得在密西根大学的教育学的教授是这样写的,他在前言里引用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说的话:了解你自己。课本认为:课本给孩子们传递的一个观念是:你要想做一个好公民,先要了解你自己。
在这一部分,课本是分了四个篇章来进行的,第一章开始是从你入口的,你一个人开始的,谈一个人的健康,你和你的个性,和他人的相处,直到做一个好公民。第二个篇章,你的身份是从一个学生开始的,谈学习能力的不同,改善你的学习,清醒你的思考。第三个篇章从你的视觉出发,从你是一个家庭成员开始的,在这个篇章里,它谈的比较多的是家庭是不同的,家庭的问题以及如何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到第四章的时候,才是你,这个“你”,谈到的是一个公民,谈的是你生活中的政府,政府存在的理由等等。

公民读本如此开端的原因,是在此书的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会告诉孩子们,这个国家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之上的:就是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政府的制度、经济体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建立在这样的一个理念之上,我想这可能就是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不同。
在中国的教育里,公民教育里我认为更多的是培养让孩子们能够成为一颗颗螺丝钉,然后能成为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上运转的一个零件,做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弱化了每个个体的个体性和价值性。
在西方的课本里它会告诉孩子们:由于个人是最重要的,政府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那些生意人,生意人就不能欺骗顾客,这个时候工会才必须要代表他的每个成员的利益。所以说因为人而组成了社会,因为社会而组成了国家,所以它非常注重每一个个人在这个群体当中的一个作用。课本同时也会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尊重个人,不是唯我独尊。
作为个人,人都是有不同的弱点,而自己的弱点是需要自己去意识到和改善的,这个也是我们觉之岛一直倡导的觉察的一种文化,觉是一切智慧开启的最好的通道,我们在中国的古文化里讲:有觉才能有界,有觉才能有义,当你觉察了,你才可以去改正,当你有觉察了,你才可以发生变化。
一个好公民,他需要有民主性格的,在西方的课本里,对民主性格的总结,我觉得非常接近中国的老话,译成中文大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他们倡导的整体的民主的性格。因此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之下,课本教育孩子们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善于调节自己的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善于思考的人,在以上前提下才应该是一个能够行动的人,它的整体逻辑是这样的,这个非常的重要。
一个好公民是忠于自己国家的,这意味你对国家是建设性的,而不是毁坏的态度。假如政府做错事了,你可以严厉的批评政府,那是希望它能够改善,这就是建设性的。假如你明明发现这个国家正在走一个错误的方向和道路,你却还是不说,这样的时候其实是在走一种比较毁坏性的态度。
其实我觉得从小到大,孩子们在课本当中传递的这些观念,可能就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观的体系,价值观无非就是一个人如何看待个人,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国家,如何看待个人与外在世界这些所有一切的关系。
—— 004 ——
在西方的课本当中,对好的公民的品质还有非常清晰的描述,比如说:需要让孩子们清醒的思考。如何才能清醒的思考呢?它会具体的给予许多方法,比如说它会提示孩子们:你的思考必须在事实的基础上去进行,所以非常简单的前提就是:你有权利知晓全部的事实。我觉得对于学新闻的学生来讲,可能我自己是学新闻出身,我觉得其实在这方面公民教育透过新闻学的学习,还是建构的比较全的。在新闻的事件当中,你要以事实为基础展开,因为自己存在,媒体能够为时代和国家的推进做点什么,你个人会有什么样的意见和观点来发出你的声音,我觉得和西方的公民教育的体质还是非常接近的。
作为一个公民社会服务的政府,必须要让信息自由流动,公民能够得到全部的事实,没有这个前提的社会,就很难有合格的公民,当然这个也存在政治体系的不一样。
总归,相对来说当它极度重视每个个体的时候,其实给了很多个体自由的时候,政府执政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当然就会要更高。在西方的公民教育课本当中,还建议学生你不仅要知晓事实,还要不断的认识最新发现的事实,知晓事实之后呢,一个清醒的思考者要能够解决问题,其实你知晓事实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面对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从整体上来讲,是为了让国家推动的更好。课本会向孩子们指出很多最容易陷入的思路不清的误区,比如说它可能会有提问,不能有理想化倾向的愿望思考,比如说不能在心理希望有一个非常理想的社会实现,就认定它一定能够实现。第二,提醒避免情绪化的思维。课本告诉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偏见的,我们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情,可是我们不要让它影响我们清醒的思考。第三,也会提醒孩子们不要轻易的下结论,思考要从事实出发,就是说不要从观念出发,不要从主意出发,要从事实出发,事实大于一切。
对于公民的基本条件,它也有基本描述,比如说公民就得要重视家庭价值,课本还对孩子们对于他未来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们说: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做一个好公民的基础。尤其是在英国的教学体系里,我认为对于重视家庭价值的教育做的会更好,其实它构成了公民教育的一部分,课本还告诉孩子们,有各种不同的家庭,家庭是有种种问题的,解决家庭中的问题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幸福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取决于你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爱,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本身生命就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孩子们长大之后,当他去面对家庭的时候,家庭也有不容易,可是在你的人生当中,你究竟幸福不幸福是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以及你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是否贡献了你的关心,贡献了你的爱心等等。虽然课本不能解决孩子们将来面临的那些复杂的生活,可是我觉得它至少让孩子们做好了思想准备,让孩子们懂得重视家庭价值是一个好公民的基本条件。
在关心国家、社会、他人之前,首先要关心家人,然后课本才对孩子们推出自制的概念,在家庭里,在课本当中,它会有一个家庭管理的问题,在学校有学校管理的问题,课本鼓励孩子你可以从小去尝试,学会组成各种社团,所以在国外的中小学就已经有很多的社团组织了,通常国内的社团组织是从大学开始的,不过最近几年在一线城市,很多优秀的小学里也有很多各种社团。它其实是在让孩子们尝试提前进入社会的这样一种模型或一种概念。

在人民定规则之前,每一个个人要认识和改善自己,然后去敢于承担责任,学会平等与他人相处,我想这个就是社团的活动,或者说体验,带给孩子们的一些认知上的一种扩充,因为必定对于小学部分的孩子们来讲,大部分的时间,他社会的参与度还不是那么高的。如果更早的透过社团的活动,让他更真实的了解到未来的社会,当然会有助于孩子们社会化的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的一个教育,其实也在从另外一个角度在问孩子们:你要改造社会吗?就像我们觉之岛说的,每个孩子首先要找到自己,做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然后去做自己的英雄。在此基础上为时代和国家的推进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其实和这个逻辑是一样的。你要想改善社会吗?先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好的公民做起,而最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公民准备又是在使你和他人的生活都变更加容易。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觉之岛一直走在最国际化教育的前端,我们一直倡导孩子们找到个人,先做好自己,然后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能跳出小的自我,能够把自己放到贡献于社会,贡献于周围群体这样一个大的人生格局当中来。其实我想,公民教育最主要应该向孩子们发出的一个观点就是:个人的幸福是公民教育的起点。当每一个公民他在一个社会上存在个人是非常幸福的时候,整个国家也会变得幸福,幸福的人们组成了幸福的国家,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他也会极具创造力。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见与不见,在精神的世界里让我们时刻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