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写
今天看了一集奇葩大会,蒋方舟讲了她将自己讨好型人格治愈的过程,讲的内容很好,语句通顺、流畅,几乎每一句单拿出来都可以作为名言警句,非常有大作家的水准,温度恰好,不冷不热,观点态度不偏不倚,看过后让人心生敬佩,对于她的文学水准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赞赏,真的,如果我是向往成为作家的人,一定会好好看看她的演讲,体会一下她文思的敏捷、遣词造句的准确,看似平凡的语句却句句精炼,真的很好。
但是呢,后面就有一点失望的地方了,她说自己一直觉得得到的比应该得到的多的多,愧疚于自己占用了那么多的公共资源,总有愧疚感,这时我觉得,她真是个有良知感的人,确实和她一样年龄的、有写作才能的小孩子很多,不信看看豆瓣和知乎,很多人非常有才华,但被媒体捧出来的只有她和她那一批几位少年天才。后来蔡康永问她,如果你有小孩,也具有和你一样的文学天赋,你是希望他和你一样在公众的关注下成长还是不要被别人知道,默默的成长就好?她说,我希望他像我这样成长,因为天赋很重要,但对天赋的信心是由公众的肯定所得来的,这一点更重要。高晓松马上接一句,如果让孩子像自己这样长大,证明这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愧疚。
我猜她的讨好型人格还是没有彻底治愈,愧疚感那一段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意思,其实内心的潜台词是,这样长大很爽啊!我的天赋一直都可以保持下去!没错,这样是很爽,你说出来没人怪你,但愧疚还是免了吧,那些至今依然笔耕不辍的隐没的天才们呢?是没有来自公众对天赋的肯定还依然坚持下去的人吧?是不是值得更多的收获呢?
这个社会的人是有阶层之分的,就像自然界的高山和平原,但我们不会刻意突出高山的伟大,忽略平原的广阔,但社会中的人却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衍生越来越强大的个体,在崇尚强者的人性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平凡人对强大个体趋之若鹜,衍生出更虚妄的强者和更自卑的弱者,这就是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高山的巍峨苍凛是景色,平原的宽阔无垠也是景色,就连每一根小草绿叶上的纹理和清晨滚落的露珠都一样是值得歌颂的景色。我希望的世界是人人都专注于自己的人生,用心感受自己所经历的这个世界,不管你是高山还是平原,是参天大树还是密密小草,都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求一份与天地同心的自在,不会因为别人的关注而感到满足,也不因为身边的强者而失去自我,每个人都是个宇宙,本来就有很多美好存在,不必向外攀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