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的《奇葩大会》不太一样
很喜欢这一季的《奇葩大会》,从原来的选拔辩手变成了“特别人类”分享故事,很多特别人类真的很“特别”都很有趣,有在埃及蹲过监狱的,有在非洲大草原“与狮同眠”的,有家里买得起航空母舰的,还有做“死亡体验”的......在这些特别人类的分享过程中,我看到不同的生命个体的状态,会跟着他们的故事,欢笑,流泪,揪心......在这一季里很多人分享了自己的“病”,比如刘可乐分享了“躁郁症”,最新一期的阿培分享了“发作性睡病”,“已知特别人类”蒋方舟分享了自己如何治愈自己“讨好型”人格,这些分享让我了解到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少数群体存在,或者说他们不是“少数”,仅仅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已知的特别人类也有与我们常人类似的烦恼,听到蒋方舟说“我骂人了,我好高兴!”我噗嗤一笑,还有点心疼这个姑娘。我很喜欢这类的分享,因为那像是一个钥匙,你可以开启一扇门,知道那扇门后面的样子,这个世界的可能性又多了一点点,对人的认知与理解也多了一点点。
看到目前为止,引起我的关注的是这一季中有几位来宾介绍的内容与“性侵”有关,比如孙雪梅作为公益人讲述了如何进行女童保护,以及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避免性侵害;“种太阳”讲述了他怎样去解救一个“差点被亲生父亲侵害”的女学生,看着一个大男人讲他“被深渊回望”过的经历,看着他因为被理解而失控哭出来,我的心也被久了一下,其实“性侵”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在过去也很少被开诚布公的谈及,这个起码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不被触及”的话题,在我看到特别人类分享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被触动的。
去年"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的热度如今已经不在,但是当时关注这件事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的家长都是愤怒且痛心的,我们无法想象老师可以说出“我手中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这样的话去恐吓孩子,为的就是让孩子“闭嘴”。
半个月前,我读了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整个阅读的过程是不仅仅用心痛可以形容的,小说里涉及了“家暴”、“诱奸”的话题,让在地铁上阅读的我“窒息”。那个叫“李国华”的中年男人的心理描写太过细致,让一个旁观者觉得愤怒、恶心、心颤.......最后当房思琪疯了,我能感受到的是一个少女精神世界的坍塌,在忍受了日日夜夜身体和心理折磨之后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我知道那只是万分之一的“感受”却不是“理解”,我甚至在想,现实太残酷,她让自己消失了,躲到了另一个地方。

这是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也让我不寒而栗的句子,李国华看中了房思琪的自尊,因为自尊会让她永远“闭嘴”,所以房思琪只敢在日记里写出所有的事情。
“种太阳”在节目中说,大部分的性侵发生在熟人之间,而很多家长可能会忽略掉“熟人”可能会对自己孩子带来伤害,因为对“熟人”我们的戒备之心和防范之心很少。房思琪的父母认为李国华是个有涵养,有知识的人,让他为房思琪补习,却想象不到她的遭遇;最近热度极高的“教授沈阳事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十年前的事情浮出水面。很多家长从小对孩子说“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可是老师中有辛勤的园丁也有借着养花而“摧花”的恶魔。我们没有告诉过孩子应该听的什么,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孩子应该怎样去保护自己。作为一个90后,从小我们大多数人被教育要尊重老师,不过似乎标准很模糊,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老师值得尊重,甚至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还未学会“尊重”却先懂得了如何去“讨好”,而直到今天我反过来想,其实这样居然有点“危险”。
《奇葩大会》中的特别人类孙雪梅和“种太阳”虽然只是两个故事分享者,但其实他们是一种希望,一方面用数据让我们正视问题的存在,让沉默少一些,另一方面也是给我们的警钟,让我们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在未来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对待这个问题。就像种太阳说的“法律可以帮我们在事后追究谁是第一责任人,但是只有我们自己是事前的最后一任保护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一季的奇葩大会有笑有泪,更多的是能够打动我的温暖,因为看到了很多人要么在坚持自己的梦想,要么在为了一小部分的特殊群体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是我非常羡慕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