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读写0.47梁文道·《叫魂》
一千零一夜·梁文道·《叫魂》(一)
乾隆盛世,石匠修桥,有人以叫魂相托,石匠怒,报官,杖责之。“叫魂”谣言蔓延十二省,震动全国。
背景:1768年,盛世步入衰弱的前夜。清朝没有工业革命,但是有丝绸业,江浙一带养蚕产丝,拆分工序,全家参与。对外贸易出超,大量白银涌入。清朝德政,拔贱入良,鼓励劳动市场上人人平等,【释放劳动力】。
如此盛世,为何百姓会恐惧,会相信、散布“叫魂”这样的谣言?
“盛世”对普通百姓而言并【不意味着】生活变得富裕、安全,在“充满竞争并十分拥挤的社会中,生存空间更小了。商业与制造业的发展使得处于巨大压力下的农村家庭能够生存下去,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投入每个人的劳力。”
手停则口停,商品经济社会,全家投入某个产业后,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会坠入社会底层。新作物物种传入,百姓谋生得到保障,人口膨胀,数量翻番。人口外溢、流动,流向海外,流向富区。最后还是有人无法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在【社会底层】成为乞丐。
和尚和道士跟乞丐的境遇差不多,尤其游方着,四处流走。和尚与丧葬联系大;道士能炼丹会法术;乞丐脏臭令人同情又厌恶(隐隐还会担心自己会沦落成乞丐),时常临时做一些抬尸体等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加上《鲁班经》教授石匠建造的风水,风水能助人也能害人。于是和尚、道士、乞丐、石匠成为人们口中的【“妖人”】,会害人的妖术。既害怕,生活中又需要他们的存在。
一方面百姓恐惧自己坠入底层,相信“叫魂”;一方面生活中有这种底层人游走;加上“保正”为了功绩撺掇“妖人”认罪。死刑应上报,各省蔓延直至军机处,乾隆卷入。